繼上次提到內耗;一種不斷地做準備,但沒有行動的行為後。
.
今天聊聊內耗的另一種形式:「內卷」
這詞被廣泛運用在產業和社會上
.
簡單的說
當大家都有葵花寶典後
你不練,就可能被打敗
於是,所有人都練了
.
但這樣一來,每個人都會神功
神功也不神功了
也就沒有人能從中受益
.
而自我成長上也可能產生內卷
.
想像一下
當自己埋著頭向前跑
卻不知道在做什麼、要走到哪的時候
是不是很恐怖?
.
這,就是個人的內卷
.
.
一句話形容:「不斷的行動,
卻沒有停下來看/想;
也就是瞎忙」
.
.
▌或許你會覺得
誰這麼傻?會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很遺憾的,內卷並不少見
補習就是一種,當學生時
.
有多少人體驗過5點下課;衝補習班
一路補到9點、寫完功課已經半夜
隔天繼續補習的循環?
.
問題:這裡面多少人是真的覺得這些循環有意義?
我想
他們(包含我)只知道:
不補可能就輸了,就像大家都會的葵花寶典一樣
.
換個思路,那
如果不補習可以把書念好;考試高分
是不是就不用參與這樣的競爭
.
當大家都在爭相補習、刷題目時
.
班上總是有那麼個同學
準時回家、自己念書
然後每次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
順帶的也一起享受了彩色的高中生活
.
.
▌既然有機會這樣
大家為何還選擇黑白的補習人生?
.
有個可能的思路:「或許我們那時都沒想明白」
.
看別人在補
怕輸掉考試、就跟著一起補
學了解題、刷了考古,提升了"考試"成績
然後就是一直不斷的補。
.
然後遇到題目變化
前面背的解題訣竅就失靈了
.
而回到前面的異類同學
.
如果問他怎麼讀書
會發現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搞懂公式、定理的規則
搞懂讀書的底層邏輯,然後把題做對
.
雖然前期要投入精力與時間
但搞清楚後
基本沒有他解不出的問題
.
這兩者有何區別呢?
前者靠不斷做考古題、背解法來取得高分
後者尋找規律、理解底層邏輯來應對考試
.
或許在考試上看不出來
但長期下來,高下立判
.
而我們當下可能都知道
靠訣竅和刷題的學習方式並不是好的學習方式
但為了分數,卻往往選擇如此
.
「畢竟埋頭做題、背公式就可能考好
誰敢就這樣走出補習班,回家自己念?」
.
.
▌這也道出了內卷的本質:
在個人成長上
卷是一條容易的路
.
原因在於:
他用「小方向的勤奮
去掩蓋大方向的懶惰」
.
他覺得停下來太危險
甚至怕被淘汰
所以埋頭前行
卻迴避了自我成長最難的路:
「去探索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
我們也常常到了事情結束的一段時間後
才會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存在
.
然後自問:「這麼做有何意義」
也因此常有"早知道"開頭的句子。
.
▌那如何應對內卷呢?
.
當你發現自己正在埋頭苦幹
卻不知道為何而戰時
.
不如自問一句:
「這是我想做的事? 還是我只是擔心落後 ,被恐懼抓住? 」
.
有時
多慢下來想一想
就對調整方向很有幫助
.
.
「看到這裡
你是不是開始覺得自己正在內卷當中。
並且開始覺得這樣下去不行
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
.
很有趣的是,或許也可以放寬心看
.
在社會上
卷,也不一定就是壞事
甚至還是主流。
.
觀察每一代人
從祖父母、爸媽、到我們
甚至還是學生的弟妹兒女。
每一代人的人生前期
卷基本是固定戲碼
.
從補習的軍備競賽、到進入職場
每個人基本都經歷這個過程。
.
都是一開始不知道未來在哪
但埋頭苦幹、有些心得後
才漸漸發現自己所要的方向
.
.
▌因此,對於內卷:
「如果卷是你想好的選擇、是看的到未來的,那就努力陪他卷;沒關係 」
.
重點是我們有沒有辦法在這過程中
一步步往自己想要的;去做、去走
.
就像森林中的樹
在一開始被其他樹陰遮住時
需要拚了命的往上長
直到曬的到太陽
.
但當你長到一定位置
你就會自然想在意起自己在這森林中的意義
是要長得更高;還是展的更廣?
.
樹是這樣,我們也是;這就是生物的本能
.
在這過程中
古希臘的人文哲學可以參考:
「在人世間,追求身體平安、心靈平靜、身心平衡的人生態度」
.
所以,跟耗比起來
卷比較沒又殺傷性
.
不要害怕卷
.
因為,只要你持續尋找
你遲早需要發現:
「什麼,是自己想要的」
.
.
你正埋頭努力什麼呢?
這是你本就想要的,還是正在尋找呢?
.
你想走向何方?
期待知道你的經驗。
.
我是旺旺,
期待我發出的這點光,可以點亮你。
.
我們都會好運旺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