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室內呈現的伴侶關係,不管是來自個別諮商的單方述說,或是伴侶諮商的二人互相控訴,總有卡關與劇烈衝突的時刻,蒐集及分享以下幾個常見的樣態,其實每個樣態都值得有更多細膩的書寫與討論,先提供部分讓我們都有停頓與省視的機會。
★伴侶關係中的”角色切(轉)換”
1.伴侶將工作角色帶回家中,成為家裡的主管,當有一些需要決策或金錢支出,需要另一半”報告”策略及用途,或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也需要”報告”理由及下次改進之道,當主管批准或核可後,大家才可執行或鬆一口氣,每個人都活得戒慎恐懼之,伴侶和孩子都成為下屬。
2.伴侶從男女朋友的角色進到婚姻成為一個家,以及也是從父母的羽翼下獨立出來組織一個家,尚未意識到如何與伴侶成為家庭中的”夫與妻”、”父與母”,開始創造屬於自己家庭的運作模式與節奏,不時拿以前交往或單身生活做比較,總覺得自己失去甚多,後悔進到婚姻卻又不想離開。
★伴侶關係中的”追-逃模式“
伴侶間出現看似容易情緒激動且常爆炸的一方,指責都是另一方的錯,不溝通、不關心、不重視,過於冷漠,其內心有強烈被拒絕與被拋棄的恐懼不安,其本想要喚起對方對自己的關注和靠近,然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模樣總把另一方逼到牆角,對方心想”你愈如此,我愈不想回應”,甚至想轉身遠離這樣令人窒息與可怕的氛圍,這逃離卻讓原本依附的焦慮與恐懼成真,當避而遠之的一方,也指責都是對方這個模樣讓他不得不如此,原來逼近的一方,就更歇斯底里,關係陷入惡性循環。
★伴侶關係中的”三角關係”
這裡指的”三角關係”除了有可能是外遇、劈腿,也有可能是父或母的一方拉著孩子一起同盟,以逃避面對與另一半的關係,讓對方覺得被背叛且被孤立,甚至陷入偽單親的樣貌。關係中的互動出現卡關了,有時很難面對,也沒有求助,只好尋求第三者以宣洩情緒、滿足情感需要,或是當擋箭牌、傳聲筒,反而造成更劇烈的破壞、羞愧、疏離。
★伴侶關係中的”原家映照”
家庭關係、父母關係是我們進到關係的初始和觀察學習的場域,有時因此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也帶進到和伴侶的關係,例如傳統的儀式與習俗,性別刻板及僵化的互動模式、父權及大男人主義作祟、各種暴力形式的呈現、物質金錢休閒的需要與滿足方式、人際往來程度、情緒表達與溝通、關係界線…等。當彼此間的”差異”出現,若執著於自己的經驗才是對的,而無法拓展視野與省思,而一昧地要求及指責對方,衝突就無所不在。
★伴侶關係中的”乏善可陳”
有時在關係中講求彼此的獨立,追求自己的成就,以及完成社會價值的期待,例如有車、買房、生子、工作上升遷、收入倍增等,但卻缺乏情感連結,沒有共同話題、興趣、一起面對問題的機會,原本愛情的模樣消失無蹤,多的是現實的折騰與世俗的煩人,關係好像停滯,有也好,無也好,只要封閉自己的情感需要,將角色扮演好,日子依舊能夠前進,然時間久了,總被某些刺激提醒自己還在伴侶關係中,但一點都不親密,罔若室友的陌生關係,該如何重新加溫?
婚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成為"伴侶"之前,我想需要有這樣的認知,"伴",我們都有一半的責任;"侶",我們都需要好好對話、溝通。伴侶關係的舞步是雙人舞,每個狀態的發生都需要一起承接,不管現在呈現的是哪個樣態,或許都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及重新檢視,找到還可以一起前進的方向。也給預備進到婚姻成為伴侶的你們,在婚前做些準備與調整,可以一起討論成為怎樣的”我們”,使婚姻中的適應可以更順利一些。
◆關係中的”伴”,是可以一起學習及合作的隊友
進到婚姻中,女性在生命中突然增加了太太、媳婦與母親等角色,男性多了了先生、女婿或父親等角色,都可能讓原本的關係和生活出現變化,互動的系統開始擴展,甚至社會價值的期待也不時存在。沒有人從小就先預備好所有角色,也沒有人一開始就能同時兼顧這些角色,放下對彼此過高且盲目的期待、指責,因這是一條漫長的學習之旅,剛好有一個可以互相提攜、互相討論協商的夥伴,彼此一起克服困難、一同成長,累積共同面對與處理差異的經驗,才能成就關係的深度與厚度。
就如參與運動競賽時的"兩人三腳",我們有各自的步伐,也有一起的綑綁,如何還可以往前踏出一步但不那麼絆腳,需要一再地練習,才會更有默契。但往前進時,總要先扶好彼此且找到支撐,才可以邁步啊,目標很重要,關係更重要。此外,我們在伴侶關係中,不是站在敵對一方互相攻擊對方弱點的人,而是當對方出現弱點或不順遂時,成為可以彼此補位的隊友。
◆關係中”獨一無二”的親密
關係的組成,別人眼中、口中覺得理想、夢幻的對象,不見得是適合你的對象,你對要建立深刻穩定長遠的伴侶關係及想一起經營的家庭生活樣貌是否曾謹慎思量?對方與你的價值觀相近嗎?對方在遇到衝突時的呈現如何?對方是可以溝通的嗎?對方與你的生活藍圖是有共識的嗎?
每個組合都是獨特的,我們會一起經歷屬於"我們之間"獨特的挑戰,需要將焦點從外轉而向彼此,請放下比較及他人的評價、指點,也對受過去經驗和原生家庭的影響隨時保持覺察與省思。在親密關係中,真正加深彼此情感的,往往不只是那些單方面付出看似有用的部分,例如照顧、服務、物質上的提供......,而是當我們的脆弱、恐懼的情感,那些我們每個人性真正的模樣,只有眼前這個人我們願意讓他看見,那才是關係中的"獨一無二"。
◆關係中的”情緒張力”,其實在述說內在的渴望與期待
因為在意關係,故伴侶的情緒常會互相影響及敏感覺察,請檢視是否常落入需要「為對方情緒負責」的習慣,總期待對方在你面前,可以是情緒最好的模樣,這樣反而都給自己和對方帶來莫大的壓力。給予彼此「情緒空間」,這是情緒界限的重要練習,減少彼此情緒勒索和衝突的循環。當允許對方在自己的情緒空間中多待一會,當情緒過去,或許才更有心理空間聆聽到對方。每個情緒背後都帶著期待與渴望,我們常被情緒左右及帶離原本想要表達的方向,仔細想想自己和對方真正在意的是甚麼,想要述說的究竟是甚麼,別讓情緒成為煙霧但和炸彈而已,鼓起勇氣和對方進一步的核對與表達,才是每個情緒帶來的意義。
當關係處於某些困頓,好像已經不是二個人可以自己處理的,建議可以尋求個別諮商或伴侶諮商的協助。每次在進行伴侶諮商時,都很感動於雙方願意一起出席的心意,代表在此背後都還存有對關係的一絲希望或是對對方的愛,即便是帶有防衛的,但透過彼此述說與聆聽,就有機會在諮商中重新學習連結,甚至經驗”親密”的歷程,無論是展現脆弱、練習表達需要、看見彼此的困境、體會對方的願意等。個人和關係都像我們每天使用的交通工具,都需要進廠維修一下,汰換不適的零件(互動方式),增添潤滑劑(情感連結),那就可以再度安全地前行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