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青少年是個身心變化快速的時期,那麼要面對這個時期的父母親又何嘗容易?
然而,還記得我們在青少年時期的叛逆嗎?想起那時的自己,也曾輕狂,也曾自以為是,也曾對於大人們的說教不以為然,那麼對於現在的孩子,我們又怎麼要求他彬彬有禮,成熟穩重,凡事自律呢?
但身為父母的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少走些彎路,於是我們想要掌控他們、教他們,結果卻事與願違,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讓我們與孩子們漸行漸遠。
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中,提到了許多父母和青少年間的相處守則,我們希望的培養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而不是當個直升機父母,盤旋在孩子上空當他們的救火隊,畢竟人生是他們自己的,父母無法跟隨他們一輩子。
阿德勒是一位醫師及心理治療師,也是個體心理學學派的創始人。在他的學說中,強調鼓勵的重要性,重視人的正向發展,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本書的兩位作者簡.尼爾森及琳.洛特,皆為心理治療師,將阿德勒的學說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闡明,並提供了90個守則供父母們使用。
那麼身為父母的我們有哪些要注意的原則?以下4點,如果父母們能時時提醒自己,相信和青少年之間的相處會有極大的改變。
1.關係不好,一切免談
曾有一則新聞,說道一位母親和孩子在車上産生爭吵,孩子一氣之下在車子開上橋時衝下車,在母親的眼前從橋上一躍而下,沒入橋下的河中身亡。母親泣不成聲,卻挽不回那逝去的生命。
也有不少因為與父母溝通不良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選擇輕生。那個考上醫學系跳樓的孩子,在遺書上問父母親:“下輩子能不能讓我做自己?"看到這則新聞,讓身為母親的我,心都碎了。
中國有句老話說:“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在青少年中更是如此。當我們與他們關係良好時,他們更願意聽我們說話,或者也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我們。唯有與青少年建立良好的關係,才能在彼此間擁有良好的交流。
書中提到,創造與孩子的"特殊時光"。這時候的孩子,比起和父母去高級餐,他們更喜歡與同儕相聚,即使只是和同伴們去速食店哈啦玩手遊。所以在規劃一段親子間的“特殊時光"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段時間也許只是一起吃飯,或是接送上下課,一起共同做件事都可以,不在乎時間的長短,但要創造親子間的相處時光,互相閒談,關注對方,而不能各自玩手機。此時父母不要操之過急,也許孩子開始時不會與我們有什麼深入的談話,這很正常。但父母們可以建立輕鬆的話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且忌在此時講理說教。
隨著時光的流逝,父母們會發現孩子的變化,這段時光將會是彼此間的甜蜜時刻,更將成為未來美好的回憶。當父母願意敞開心,孩子就會願意說。
2.凶有什麼用?以柔克剛才是高招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看到孩子不成熟的舉動,無禮的態度,當著你的面甩門,把你惹毛後,你恨不得把他揍一頓?我們大聲吼叫,批評,責怪,數落他們,並提出懲戒,但青少年不但不懺悔,還與我們産生更大的衝突?
青少年的大腦還沒發展成熟,他們還在用原始腦思考,理智腦還在發育中。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千萬要提醒自己,深呼吸,再深呼吸,控制好自己要暴發的情緒。當下不要急著去講理,等到過一陣子氣氛緩和了,再和青少年好好聊聊,用温和堅定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立場。
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己成長的步調。父母不是要控制他們的人生方向,而是在成為他們堅實的後盾。在他們遇到任何挫折時都知道,有個愛他接納他的地方,而不是只有在他好的時候給他掌聲,做錯時只會糾正和責駡他。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有個孩子在高中時常蹺課去衝浪,由於他的成績保持在A到B之間,所以父母一直沒注意。當他長大後和父母提到這件事,父母十分詫異,更驚訝自己怎麼都不知道。
孩子說,“還好你們不知道,不然我們一定會起衝突。這一切在我沒申請到我理想中的大學後,我就受到教訓了。但若讓我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因為在當中我擁有了許多經歷和美好的回憶,並找到了人生方向同時也在教訓中獲得成長。"
孩子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有時候一些錯誤在年輕時發生未必不好,父母親温和堅定地告知他們應守的原則,但不要試圖操控他們的人生。
3.長期賦能的教養方式,才能培養出成熟獨立的孩子
日本有一個5歲的小女孩,踩在小椅子上洗菜、切菜、炒菜,還洗衣、晾衣、折衣服,許多家事都一手包辦。不是他的父母虐待她,也不是父母忽略她,而是她的母親在得知自己進入癌症末期即將不久於人世後,刻意地培養她,希望女兒透過學會生活的基本技能,讓未來能因自立而能更加自由。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會不斷地鼓勵他們嘗試新的事物,我們不會因為知道他們走路會跌倒就不放手地牽著他們,也不會因為騎車會摔倒就不讓他們騎車,但是到了青少年時期,我們卻開始不斷加大限制,深怕他們做出什麼我們不容許的事。
前面的文章曾提過,父母想要掌控青少年,更多的原因是出於父母的恐懼與焦慮。
我們都曾年輕過,想想我們青少年時期,是不是也曾在父母不注意時偷看小說?是不是也曾告訴父母要去讀書卻是去約會?有沒有蹺過課其實也沒做什麼?甚至是模仿父母的筆跡偷簽考不好的考卷?
孩子都很聰明,當我們不斷限制,只會讓他們背著我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像是我不讓上國中的女兒用手機,她就在放學時向同學借手機,然後找藉口告訴我她會晚歸。當我關閉高一兒子的手機網路流量後,他就留在學校或有wifi的場所繼續玩他的手遊。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告訴我們一味地控制是行不通的。我們必須讓孩子自己清楚該怎麼做,有時候哪怕他們會犯錯、會跌倒,父母也必須學著放手。因為我們期盼的是,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能夠承擔自己的一切,現在犯錯父母還能陪著他們給他們力量,當我們不讓他們犯錯,一旦我們離開了,他們就只能獨自應對。
所以,父母要多用長期的眼光容許孩子犯錯,並放手讓孩承擔自己的責任,培養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而不要當直升機父母隨時給予援,如此才能讓他們有多的能力。
4.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讓孩子在父母身上學會愛自己
我們也都曾經年輕過,也都曾有過一個人的瀟灑自在。但曾幾何時,我們為了兒女忽視了自己。買東西時,先想到兒女需要什麼;買菜時,考慮兒女愛吃什麼;外出時,先想兒女喜歡去哪裏。
龍應台在《目送》一書中曾說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孩子在長大後終舊要離我們而去,我們終將獨自走完自己的人生。
倘若,我們一直以兒女為中心,那麼當兒女離開我們時,分離焦慮的將會是我們。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父母也要開始學習放手,多疼愛自己,讓青少年也從我們身上學習到如何愛自己。
記得看過一個廣告,父親去探望女兒,看到剛下班的女兒一會兒端水、拿拖鞋給同樣同樣下了班的丈夫,一會兒忙著洗衣做飯,忙得抽不開身和來訪的爸爸多聊幾句,而女婿卻只是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父親心疼自己的掌上明珠,但回到家後才驚覺,原來在父母在家中的相處模式正是女兒的榜樣。父親從不為母親分擔任何家務,母親不但要伺候父親還要忙著家務。
我們就是子女的典範,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好好愛自己,注重自己的健康,照顧自己的心情,那麼我麼終將成為兒女的負擔,成為他們展翅時無法高飛的牽絆。同時,未來他也有可能和我們一樣,不懂得如何好好愛自己。
所以,父母們,對自己好一點,多疼愛自己一點吧!
寫在最後
青少年是個人生的轉折點,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從原本的恐懼中跳出來,成為鼓勵孩子的啦啦隊,其實並不容易。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不是嗎?願意學習的父母,就是最棒的父母,也許你我都不完美,但我們已盡心盡力,這不正是孩子最好的表率?
在學習阿德勒的正向教養後,願你我都能在青少年教養的路上撥雲見日。
有任何問題,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讓我們一起學習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