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李衛公,要知道衛國公李靖的名頭,你只需要稍稍知道一點隋唐故事就可以。不過這次的王趙公,技術需求的配備就要高一點了。
我當然也是第一次認識。
先說個題外話,《大漢天威》的時候我曾經提過,「趙女」在西漢是一個專有名詞。
《史記》:「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
《漢書》寫得白話一點:「女子彈弦跕硔,游媚富貴,遍諸侯之後宮。」
那趙國的男人呢?
有聽過「燕趙慷慨悲歌之士」嗎?
這不是韓愈寫的「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改字啦。其實也是《漢書》在記載趙國男性的特質。
你想說他們經常跟外族你死我活,所以豪傑很多。《漢書》只是要說,趙男喜歡唱哭調子,肺活量很好。
就像女子擅長樂器跟跳舞,趙男其實一個個都是歌手。
除此之外趙男的手也很巧,但都做些不正經的器物……趙女的樂器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加上跟外族相處,你以為豪爽為先,其實趙男是最擅長騙術的。唬得那些蠻夷一愣一愣,一顆石頭換十匹好馬也開開心心回家……
真正豪爽,武功高強的,是燕人。
光是燕勇士荊軻跟燕人張飛就堪稱模範了吧?
燕人的特色,在於同時接觸趙人的文明,與匈奴的剽悍。
這是漢朝的故事。
漢朝之後,趙國就沒那麼不堪了。
古趙本山西,後與匈奴合。
鮮卑,亦自此來。
李唐不用趙,那是有陰陽天文學方面的考量。
但本不能棄。
李孝恭本為趙郡公,李世民也任過趙國公。
至於王趙公,也是國公。本名王琚,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親信。也是一個對抗武氏政權的大將。
就來看看他的射術秘訣吧。
射箭,必定坐在席中。
右膝頭直立,像城垛一樣。另一膝則橫躺在席上。
弓跟弦,對準自己的身體中心線。
弓就像左膝,豎立在席上,弓尾觸席稍稍使力下壓穩定,讓弓身上傾向右。
取箭時,右手半握拳,食指跟中指的第二指節齊平,跟姆指一起,抓住箭身後三分之一的地方拿起。
把箭身前三分之一交到左手握弓處,稍作調整讓箭尾搭在弦上後,右手後滑,像弩弓扣箭器一樣,緩緩將弓箭拉開。
最讓我意外的是,上箭時「令當闊羽向上」。
箭羽寬的那面朝上,那表示用的不是雙羽箭……這寫法應該是四羽箭,穩定性最高射速慢的那種。
想想也是,這不是戰場搏殺用或打獵用的射術,而是類似表演性質的比賽射法。
拉弦之後,你就可以看見箭身,取其平直。
然後把弓舉起來,看準你的標的,平拉滿弓,讓右手貼在下巴旁。
持弓手,控指,右臂屈肘,都要保持好水平。平到放杯水都不會灑出去,拓海是你?
開弓的時候不能急也不能慢,快了沒樣子,慢了來不及射。
滿弓除了美感,更重要是讓食指「知道」箭頭。
「鏃不上指,必無中矢;指不知鏃,同於無目。」
你如果不明白這其中的奧妙,單純用眼睛瞄準,那麼騎馬或黑暗中就會射不中目標。
箭在弓右,視線在左。
射出去之後,這個我知道,叫殘身(殘心)。
「箭發則靡其弰,厭其肘,仰其腕,目以注之,手以駐之,心以趣之。」
其實看上去很科學,雖然寫得很細但一句話就是持弓的那手是順著帶出去的。有點像帶球上籃,球本身是一個慣性的作用力,「放」的那隻手跟準頭更有關聯性。
接下來心靈層面的部分放下一章,先繼續技術面。
控弦有兩種,胡法與中國法。
胡法是彎曲食指,大拇指按上去。上二指跟下三指來扣弦上箭。比較不費力氣,快又流暢,騎馬十分適用。
對,現代流行的基本就是胡法。
中國式是:中指疊上食指,無名指疊上小指,化四為二扣弦上箭,大拇指就穩住弓弦用。
這樣扣弦費力,基本上只能讓步兵用。
事實上這個玄妙之處,就在於大拇指。
很多人都以為靠的是四指在開弦,其實這樣穩定性差,易傷箭羽。
弦會彈吧。
用大拇指加以穩定,不但可以射得更遠,也更準。而胡法講究食指姆指互相穩定,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字面上來說,其實就是右手重點不是「拉」,而是「抓」。
抓住,打開。
好,再說到弩。
古有「黃連、百竹、八擔、雙弓」這些,長什麼樣鬼才知道。
唐代有絞車弩,擘張弩,馬弩。射程分別是七百步,三百步,跟兩百步。
弩需要用機械弓來絞開,所以臨敵對戰,大概射個一兩發就短兵相交了。白兵戰並不適合用弩。
但這不是說弩在戰場上無用,而是將軍不明白弩的真意。
真意是啥?
首先,弩兵不可混編,要獨立一隊。前方不能有其他友軍,對面不能是鶴翼那類的橫陣。
作戰的方式,後來有個叫做織田信長的人就拿來用在鐵炮上啦。
弩兵隊的前鋒射箭,後面上箭。前鋒射完撤到後方,後面補上來第二波射擊。
「番次輪迴,張而復出,射而復入,則弩不絕聲。」
你說這麼厲害大唐軍隊怎麼不無敵?
王趙公就說了,不是每個將軍都知道弩隊的用法。
要這樣打,你必須把發下來的裝備都合編成一隊,然後剩下五十隊都躲在弩兵後面?
也不完全是說笑,其實有高地要塞,渡河對壘的時候,這種單一弩兵隊才能發揮作用。
講了這堆,事實上我們仍然在《法制》篇內。
杜佑節選王趙公射經,最主要的就是有一套「砲操口令」。
張弩丁字立,當弩八字立。
高揎手(揎音宣)屈衫襟,左手承橦,右手迎上,當心看張。
張有闊狹,右嚱右膊,還復當心。
安箭高舉肘,敵遠睺弩頭,敵近平身放。
敵在左右迴身放,敵在高上挈腳放,放箭訖唱殺。
卻掣拗蝎尾,覆弩還著地。
這要邊唱邊做動作,大概感受一下就好這要逐字解釋也滿難的。
因為這裡是《法制》篇的最後了,所以杜佑順手補一點宿營規則。
日出日落的時候,主營會敲鼓一千下。每三百三十下叫做一通,就算「亂打一通」也是很累的。
每一通之後要接一疊,這是號角吹十二響的意思。一疊之後又一通,三通三疊,最後再敲十下鼓,早晚報時就結束了。
每個營地會有十二匹「土馬」,真的是土做的。
跟一般馬匹大小相同,配鞍。士兵要定時過來排隊,全副武裝上馬、下馬。以求突然開打的即時反應:負責守衛的部隊要能立刻上馬迎戰。
《法制》篇到這裡結束,不過軍中的法規,哪有這麼簡單?
待續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