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場與日本人的語言交換活動中,一位台灣人用著相當畢恭畢敬、卻有些生澀的日文自我介紹之後,補上了這麼一句:「我對於敬語還不太熟悉,如果有冒犯之處、請多包涵。」
簡單的一句話,像是石頭掉入水面激起漣漪,激發了我許多思考。
可以初步推斷,他的認知建立在以下兩個假設之上:
一、「我明白日文中的敬語相當複雜難懂,而且我不太懂它」
二、「如果沒有使用熟練的敬語來說日文,代表我不夠禮貌」
第一句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日文裡的敬語,是經過特化而且繁瑣的話語系統(遠超過《大家的日本語 初級I》裡面的です、ます形),一般常用的詞彙在這套系統裡會有特定而且多樣的變化,用來表述地位的尊卑、對他人的尊重與關懷、以及自己的謙遜。
真要鑽研的話,日文敬語的複雜度別說我們外國人,對一般的母語人士來說也相當頭痛 ,因為他們平常不這麼說話。
但第二句就很有爭議:那代表說,熟練地使用敬語說話,就一定很禮貌?
我曾經閱讀過一篇文章,旅居京都的台灣人與一位當地望族的老太太聊天,當她們提到另一位當地人時,老太太說到:「哦!○○先生啊!我知道,他們家以前是為我們家挑糞的!」
我相信那位老太太絕對可以用正確無比的敬語來講出這句日文,但……你真的覺得這話聽來很禮貌嗎?
形式是表面,因而顯而易見,人們習於雕琢和追逐它。
那本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