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周刊報導: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昨(27)日前往中興大學,以「台灣的光明前途」為題演講,其間聽眾提問「如何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問題?」曹興誠則直言,「年輕人買房子會套牢自己的一生,是最差勁的理財」,他指出,年輕人賺了錢要投資自己的能力,有了能力後就能改善薪資結構,而非過早將買房子視為投資工具。
買房的困境
這年頭,房價水漲床高,買房的確成了年輕人很大的困境,因為一棟房子不便宜,買房的選擇難題可能可以分為以下兩的情況:
- 假設房價為1000萬元,貸款80%,800萬元的貸款以年利率2%貸款30年計算,大約每個月要繳接近3萬元貸款,買了繳貸款會佔掉大部分的薪水,讓自己動彈不得。
- 如果不買,假設現在薪水5萬元,3萬元貸款還勉強繳得起,至少房子買起來還是自己的,假設過個幾年,1000萬的房子又再漲價,買房子的負擔越來越重,原本還買得起房就變成買不起了!
年輕人買房,到底是不是最差勁的理財,答案是:不一定!
我一直認為年輕人出社會後,必須持續進行投資,要把自己當作公司一樣經營。
一家好的公司,會持續培養自己的人才,增加公司創造利潤的空間;並且會投資自己的資產及工具,以增加產能的效率。
假如一家公司只省錢,不投資自己,或者不設定業績數字、公司目標,漫無目的的經營,可想而知這家公司有很大的機會會倒閉。
所以,年輕人應該像公司一樣經營自己,買個月領到的薪水,都應該做預算的計畫,該不該買房,完全要視自己的規劃而定。
買房必須考量因素:
1.我的長期目標是那些?
2.買房會不會造成我的負擔?
3.買房會不會影響投資自己的預算?
4.資產上除了買房有沒有更划算的投資?
把自己當作公司經營的思考邏輯
每個月的假如薪水是5萬元,先將預算分為四桶金:
1.生活費用(食衣住行):2萬元。
2.資產投資(購入房子、車輛、股票):2萬元。
3.教育投資(買書、上課呈):5000元
4.娛樂或奢侈品:5000元
我認為教育投資一定是要做,每年下來我規定自己每個月都要買書閱讀、買課程,覺得是很划算的投資,薪水已經翻了4次1.5倍。
評估我身處的地區買房會不會超過我的資產投資項目,例如我在北部,買房每個月的貸款超出自身的預算,那我就不拿去買房,而是拿來投資其他資產例如股票。
但是如果我在南部,一戶三房公寓大約600萬,貸款下來大約1萬8000元,還在預算內,而且買下去房子還有機會上漲的機會,也許我就該評估買下來。
總結
- 投資自己最重要,每個月一定要留一些經費投資自己的能力,因為改變自己的薪資,可以做更大的財務槓桿操作。
- 要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經營。
- 人生務必要有獨立自主的判斷能力,講者雖然常以自身經驗分享,但媒體容易斷章取義,反而將問題本身失焦。
- 到底要不要買房,完全看自身的環境與能力,要找出勝率最高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