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為了剷除刻板印象的耕植而刻意的改變,倡揚大眾一視同仁,面對種族、膚色、性別等爭議性議題時不托出普世對於該主題既有的淺層共同印象話語、甚至思想,然漠視既定印象的存在、不去提及,刻板印象就不存在了嗎?再者,在刻板印象的模板上妝點色彩,難道就不是刻板印象了?當一種風潮般的形式走到極致,內捲到產生反彈、質疑,就會要麼徹底被夷平、消怠,要麼改頭換面,循環式的回到初始本原狀態,內捲的攢積重新起跳。由於人們對外貌、內在非同的“另一種”人類具天性的排外心理,認為自我的種族樣貌、思想文化最“正常”、不容置疑,是一種自我身份認同的體現,縱然幾乎每一族群人們的外顯行為都表示對不同族群的接納包容、甚至欣賞,人們深藏於心扉的排他性質仍然永遠擁有,只是為緩解刻板印象、內捲的強化,而假裝包容、視不同種族為同一類,渲染“我們都是人”、“世界地球村”諸類的概念,因此另一種“刻板印象”形成了,將全人類粗暴的、欲蓋彌彰的套入自設的理論中,只要是人都被一股腦的攬在一起,看似一視同仁、人人平等,卻依然在各自心中蘊含對“他類”的不屑、質疑、甚至因為對別種種族各方面的不了解,皆停留在表象淺略的認知而仍舊持續保有刻板印象的想法,人們暢言的自由、融入、熔合也許只是人們彌補、撲滅自己潛在劣質的心態而帶起的風氣、新名詞,彷若流行的旋風,為了覆蓋人們不願承認的心理而憑空輸出,看似正向卻是無根據、經包裝矯飾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