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進入團體互動中,有些有特質的孩子就會進入備戰狀態,想辦法觀察周遭的人在做什麼,就像是我們到了陌生的國度旅行一樣,看別人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當我問孩子「你的答案是什麼」
孩子往往會回答「我跟他一樣」
這算是有特質的孩子最常使用的策略吧
有特質的孩子除了不能察言觀色以外,對於事情的後果,別人想知道的答案,通常都無從想像。如果不說清楚,孩子會不知道你想知道什麼。當你想關心孩子「今天在學校如何?」「······」往往換來的是沈默。
因為你的「如何」問題是建立在情境之下的,答案可能是「身體狀況」、「心情」、「怎麼渡過的」、「喜不喜歡」、「時間多久」、「多難過」,單單一個名詞(你可以想做英文的how)可以有的解釋有很多很多,有特質的孩子一時會選不出來。
所以請給孩子協助,把話說清楚,例如定義或者選項。「今天在學校如何?」這樣的問句可以按照孩子的能力而改成「今天上了哪些課?」「跟幾個人/哪些人說話」「你跟OO聊什麼」「被哪些老師罵?跟哪些老師說話」「你舉手問了什麼問題?」等等,總之按照你對孩子的了解,他在學校可能會有什麼行為,從可見的事件去關心孩子,也讓孩子有一個畫面可以回想跟表達。
如果想不到要問什麼,那就要回到認識孩子開始,因為聊天的前提是理解,家長要先把這個功課做好才能有話題。另一方面,可能孩子本身的生活經驗也真的太少,所以說不出什麼內容,這時候就要從生活中建立各種劇本跟技能。例如最簡單的「什麼情境要說 請、謝謝、對不起」要怎麼使用——要在什麼時機點,使用哪一個。
或者生活經驗形成的社會故事,像是在圖書館借書中就要理解「在圖書館要安靜」(社會角色),以及「借書要拿借書證、刷條碼、蓋章」(社會劇本)。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什麼情境」、「做什麼事情」,來慢慢脫離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階段,或者只會模仿他人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情況。
如此一來,孩子也能漸漸的把自己的想法與經驗與你分享。
---
如果還想知道更多
歡迎追蹤臉書 (適合家長)
以及IG (適合青少年成人及本人)
看更多文章與參加活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