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兒」EP2 暴跳如雷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早療場域中會遇到高比例有自閉特質的孩子,這樣的特性讓他們在團體中很突出,而一般的互動與教育方式和他們格格不入。為了這些特殊的家庭,接下來我會以「自閉症」「常見的困擾」「日常療育」

這樣的主軸推出系列文章,集中探討這些困擾以及在家療育的基本概念。

當然心理治療的部分無法詳述,這是我們專業所在,而且也難用文字的方式傳遞治療的訣竅。

如果你對我的分享表示認同,並且有相關需求,請就近尋求兒童專業的臨床心理師協助真正的協助。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 #療育EP2



█常見的情境

情緒的爆發,我們稱為temper tantrum,孩子會高強度的哭鬧,出現誇張的動作,甚至在地上打滾,弄得自己上氣不接下氣。

爸媽在旁邊好說歹說,或者家法伺候,都沒什麼效果。

「我要坐藍色椅子」

「那是別人的位子」

「我要坐」

「別人已經先坐了」

「我不要~」

█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有特質的孩子身上,這可能不是單純的任性。孩子堅持的點五花八門,有些更是不知所謂。「想要門關起來不能打開」「想要大家走左邊不能走右邊」「想要瓶子裡一直有水」「想要媽媽戴帽子」「我要穿那件衣服」,這些是生理衝動,稱為固著的特質,而之後的對話增強了情緒反應。孩子掌管情緒的腦區過度激發,又沒有能力思考其他方法來處理或者轉念,所以情緒便爆發出來。

█先降溫再說

我們通常會直覺地想要說理,因為孩子的反應不合理。但是對於有特質的孩子、正在生氣的幼兒,說理才是不合理的事情。如果不等到生理方面冷卻平靜,在這種可以說是極度的頭腦發燙狀態,任何訊號(即便是東西掉到地上的聲音)都是刺激。

.

而說理也請考量孩子的年齡、同理心的能力做調整。要知道同理性不足也是特質之一,所以那種起手式「你想想換作是你……」基本上就是無用句型,要能力很好的孩子才能想像。而有那種能力的孩子,早就不太會temper tantrum了。

.

如果能力比較弱,或者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請保護他的安全,幫他製造安全空間。可能會引來路人的側目,但如果連移動都是刺激就不要勉強(除非在馬路上那當然安全優先,就抓起來帶到旁邊)。你能做的就是「等待」,因為連安撫可能都是刺激。而且讓孩子自己感受激動到平靜的狀態,也是體會自己情緒的一環。「等待」跟保持距離的「維護安全」就是身為家長最重要的工作。讓孩子過熱的腦袋自行冷卻,然後我們準備好迎接正常狀態的孩子回來。

.

等到能力比較好了,或者是在一開始的階段,可以試著幫孩子轉移注意,不要談論當前有關固著的事情,尋找孩子有興趣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這樣「有機會」可以減少固著(要注意這邊是有機會,因為還是有可能因為生理衝動太高無法控制,那就要適時放棄,下次或長大一點再試)。比方說有兩條路,孩子固定習慣走左邊,但是看到右邊有他喜歡的狗,所以被分心而忘了自己的固著衝動,因此產生彈性。

.

更大的孩子,還是可能有類似固著的感受,例如「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別人手上的比較好玩」,這種時候重點則不在彈性,而是要讓孩子感受「自己喜歡什麼?」「為什麼要?」,因為通常哭完搶到以後也玩沒幾分鐘就丟著,去搶下一個玩具了。

提升(情緒)感受性是最後的課題,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覺察。

.

固著特質很影響生活,也帶來很大的情緒衝擊。但是對於有特質的孩子而言,恐怕是必要之惡,不得不經歷的過程。我們能做的是減少傷害,讓孩子在過程中安全,每次生氣都學到一些東西,感受一些情緒,最後不再需要我們的協助。願大家的那一天都提早到來。





如果還想知道更多

歡迎追蹤臉書 (適合家長) 

以及IG  (適合青少年成人及本人)

看更多文章與參加活動喔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早療場域中會遇到高比例有自閉特質的孩子,這樣的特性讓他們在團體中很突出,而一般的互動與教育方式和他們格格不入。為了這些特殊的家庭,接下來我會以「自閉症」「常見的困擾」「日常療育」 這樣的主軸推出系列文章,集中探討這些困擾以及在家療育的基本概念。 當然心理治療的部分無法詳述,這是我們專業所在,而且
早療場域中會遇到高比例有自閉特質的孩子,這樣的特性讓他們在團體中很突出,而一般的互動與教育方式和他們格格不入。為了這些特殊的家庭,接下來我會以「自閉症」「常見的困擾」「日常療育」 這樣的主軸推出系列文章,集中探討這些困擾以及在家療育的基本概念。 當然心理治療的部分無法詳述,這是我們專業所在,而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本文提供給自閉光譜障礙症特質兒童家長的對策建議,包括排除醫學問題、保持耐心、逐步嘗試、注意食物的質地、提供選擇及控制、注意給予獎勵以及諮詢專業人員的建議等。
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事? 自閉症者對事物安排的執著。 認識崩潰和鬧脾氣的不同。 如何因應崩潰和鬧脾氣。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出身高風險家庭或一再轉安置機構的孩子,很容易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行為議題,想方設法將想要的東西佔為己有、拒絕分享,特別關注其他孩子犯錯是否得到懲罰,得不到想要的就瘋狂哭鬧讓大人受不了妥協……這樣的孩子,說實話是不討喜的。分享我在育幼院裡和阿彩的一個小片段,或許我們都能夠為孩子多做點什麼。
Thumbnail
觀察小孩情緒中心的運作,包括情緒週期低點和外在表現。作者分享了女兒出現看似喜怒無常的情況,以及對應的處理與陪伴方式。歡迎加入討論,並瞭解人類圖親子教練的時段。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本文提供給自閉光譜障礙症特質兒童家長的對策建議,包括排除醫學問題、保持耐心、逐步嘗試、注意食物的質地、提供選擇及控制、注意給予獎勵以及諮詢專業人員的建議等。
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事? 自閉症者對事物安排的執著。 認識崩潰和鬧脾氣的不同。 如何因應崩潰和鬧脾氣。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出身高風險家庭或一再轉安置機構的孩子,很容易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情緒行為議題,想方設法將想要的東西佔為己有、拒絕分享,特別關注其他孩子犯錯是否得到懲罰,得不到想要的就瘋狂哭鬧讓大人受不了妥協……這樣的孩子,說實話是不討喜的。分享我在育幼院裡和阿彩的一個小片段,或許我們都能夠為孩子多做點什麼。
Thumbnail
觀察小孩情緒中心的運作,包括情緒週期低點和外在表現。作者分享了女兒出現看似喜怒無常的情況,以及對應的處理與陪伴方式。歡迎加入討論,並瞭解人類圖親子教練的時段。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