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深陷 covid-19 期間,口罩的重要性又再度上升不少層級。從要不要戴口罩還能看出東西方文化下對這個物件的態度,在亞洲國家(特別是東亞的國家)口罩是感冒的必備物品,讓公眾意識到你感冒了;然而,在西方文化國度反而認為,如果你感冒了就該待在家休息,而不是戴著口罩在街上跑。
口罩,這個專屬臉部的物件,在疫情之下催生出了許多跟容顏有關的現象:ZOOM 畸形症(ZOOM dysmorphic disorder)、容貌焦慮、口罩美女/帥哥……這些現象大抵跟我們的自信有關,奇妙的是,戴口罩可以為我們增加自信,卻也不可避免地剝奪了我們的自信。
疫情期間,我對「口罩自信感」深有體感。我戴上口罩後確實容易有一種不可一世的優越感,行走在街上時自信地抬頭挺胸,跟路人對到眼時我甚至會略帶疑惑地挑個眉看回去。可是脫下口罩後,我馬上退縮成一個社恐人,走在路上會盡量低著頭,希望路人不要跟我有任何眼神接觸。
這樣的落差讓 ENFP 的我頗為好奇,不過這似乎也沒那麼難理解,早先人們說的「一白遮三醜」就能略知一二,只是這裡的「白」替換成了口罩而已。戴上口罩後人人都能是美女/帥哥,正好是讓眾人可以評判容顏的空間變少了。若真要說,再配上一副墨鏡就更能成就人人都能是美女/帥哥的美夢。
不過,口罩在國高中生卻發揮了超過口罩自信感的作用。
我的兩個家教學生,都是國中生,即使現在已經解處口罩禁令了,我在各自的家裡上課時他們仍舊會戴著口罩。前幾個禮拜我好奇地問,為什麼在家裡還是要戴口罩呢?
「也沒什麼原因,只是習慣了而已。」
他們倆人在不同的時空給了我出乎意料地相似的回答。口罩在國高中的生活圈裡反而成了像是衣服一般的存在,變成一種社交的常規,不使用這個物件反而略顯尷尬。青少年時期的自信養成多半需要仰賴自我和同儕的互動,兒國高中生涯也成了人格養成的實驗空間,我們都曾因為想要耍帥,做出一些事後回想覺得蠢到不行的糗事。
疫情期間,口罩為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戴」來唾手可及的自信感,尤其是面對那些與同儕互動間可能留下的評論,口罩成了最好的擋箭牌,若不戴口罩社交就要承受一些不自然的眼神交會。如同已經融入社會的人們,衣著的選擇也成了每一個人的自信配件,不這麼穿/戴似乎就感覺怪怪的。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不要拿下來,可以一直戴著。」
某次課後我的一個學生這麼說。從她的話語中,我看到了社交生活帶給她的壓力和無奈,口罩似乎成了她最好依賴的防護罩。口罩,可以帶給她社交上的支持,以及面對陌生環境的手足無措。
在我看來,口罩已經幾乎成為她個人的一部分了。人們經常說社交時需要戴上一個「面具」,如今這個隱喻反而在口罩上獲得良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