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獻給:
1.想改善自己生活的人
2.對於生活感到不舒服的人
3.對於環境感到不滿的人
4.想培養好習慣卻無法成功的人
5.好不容易開始新計畫,卻無法堅持下去的人
在書中對我來說,最有收穫的一段來自第四章節「動能」:
該故事來自作者的前同事,該同事想要鍛鍊身材,而做出相當巨大的改變,從都不運動,去報名健身房,變成每天練習2小時,每週練個五天。
作者告訴前同事:「這樣是錯的,你會無法保持承諾,最後會停止。你這樣,是讓自己注定失敗。」當然前同事是完全聽不進去的。
作者對於前同事的如何調整的建議,則是對我來說最有價值的一段:
作者告訴前同事:「你現在就每天鍛鍊兩個小時,每週練個五天,維持一段時間(這就像蒸汽火車在啟動時,需用大量蒸氣讓輪子擺脫慣性,動起來),但是別超過六十天或九十天。然後,請你把訓練強度降到一天一個小時,或是一個小時又15分鐘。你每週還是可以練個五天,但我會鼓勵你減為四天,這麼做上六十到九十天。接下來,請你考慮一天練一個小時,每週練至少三天。若你感覺精神特別好,就練四天。我希望你之後採用這個方案,若你不進入一個你能夠維持下去的方案,最後很可能就會乾脆停擺」
我覺得這段對於想要培養新習慣或是移除惡習非常有幫助!
就我自身經驗來說,我之前也都會一開始卯起來做,但到後面真的後繼無力,最後日子又回歸到原本的樣子。也會認為自己沒像剛開始那樣好,而感到失望,但看到作者這個執行方式,才發現原來這樣並不代表自己變差了,其實是在找出新生活模式與現有生活之間的平衡,也才能持之以恆。
作者在書中提出許多例子,讓我們能更說服自己,例如:
1.龜兔賽跑比賽,堅持到最後的烏龜才是贏家
2.金融投資中,小小的一美分,若透過複利,並且即早開始,可以讓你少花許多的力氣,卻比晚開始而且比你投入更多金錢的人,還要獲得更多的收益。
而在這過程中的省思則是,現代社會讓我們習慣快速立即有效才能成功,卻忽略了有許多的成功,是來自有計畫的堅持和紀律。也導致現在許多人會被詐騙集團騙阿!(嘆)
還有作者提到,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就要跟那些人來往,不過有很多令人崇敬、嚮往的人是一般人無法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像是我很喜歡的五月天阿信XD
但透過作者提供的方法,我才知道原來這些方法也算阿,突然感到很開心(笑)
1.閱讀他們撰寫的著作、音頻
2.這些人聚集的組織和商業或健康俱樂部
3.他們都看什麼書?
4.通常都到哪裡吃午餐?
5.想學習的人,經常去什麼慈善組織、音樂會或俱樂部?
我最近就是瘋狂地看Yale Chen在youtuber分享的影片,也才開啟我來這裡寫作,一開始是嚮往對方可以提早退休,開始自己想做的事業,不用再被公司綁住的生活,後來發現他的影片不斷地在鼓勵我們要做出行動,(突然想到這本書是因為他推薦,我才買來看的XD),然後因為好奇他怎麼做到的,所以我花了好幾天把他的影片幾乎都看完,也在無形中影響了我做出目前這些行動。
我覺得出生在現在這個資訊流通的社會,讓我們可以輕易地就用不同的方式和這些人學習,覺得很寶貴阿!
讀後感題外話
有時候書看多了,會發現在某一本書裡得到自己卡關很久的答案,而那個內容卻可能僅僅佔書籍的1%而已,但又因為那1%而解答了自己很久的困惑,也感到很值得、滿足且開心。
這幾年才開始養成了固定閱讀的習慣,有時候遇到有興趣的主題,就會把該作者或是該領域相關的書都買/借來閱讀,因為同一個概念透過不同的人來闡釋,我發現有些自以為已經了解的地方,其實是不一樣的意思,又或是原本不懂的地方,因為另外一個作者的表達方式,更適合自己,而更容易吸收;另外,就是覺得人類是健忘的,必須透過複習才能把新的知識內化,然而同一本書要在短時間內再次複習,我覺得實在不適合我,因此發現大量閱讀不同作者對於同一議題的著作,也是另一種複習方式,且能擴大自己對該領域的認識,也因而能看到全貌,但這也跟我大腦思考的方式有關,有人可以得到少部分訊息即能做出行動,但根據這幾年開始認識自己後,發現自己需要蒐集足夠的資訊才會做出行動。
最後,想再分享一下現在的興奮感(笑),以前一直想著要寫讀後感,因為讀完書後沒有跟他人分享或是寫下來,就沒辦法內化進大腦阿,且因為這段歷程必須透過大腦再轉化,也能幫助自己再次思考和咀嚼吸收到的知識。昨天開了這個部落格好開心阿!原來是因為想跟別人分享的關係,難怪寫在日記上,只有我自己看得到的情況下,我實在難以持之以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