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昰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讀後心得

更新於 2024/10/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個人的依戀形式,皆以「與母親的關係」為出發點,並在經年累月的人際互動中培養成型。”—岡田尊司
看這本書的源由是在”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的網頁中,做了項免費的測驗,看看自己在面對不同情境下,對依戀關係採取的心境與行為,除了探索自己之外,也重新認識自己不同的行為模式。
做完測驗後,系統會在下方有一些書單推薦,讓受試者參考,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的這本著作,也是書單之一,依著我的好奇心近日翻閱之後,大致瞭解到依戀關係的分類,與重視依戀障礙對於心理治療的關鍵地位,彷彿透過書本的內容,找到了自己行為的一些合理解釋,也對於相處過往的人事物,用不同的角度重新檢視一番,似乎打開了某些心結,也療癒了當時受傷的內心。
但本書讓我最震撼的是,在一開始作者即提到每個人依戀形式的啟源,皆與母親有關,無論長大後的成年人是什麼樣的人格,在探討其依戀障礙之前,必定要追溯兒童時間與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
這樣我想起小時候,由於父親在外地工作,照顧的責任都是由母親一肩挑起,她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大小事情一手包辦,還要24小時看管我跟弟弟,至少在我3歲前她是全職的照顧著我,給我足夠的安全感與愛,這也許可以理解,為什麼長大後的我每每在面對困境時,心裡總會想著”會有解決方法的!”、”我相信我可以渡過吧!”,或是”這應該是人生最倒楣的時候了,不會再差了吧?”…..原來,她昰作者筆下最佳的全安型依戀形成者,才會有我今天的依戀人格特質。
但隨著時間的累積,自己多少也含有點逃避型人格,必竟吃過虧、受過傷,在待人處事上也學到不少應對進退,過往對於某些事甚至也會有焦慮型人格出現。閱讀這本書時,用依戀人格的角度再次檢視自己的心態與行為,就像重新認識自己一樣,同時間,對母親的思念與感謝又更深了。
作者另外提到,”擁抱與身體接觸,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培養依戀的原點。”我確實不太記得,小時候與母親擁抱的次數是否頻繁,但長大後每次我回家探視她時,她總要求我跟她抱抱一下,也都會對我說:好久不見了,我很想妳喔!即便我前兩天才回家過,她也是如此的對我說這句話。
我現在才明白,原來她當時依舊是我安全感的重要來源,雖然她已經離開我了,但我相信我的安全感沒有消失,也正如作者所言,只要想到這些美好,都會是正向與持續前進的動力,願每個人都心存感激並珍惜當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個人過往生活經驗的感受與分享,人生都不是順遂的,跌倒想辦法爬起來,期許自己是這樣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經常歌頌一位偉大母親給予孩子全面的愛,熱衷於充滿神性、無條件的包容,但背後又有什麼值得我們探究的創傷在? 討論傳統母親形象與個人心靈深處之間的矛盾,透過自我認識與感受的分辨,去治癒過去的傷疤。 唯有接納自己的脆弱,我們才能在生活中迎來真正的奇蹟。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經常歌頌一位偉大母親給予孩子全面的愛,熱衷於充滿神性、無條件的包容,但背後又有什麼值得我們探究的創傷在? 討論傳統母親形象與個人心靈深處之間的矛盾,透過自我認識與感受的分辨,去治癒過去的傷疤。 唯有接納自己的脆弱,我們才能在生活中迎來真正的奇蹟。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