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讀這本書的時候想起林宥嘉唱的《殘酷月光》:「可沒有夢想,何必遠方」,遠方乘載著人們的嚮往、美好的幻想、甚至功成名就的地方。牧羊女說當年的金門沒有遠方,也許是生活猶如被困在153平方公里的島嶼、也許是風雨雲霧鎖著金門而不見遠方。無論如何,看似貧瘠的土地依舊滋養著人民,開出美麗的花。
約莫去年暑假,讀著吳鈞堯的《日常小事》,他與牧羊女一樣出身金門,但筆下題材截然不同。吳鈞堯用小事串起九零年代的台灣各地生活,牧羊女的《島嶼,沒有遠方》則是她自小在浯島的記憶,嚴格說來也是日常小事,從過年到小孩上學、水井到花籃,廚房到島嶼雜貨店,每篇文章都蘊含過往,也說出金門與台灣的不同處。
全書以〈家書〉為開頭,牧羊女弟弟從16歲前往遠方(台灣與美國),當時遊子返鄉不易,便以家書傳遞思念,累積500封家書,「堆疊北斗星的永恆」(頁37)。以〈從島嶼到遠方〉結尾,飄洋過海彷彿是金門人必做的事情,高中以前在金門泥濘的上學路,以後轉化成因為驚嚇而寸步難行。台北車站是異鄉遊子抵達台北的第一站,博愛特區、重慶南路、延伸到北門與西門町,也許都是某些人的遠方。
即使到今天,旅客仍會因為天氣而被困在金門。對金門人而言,南風霧氣引來不同效果:衣服晾不乾、擎蚵困難、大地卻顯得生氣蓬勃、植物掛著晶亮的露珠。偶爾在台灣也能感受「透南風」的現象,牆壁與家具像是被用力擰過而出水,然而這與北部陰雨綿綿的溼氣又不一樣。
牧羊女的《島嶼,沒有遠方》沿著童年的藤蔓成長,雖然島嶼土地有限,長出來的枝枒卻無限。這是一本「島鄉、雙親、手足,盡是懷舊」的故事,也是一本「寫不完的書」(頁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