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雙語無法黨:我們,是玩真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臺灣雙語無法黨的十二席立委,正式提名完成
https://www.facebook.com/wen.hsiao.100/posts/10227807059695536?ref=embed_post 蕭文乾11月7日發表


我除了要慎重感謝這十一位勇敢委身的同道,

還要謝謝這段時間來,願意委身的其他同道。


風險要控管,所以有些同道,我是懇請您們當遞補候選人,

隨時要上場的。再次謝謝您們的體貼。


在這樣漂亮的一份名單後,

我就有底氣去邀請第三位不分區,

也就是社會上德高望重的前輩。


就算被婉拒了,我仍然已經滿足了選罷法的形式條件,

我們就可以正式把雙語的政見跟理念,透過國家機器,

傳遞到全國的每個角落。


敝黨,是玩真的。

敝黨的帳戶,只有5千多塊。


不是五千多萬。

是五千多塊。


窮成這樣,我們仍然在登記截止日前的17天,

確定誰要選了。

#結果總統居然只有賴清德先生確定

--

雙語的雙,不是雙球冰淇淋的雙, 而是雙向交流的雙;

母語跟外語的雙向交流。

母語跟外語的彼此借鏡,

母語跟外語的相互輝映,

母語跟外語的截長補短,

母語跟外語的昇東汲西,

母語跟外語的粗淺交會,

母語跟外語的逐漸交織,

母語跟外語的終於交融。

--

而這個「母語」,在我們《國家語言發展法》裡,

有清楚的五組:

1. 新住民語;

2. 原住民語;

3. 客語;

4. 臺語;

5. 國語。

而這個「外語」,在我們多數民眾的生活裡,不論同意與否,

只有清楚的一組:那就是英語。


我則是把英語,進一步,細分成五組:

6. 英語的自學;

7. 英語的教學;

8. 英語的辦學;

9. 英語的學術;

10. 英語的政治。

我們臺灣雙語無法黨的十位區域立委名單,是這樣來的。


至於不分區,一位是我;

女性代表則是一位勇敢而睿智的企業家兼教育工作者,

在府城臺南創辦了「全臺首學」的「雙語讀經幼兒園」。

--

雙語,只是開了門縫;

讀經,也就是親近經典,親近人文,才能登堂入室。

--

政策,要高瞻遠矚;

教育,要百年樹人。

因此,我們要思考的,

不只是雙語的現在,

更該想想雙語的未來。

而那個未來,叫三文:中文、英文、人文。

--

我下一個要創建的政黨,叫做臺灣三文無法黨。

#PA正式進入英語課綱後

#臺灣雙語無法黨就解散

#我們原班人馬來拍續集

#臺灣三文無法黨

#屆時要提升的是臺灣孩子的人文素養#2032年應該有機會

raw-image





雙語的定義:雙語=母語+外語 外語的定義: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美語。 雙語的教改:我的主張就是SoR。 SoR, 是 Science of Reading, 意即「腦科學實證的英文學習步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近日教育部公告將臺灣閩南語「正名」為臺灣台語,引起軒然大波,正反雙方紛紛採在自己的政治立場上熱議紛紛。身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科目,但想不到與政治沾上邊之後,可以如此「熱門」。不過,既然是語言學專業的學生,總是得提一提自己的見解。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世界矚目的台灣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從選戰結果可以發現有:二個確定、打破三個魔咒、四個選戰趨勢。 第一個確定:三腳督沒有發生棄保民進黨賴蕭配拿下558萬(40.05%)、侯康配467萬(33,49%)、柯吳配拿到369萬(26.46%)。台灣選制總統單一席次加上相對多數勝選,容易形成二黨制,三強鼎立是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近日教育部公告將臺灣閩南語「正名」為臺灣台語,引起軒然大波,正反雙方紛紛採在自己的政治立場上熱議紛紛。身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科目,但想不到與政治沾上邊之後,可以如此「熱門」。不過,既然是語言學專業的學生,總是得提一提自己的見解。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世界矚目的台灣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從選戰結果可以發現有:二個確定、打破三個魔咒、四個選戰趨勢。 第一個確定:三腳督沒有發生棄保民進黨賴蕭配拿下558萬(40.05%)、侯康配467萬(33,49%)、柯吳配拿到369萬(26.46%)。台灣選制總統單一席次加上相對多數勝選,容易形成二黨制,三強鼎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