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鼓勵年輕學子從事影像創作,培育未來人才為目標的「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日前公布入圍名單,其中最令我感到好奇的是難得有機會看到的「國中小、高中職組」作品,九部入圍影片涵蓋動畫、紀錄片和劇情片等不同類型,這幾部短片的成品或許陽春、不夠精緻,但已能讓人感受到年輕創作者的豐沛能量。
薛幃芝導演的紀錄片《遇見幸服》,用攝影機拍下母親和阿姨(姐妹)經營服裝店的心情記事。短短幾分鐘長度,快速勾勒出「角色(人)」的樣貌:為何要創業、為何喜歡這份工作、未來的願景為何等。影片簡單而樸實,有著溫暖的親和力。電影尾聲,導演以旁白補充:「她們用心對待每個人的態度,教會了我如何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因為──愛,是堅持下去的動力。」創作者其實不太需要替作品下結論(有點像是寫作,習慣有一個正向的結語),只要內容足夠動人,觀眾便會賦予其意義。
林意婷導演的紀錄片《林家小院》,是一顆閃爍光芒的寶石,初看時覺得內容瑣碎欠缺重點,隨著故事舒展開來,我們逐漸認識意婷的家庭與生活。《林家小院》的趣味,在於導演即是被拍攝者,既要維持旁觀者的冷靜,又得誠實剖析個人的私密心事。導演藉由短片,引領觀眾由外(環境)往內(私密心事)裡鑽,從意婷的校園生活走入她老舊的家,一會聽見她對自己的期許,以及對離異父母親和爺爺的深情喊話,一會聽到她暗自期待能離家尋求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卻又捨不得離開阿公的兩難心情。
「正因為是家,才有人修,我很慶幸,我有家。」
林意婷導演是懂「戲」的人,無論是敘事節奏的掌控,或是某些特寫鏡頭與音畫分離的技巧運用,都看得出導演對於「該怎麼講好一個動人的故事」有著清晰的想法。《林家小院》拍得真誠又私密,感性又不流於濫情,非常值得一看,期待意婷導演未來能持續走在創作的路上。
學習是什麼?學習可以是快樂的嗎?學習是為了增加技能與知識,或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曹立妍一人身兼多職(拍攝、腳本、後製)完成的紀錄片《我的學習,誰作主?》,將鏡頭對準三個不同學校的學生,去看他們如何看待身處的學習環境,以及對未來有著怎樣的規劃。《我的學習,誰作主?》的題材挺有意思,討論實驗學校(或體育班)的學生對於學習的想法,以及對未來出路的考量。可惜礙於影片長度,導演只能概略呈現人物對於音樂、體育或是繪畫的熱情,無法更清楚地比較出他們和公立學校學生之間的差異。此外,《我的學習,誰作主?》的紀錄對象年紀尚輕,樂在學習中的心情,還未能跟社會(現實)有太緊密的連結(但生活壓力已經緩慢浮出水面),導演或許可以在十年後拍攝續集,訪問同樣的人物,看看他們的心境是否有任何變化。
女學生陳蓁獲選為校園糾察隊的一員,充滿理想的她想要改善校園內的秩序,卻因為對人與事過於嚴苛,加上一名有著忌妒心的同學在背後散播流言,導致陳蓁成為校園公敵,遭受排擠⋯⋯
觀賞陳時瀚自導自演的《大家明天見,再見》時,我憶起一件往事。國小五六年級的某一堂課,老師突然將學生分成多組,每組各自發揮創意,演出五分鐘短劇。我是我們這一組的導演,我記得自己對於哪一場戲要讓人笑、哪一段戲該展現演技,腦中都有想法,但當我們在全班同學面前演出時,表演一團混亂,跟我的想像情境截然不同。那次的表演經驗教會我一件事:要把腦海中的想法輸出轉換到現實生活並不容易。
回到《大家明天見,再見》,看得出幕後團隊很努力想要講好一個故事,議題也力求多元豐富,可惜歷練與經驗的不足,使得劇本常常起了個頭,卻收不了尾,演員的表演也過於生澀,常會看到小演員們偷瞄鏡頭的穿幫畫面。然而《大家明天見,再見》的不成熟都將成為創作的養分,若能持續挖掘劇本深度(先專心把單一議題講好)、精進場面調度與剪輯能力、仔細觀察生活,並且持續創作,日後一定能交出更為完整精緻的作品。
高於夏和林昱廷導演的《黃色便利貼》,敘述芷柔與有著吸毒問題的母親之間,又愛又恨的關係。《黃色便利貼》的優點是劇本的起承轉合完整、演員的表演投入,導演懂得利用鏡頭表現角色情緒。可惜《黃色便利貼》花很多時間描述母親的失落、愧疚與自卑等情緒,花太少時間架構母女之間的感情,以及便利貼之於這對母女的重要性,使得母親心境的潰堤、女兒的憤怒與不諒解,以及片尾的便利貼喊話等轉折,情感力量都沒能發酵得太好。
「你是誰?」小宇
「我是你,你也是你。」自信小宇
「我羨慕你,想成為你。」
「我?為什麼?」
「可以輕鬆自在不用偽裝自己。」
「嗯,還有嗎?」
「還有能勇敢喜歡肖睿學長的你。」
劉芷瑋和劉妍庭合作導演的《雨中的宇》,有著令人眼睛一亮的開場。暗戀學長的小宇,因其同志身份而遭到同學的集體霸凌,令他感到痛苦與哀傷⋯⋯電影以小宇與「自我」的對話揭開序幕,戶外環境影射小宇內心對於「廣大空間」的渴望(內心受到壓抑),他在花田間的穿梭徘徊,是想要出櫃又不敢出櫃的心情寫照,而充滿自信的「自己」,是小宇尚未覺醒的真我。
《雨中的宇》的開場很快抓住我的注意力,讓我對電影充滿期待,可惜後續的劇本發展不夠深刻,片中提及的問題都只停留在表層階段,霸凌者、被霸凌的人,或是其他的旁觀者等,面目都過於模糊。如果《雨中的宇》能夠專心寫小宇的心情,或把人物之間的關係梳理得更仔細(例如給予恐同同學一點不同的面向處理),便能為電影加上一些分數。
台灣的動畫短片不乏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這或許與動畫影片的特性有關,儘管有技術門檻的限制,但能夠發揮的空間(天馬行空的想像)也相對地大。三部入圍的國中小與高中職組動畫短片,都有帶給我觀影上的驚喜。
何天碩、何天宇和阮少君聯手執導的《完全潛行》,敘述重病女孩接受一項名為「Full Dive」的實驗,將意識上傳到網路空間,準備在另一個「世界」重生⋯⋯
不太清楚《完全潛行》為何會選擇日文發音,或許是對日漫的致敬?故事概念令人想起《全面啟動》、《駭客任務》以及美劇《上傳天地 (Upload)》,利用裝置潛入人的意識,將意識從病痛中解救出來。影片在現實(生活)、想像(兄長與電腦程式的戰鬥)以及虛擬空間(Full Dive)之間跳躍,卻不會讓人感到紊亂。《完全潛行》的動畫技術並不純熟,但故事概念的執行以及場面調度的魄力卻有潛力,期待導演可以進一步發展短片的世界觀。
「每個人都有想告別的事物,我很想跟孤獨告別,孤獨就是被討厭⋯⋯」
定格動畫《52赫茲女孩奇幻日記》的動畫技術簡單陽春,但效果意外地好,片中,女孩小九以童稚的嗓音,口述寂寞心事,以及受到同儕排擠的哀傷。電影中段情調突然從憂鬱轉向希望,女孩在創作中找到熱情,走出憂鬱的狹小空間,迎向創作帶來的寬廣視野。《52赫茲女孩奇幻日記》令我想起《迷你網紅實貝秀》(Marcel the Shell with Shoes On),有著質樸真摯的情感,童趣之餘,也能打動人心。
最後,跟大家推薦短短一分半鐘不到的動畫短片《創作教室》,扭曲變形的空間以及人物形狀,會讓我想起湯淺政明導演的作品,平板單調的音效與快速切換的場景,讓電影流露出迷人的流動感。短片不要怕拍得太短,有意思,就會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釀電影導覽專題請往此!)
由新北市政府主辦,徵選當年度優秀的學生影像作品,涵蓋劇情片、紀錄片、動畫片、實驗片共四種類型,同時專為高中職(含)以下學生設立「種子新星獎」,是範圍最廣的學生電影獎。
2023 新星影展於 10 月 21 日至 10 月 29 日在府中15展開,即日起可上 Accupass 免費索取電子票券:https://reurl.cc/Ry4e9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