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信仰有什麼不同?信耶蘇和信彿有什麼不同?我為什麼選擇在這裡學佛?而非去拜其他神明?
為什麼學佛還是會生病、得癌症、出車禍?
遇到境界要知道是因緣所生法
三法印,印證是否為正法。
諸行無常: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緊抓不放
諸法無我:沒有主宰,「我」由色受想行識組成,執著「我」是強化五蘊
涅槃寂靜:為學佛目標,超越煩惱生死
三法印和四聖諦為佛教基本人生觀,修行核心,是對世間宇宙真相的理解
苦:感苦,有激勵作用和無常一樣
集:知集
滅:慕滅
道:修道
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度化五比丘,說「四聖諦」。四為四個主題,聖為證得四諦的道理,諦為真相事實。學四聖諦的人正朝向解脫的方向。為什麼佛陀初轉法輪談苦,而不是談樂?快樂使我們暫時忘卻苦,卻像是缺鹽但拼命吃糖。
學佛的目的和動機為何?知苦,修解脫道,離苦修菩薩道。
佛陀提醒我們5件事
法師問:「若問想不想要離苦得樂?解脫?成佛?」再問:「想不想要用戒定慧的方法離苦得樂?要不要花三大阿僧祗劫去利益眾生?」勉勵大家要付出行動的想,不能只想不付出。
「集」為苦因,「苦」為苦果,「道」為苦滅因,「滅」為苦滅果。
苦集為世間的染汙諦,為煩惱所染。滅道為出世間之清淨諦。
苦滅即所造苦因不會再造,即涅槃。道指八正道,為苦滅的因行
因———緣(促成此事的發生)————-果(實際上的感受)———報
果報即業報(身業/口業/意業)
滅即三法印,苦集即十二因緣,道即八正道
苦的種類: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
苦的層次: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逼迫身心的事(老病死,愛別離…)
壞苦:喜愛的事物害怕消失的感受
行苦:事物轉變消失的過程
輪迴的果為「苦」,造成輪迴的苦的因叫「集」。「苦」為苦的事實,「集」為苦的原因,集為造業,苦為受報。滅苦的方法為「道」,滅苦後所得的結果為「滅」。苦集滅道亦可譬喻為病、病因、痊癒、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