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當老闆不容易,每一分錢都希望可以花得值得,為公司換來更多價值!我們也與一些企業主聊過,甚至觀察到,有些老闆會有「節省一塊錢,就等於賺了一塊錢」的觀念。但是所有成本都能省嗎?省下某些成本,反而可能讓公司付出更高代價!
各位老闆們,創業已經夠辛苦,不想損失慘重趕緊往下看有哪 3 種省了反而虧更多的成本項目:(延伸閱讀:蝦皮創業行不行? 先了解2重點才能成功)
支付法規成本(如:勞健保、稅務、工安等),短期之內較無法看到立即成效,常常成為一人公司或微型企業老闆們最想節省的選項。但這些法規成本背後隱含著「保護」和「移轉」效用。
例如,勞保本質上是一項讓勞資雙方都得到「保護」的成本,對外展現公司對員工福利的關注,對內則協助雇主,在發生職災或其他事故時「轉嫁」補償責任。(請參考:勞基法第59條補償責任說明。)
此外,某些商家會不開發票或是四處購買進項發票,規避稅務成本。但在未來,透過稅捐機關和金融機構的通力合作,公司或是個人應繳納的稅務將難逃監管。(類似案例請參考:針對網路賣家所施行的財政部高頻次交易法內容)
創業初期若過度節省法規成本,未來可能導致裁罰風險增加,也會折損公司長期競爭力。
事業的發展如同RPG冒險遊戲,需要打怪、升級裝備來應對強敵,達到企業的終極目標。每個遊戲的小關卡代表企業的短中期目標,而途中的兵器象徵所需的資源,如人才、技術和設備。
因此削減開支時,千萬別盲目的刪減,必須根據企業的各期間目標和計劃回頭思考並謹慎規劃,確保不會影響長期目標的達成。
有些成本投注後未必會當下產生回報,但長期具有價值。
這些長期成本可能更符合某些長期趨勢,例如傳統製造業的數位轉型、科技業生產線智慧化等。同時能提高企業競爭力,使其在市場上更具差異化。
當經濟不景氣時,企業大多關注如何節省支出,才能在短期內達到損益兩平或是轉虧為盈。具有潛在長期價值的成本因為無法立竿見影,經常成為短期績效的犧牲品,使得企業在每次的景氣循環週期間,逐漸喪失競爭力。
成本管理的分寸拿捏是門學問,但對於校長兼撞鐘的一人公司或微型企業來說,往往無暇顧及,成為經營公司的隱藏挑戰。
但我們可以簡單地透過明確化願景和短中長期目標,來豎立成本管控的標準和資金規劃,保持公司營運的穩定和發展長期競爭力。
才不會盲目節省,不只省了現在,還省了未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