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道頗有啟發性的思考題,你也來一起試試看。針對以下五種運動,你覺得哪一項運動跟其他幾項是完全不一樣的:
A)棒球
B)板球
C)足球
D)高爾夫球
E)冰上曲棍球
想好了嗎?答案揭曉——其實每一個選項都是答案,端看你用什麼角度去解讀。
不過根據調查發現,多數人會選擇高爾夫球,原因是高爾夫球主要是個人運動,而其他的則屬於團體運動;若看得更細膩一些,還會認為高爾夫球是唯一一個得分較低者贏過得分較高者的運動。
另外,有的人會選擇冰上曲棍球,因為它是一種冬天運動;有的人則是像我一樣,認為足球才是答案,因為其他運動都是用手的而足球是用腳的。
但我認為這道題之所以有趣,除了是因為它激發人去尋找差異,也因為它凸顯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維模式,看法都是因人而異的。
而這個道理進一步也引領我們思考一件事: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為什麼溝通的時候,人總是會在不認同對方的看法時打斷談話,甚至企圖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別人,要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這樣一問,確實會讓人反思自己在溝通時的所作所為,對吧?畢竟許多人在聽見不合乎自己認知的事情時,就是喜歡打斷對方說法,然後提出意見「說服」或反駁對方。這些事情我相信不少人都做過,而且還很常做;而唯一不常做的是——耐心聆聽對方,了解對方的想法。
但也難怪現代人不善於聆聽,畢竟現今是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任何人的大腦都因為接受過量的資訊而變得忙碌,因此也就沒有耐心聆聽別人。根據《你都沒在聽》一書的研究顯示,現代人的專注力已經從過往的12秒降低至8秒。也就是說,如果一則資訊不能在8秒內吸引人,人的專注力就很容易飄離。
然而,若我們任由自己失去聆聽的耐心,還因此出言中斷談話、提出己見,或是批評對方;最終,這只會破壞掉雙方的感情。這種經歷我曾有過,尤其頻密發生在兩性關係裡。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在談話時就不能發言,只當個啞巴聽對方講話,這也不是溝通該有的形式;反之,我們是要把焦點從「自我」轉移到「對方」身上,從「發表意見」轉成「聆聽對方」。一旦你能做到這一點,基本上就能成為一名溝通好手。
雖然上述的道理很簡單,但我也是經過一段長期的練習才辦到。至於我是如何練習的,方法一點都不複雜,以下提供2個簡單的練習步驟。
你是否感到奇怪,我剛才分明提到不應該當啞巴,但步驟一卻是教人閉嘴。事實上,這是為了讓你培養「少說話、多聆聽」的習慣。
畢竟,當你習慣少發言時,你唯一能做的就只剩下聆聽。這會讓你「真正的聽到」對方說的事情,真正的看清楚對方說每一句話時的表情,甚至感受到對方的情緒變化。這種溝通時的觀察十分重要,如同我正是學會了閉嘴的藝術,才能跟女友多次開啟深層次的談話,甚至了解她內心的真實想法。
所以成為溝通好手的第一步,就是學會閉嘴,然後聆聽。相信我,這一步雖然看似簡單,但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唯有攻克它,你才會變得善於溝通。
談話是一種互通,你說我聽、我說你聽才能形成所謂的溝通。只是,許多人都只是單方面的成為說者而非聽者,所以才會破壞了談話。因此,除了要學會閉嘴聆聽,學習發言也非常重要;而我學到的發言技巧,並不是提出意見,而是提出問題。
在心理治療的領域裡,有一種技巧叫做「反映式傾聽」(reflective listening)。這個技巧是我在閱讀《正向界線練習》時學到的。簡單說,就是當治療對象講了一段話後,治療師就會複述對方的內容然後問對方:「我這樣理解正確嗎?」以此向治療對象表明治療師本人有在聆聽;而這,也會讓治療對象願意分享更多想法。
有趣的是,你也能將這種技巧用於日常談話中。專注聆聽,可以使你掌握對方話語中的關鍵詞,而反映式傾聽,就能讓你抓住這些關鍵詞來發問,不僅讓對方知道你有在聆聽,甚至還會因此開展更多的話題。
簡言之,談話時除非對方要求,否則能不發表意見就盡量不提出己見。要記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事情該如何解決其實他們心中有數。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聆聽與提問,多同理對方,多引導對方分享想法。
有句話說:「上帝給了人類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要人多聽少說。」這句話值得我們好好銘記。
現代人真的太常發言了,總是自顧自地講而沒有去理解別人。這種溝通的習慣只會被人討厭,也會讓自己失去從他人身上學習的機會。
我們都應該學會聆聽與提問。這樣做不為別的,只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慷慨、善良,願意保持好奇心看待世界的人;同時間,也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不自私、願意去理解對方的人。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的兩個步驟,就能讓你在任何形式的溝通中都備受喜愛,也會讓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善良,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