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中,會有極少數的一種人,在自己的領域中,憑一己之力完成了震古爍今的拯救大戲。
他們在極其有限的能量下,超越了天命的打壓與束縛。
憑一己之力改變、拯救、定調了後面千年的歷史規則。
沒有他,歷史將真的變得不再一樣。
尤其今天的這位。
上一戰中,惹出巨大爭議的搶戲小將,叫李陵,漢匈第一大俠李廣的孫子。
他是咋搶戲的呢?
戰局最開始,資歷淺的李陵被布置給李廣利打掩護,但這位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主動向武帝請戰,表示沒有困難他創造困難也要上,要帶領他的五千特種兵橫絕大漠,掃蕩單于王庭。
武帝對他說:沒有馬給你了。
李陵說:沒問題,我們這都是射擊冠軍,百步穿楊,不用馬也能消滅反動派!
向來聽不得大詞的武帝瞬間就被鼓動到了青春期,覺得太提氣了!讓李陵火速出擊,命令老將路博德出塞接應,給李陵打掩護。
如果說文人相輕,那麼武將就可以說是相賤了,這個行當是特別講究資歷與戰功的。
路博德是老將,想當年老子南下北上,廣州內蒙的,對小李陵很不當回事,武帝命他給李陵打掩護,這讓他很沒面子。
於是老路上奏章說:「現在秋季將臨,匈奴草長馬肥,正是兵力最強之時,不宜攻擊,請命李陵稍停,等到明年春天再出發。」
人家說的沒問題,本來就是,大秋天的人家那邊剛貼上秋膘,你這時候瞎起什麼哄啊!歷來都是早春去打狼,過了年再說唄!
路博德認為,明年開春武帝就有別的部署了,我也不用給這小字輩打什麼掩護了。
但他的這個摺子,讓武帝懷疑李陵吹完牛後慫了,找他路大大替他說話。
武帝大為震怒,你爺爺當年哭著喊著求我讓他死在戰場上!你個不爭氣的東西!
武帝命令李陵別廢話!趕緊給我走!
李陵即將為他的年少氣盛付出慘痛代價。
他繼承了他們家族的點背氣質,他的五千步兵並沒能橫掃單于王庭,而是遇到了大單于親自率領的匈奴三萬主力。
雙方碰面後展開了悍猛對決,李陵將戰車擺成防禦陣型隨後開始千弩急射(注意兵器哦)。
匈奴兵被迫退走上山,更神奇的是,李陵居然開始追擊並殺了數千人。
這五千棒小伙子的兇猛進擊一度甚至讓匈奴高層產生了錯誤判斷:這是漢軍精銳主力!
匈奴單于於是再調了五萬騎兵,共八萬騎兵對李陵軍團展開了圍剿,李陵部邊殺邊退,根本不落下風。
匈奴認為這支部隊是漢軍的精銳先頭部隊,太能打了!他們這是打算引誘我們進入埋伏圈!匈奴一直在猶豫,也不敢逼的太狠。
這就看出來了,匈奴的騎射戰法對我們的步軍戰陣並沒有什麼辦法,兩邊就是各種射箭,但即便如此,匈奴人在射箭上的傳統優勢也已經不再了。
因為此時漢軍的高科技「弩」,那真叫是領先時代的威猛兵器,勁兒大還易上手。
漢軍這邊不光騎兵大規模優勢了,連步兵哪怕出塞後都對匈奴有著巨大的威脅。
只要弩在手,箭管夠,戰車部上陣,在我面前都是靶子!
除非草原民族能夠整合出中原建制的騎兵團,否則無論面對騎兵軍陣還是步兵軍陣,你根本沖不動。
就這麼一路且戰且退,五千棒小伙整整牽制了八萬匈奴主力十多天,匈奴高層幾乎打算放棄了,因為這個漢軍團的箭似乎永遠射不完,而且一射一個準,像個刺蝟一樣根本無從下嘴,眼看離著漢境越來越近,眼前的這支部隊到底想幹什麼?
匈奴單于表態不想打了,怕有伏兵,但一向會過日子的諸將卻說:「單于親自率八萬騎卻打不平漢數千人,今後算是徹底沒法混了!有辱國體!必須打!」
在這次高級會議開完後,匈奴當天又衝殺了數十次,留下了兩千多具屍體。
這最後的衝鋒成為了壓垮匈奴所有高層的最後一匹稻草。
所有匈奴人都認栽了,準備撤軍。
眼瞅李陵就將完成整個兩漢外戰匈奴最豪氣英勇的以少勝多壯舉時,李家的壞運氣再次搗亂來了。
堡壘在內部被攻破了,李陵部有人叛逃了。
此時李陵軍已經彈盡糧絕的機密被洩露了出來!
匈奴得知了這支五千人的步兵團孤軍深入根本沒有援軍,而且眼下箭支就要用完了。
這要是傳出去了還得了!
八萬人被區區的五千孤軍這麼牽著鼻子走!
匈奴最後展開了總圍攻,此時李陵的五千壯士已經射殺上萬匈奴騎兵了。
李陵所部最終射空了所帶的百萬枝箭,失去所有阻擊力量的李陵下令四散突圍。
此時距離邊塞,僅僅還剩百里。
堪稱漢武末年最壯烈的死戰,這五千壯士,在十數倍於己的騎兵圍攻下,交出了殺傷數倍於己的成績單,幾乎全部戰死,僅有四百人最終逃脫。
但這段孤膽英雄的故事,最終卻成為了大爭議,那四千六百個戰死的勇士也因此並沒有得到烈士該有的待遇。
因為李陵投降了。
關於李陵的投降,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一般來說你都投降了,你還有什麼話說呢?用陳佩斯的話講:叛徒!神氣什麼!
但李陵投降卻有很多人為他翻案,很多人說他身不由己,身在匈奴心在漢。
說法一,他投降後,才有可能是牽制匈奴的注意力,讓分頭突圍的弟兄們能多逃出去一些。
說法二,他的投降,是假降,他想模仿自己的大俠爺爺,單槍匹馬從匈奴逃回來。
說法三,他想暫時委曲求全,保重自己的有用之軀,他日再回報大漢。
通過他後續在匈奴的這幾十年所作所為來看,上述的猜測確實有一定可能是真實的,李陵後來即便被武帝滅族,但他仍然刺殺了幫助匈奴做內應的降將李緒,還在10年後的那場大戰中打輸了(較可疑)。
不過這都是猜測,具體他當時是咋想的,今天我們不得而知了,因為他畢竟沒像他的大俠爺爺那樣匹馬單槍的逃回來,也沒有人家關二爺的千里走單騎。
總之,你沒回來。
無論你是咋盤算的,都是要按事實說話的,古往今來,被冤枉的人向來不在少數。
但唯獨李陵這個品級不高,履歷有限的人卻成為了大名人,他的投降變成了爭議,太多人為他鳴冤不平。
這就很神奇了。
就因為他是李廣的孫子?
比較遺憾,李廣還真不算什麼大人物,即便帝國雙驕威名如此,又有誰知道衛青、霍去病的兒子孫子是誰呢?
衛青的兒子後來在巫蠱案中被冤殺,又有幾個人知道?
「流量」這東西,是傳不了代的。
李陵之所以能千古留名,是因為另一個中國歷史級別的頂級大V。
這個人幫他說了情,也因李陵而倒了大霉。
這個人的影響力實在太過於巨大,有太多的上古塵封因他而重見天日,有太多的英雄豪傑自他筆下定調。
這個人,是中國歷史,是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巨大幸運。
他是太史公,司馬遷。
他寫了一部皇皇巨著,只要是中國人基本都會知道,叫做《史記》。
我之所以說這是三個「中國級」的巨大幸運,是因為我們有太多次的可能,會看不到《史記》這部璀璨的史學經典。
如果那樣,很多上古史將出現無法彌補的斷檔,自上古到漢武的這段寶貴歷史,將很有可能無法梳理的如此順 暢詳盡。
司馬遷所做的這番事業,準確點講:是偉大的歷史拯救!算是真真正正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史記》只有司馬家的人才能著,也只有司馬遷才能寫出來。
換第二個人,都接不了這個活兒!
這是一段近乎於超級英雄拯救地球般的著史傳奇,在一系列的種種機緣巧合下,《史記》才最終驚險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先來說以下為何《史記》為何只有司馬家才能整出來。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罕見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它不是局限於一個朝代的斷代史,它記載了上至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時代整整三千多年的歷史。
司馬遷父子將華夏大地上自從有傳說開始的所有歷史全部整理了出來!
在那個時代,這幾乎成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為在資料保存手段極其落後的那個年代,著史的最大困難就是原材料。
史料要麼找不著,要麼看不到,要麼搞不懂,要麼在各種戰亂變遷中壓根就整丟了。
所以越是遠古的歷史,各種素材越難找,而且即便找到,去偽存真等一系列專業工作還是個大難題。
很多史料都是口傳心授的代代流傳,很多壓根就是神話故事,你咋知道是不是胡說八道還是確有其事呢?
那個時代沒有複印機,很多史料在流傳的過程中需要人力進行篆刻謄寫,那麼這就會涉及到流傳的版本會出現錯字問題。
隔著成百上千年,你如何針對眼前的這卷史料進行拆解與還原?
所以搞歷史在幾千年前的那個時代,天生具有著極高的門檻與困難。
你得有材料,有能力,有想法,有毅力,有傳人。
最關鍵的,還得有運氣。
不過,即便這麼難,還是有人可以的。
比如說司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