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剎是什麼?作為受到波斯文化和中東地區影響而形成的集市聚集地,馬來西亞一如既往在巴剎裡融入了當地獨有的文化,形成了「早巴剎」(Pasar Pagi)「晚巴剎」(Pasar Malam)等特殊集市。
它不僅是馬來西亞人購買肉與蔬果的場所,更是居民交流、閒話家常和八卦的場所。
在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居鑾(Kluang)這個地方,就坐落著這樣一所啟用了超過30年的公共巴剎,內設蔬果、雜糧、肉舖區等,是當地居民選購日常用品和食材的老地方。
隨著巴剎成為年輕一代不再了解的黃昏產業,這座巴剎似乎也逐漸步入了被時代淘汰的危機。比如說在它的二樓,部分攤位已經擱置了5-10年不等,牆體剝落、天花板漏水、光線陰暗、潮濕等問題開始滋生。
這一次的《巴剎實驗場》正是為了讓巴剎重獲新生命的一次嘗試。它是由陳建泯工作室打造的藝術駐留計劃,其計劃保留、改革、創新這座居鑾的巴剎,不僅是作為舊時代文化保留的一分子,更是居鑾藝術傳播的開端。
除了一系列的藝術展覽外,主辦方也在1月20日晚間放映了一部短片,意在讓更多人了解居鑾這片土地栽培出的藝術人才。
這部短片的名字叫做《旺來 OngLai》。
《旺來》故事簡介:一名黃梨園裏的果農日復一日地過著同樣的生活,直到收成完一定數量的黃梨,才能離開此地。但在最後一天,理應前來接收黃梨的貨車并未出現,而果農在等著貨車的到來時, 回憶起他爲何會受困於此地。(取自臉書官方)
該如何形容這部短片呢?作為一部學生作品,它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各種攝影技術和器材,將視覺效果拉到了極致,呈現出一幅瘋狂又壓抑的抽像畫。雖說其風格脫胎於2019年的《燈塔 The Lighthouse》,卻又展現出自我獨有的氣質。
被困在黃梨園裡的果農是誰?是掙扎於社會邊緣、不知去向的你我嗎?抑或是被資本牢牢掌控,盲目埋頭苦幹卻毫無思想的韭菜呢?
《旺來》將黃梨喻為權富、烏禽化為財厄,一次次循環在無邊無際的十字路口,讓觀眾親眼看著象徵你我的果農陷入其中沉浮,最後卻毫無所覺、庸庸碌碌至死。那股宛如克蘇魯神話般不可言喻的恐怖感似乎來源於黑暗中油燈的微弱光芒,卻又似乎來源於我們內心不敢承認的被壓迫感。
這是我第九次觀看《旺來》這部短片,從最初的電腦、電視,到後來影展時的影廳,直至如今坐在巴剎的二樓,在黑暗、潮濕,吵雜聲四現的環境裡觀看《旺來》,竟似乎令我感到更為驚喜。原來坐在參與者、創作者、影迷、藝術家和學生的身邊,怀揣著相同的期待來看《旺來》,是一種如此另類的體驗。
開場前的焦慮、中場時或興奮或疲憊或鼓掌或昏睡,結束之前的對談、結束之後的暢談,都讓人無比熱愛這個活動。
我不知道這次放映是否會有未完待續的可能,但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影展又何嘗不是從同樣的小眾走向主流的目光?也許我在見證馬來西亞的日舞影展,也許居鑾會成為下一個影迷聚首的鹿特丹,當然它更可能在短暫放映幾次之後草草離席,但就是這樣的一次體驗,就已經令我難以忘懷。
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馬來西亞人,殷切希望我一篇小小的觀後感能夠讓更多的人看見《旺來》,看見居鑾,看見馬來西亞,看見這一群熱愛前行的小小電影人。
《旺來》製作團隊
導演:顏嘉德 Chartered Queen
編劇:顏嘉德 Chartered Queen
主演:陳鴻萱 Jogene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