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艾瑞克.喬根森(Eric Jorgenson),收集和整理了納瓦爾在Twitter等平台的文章和語錄,彙編集結成本書,以下選取自書中部分幾個觀念和我的心得
追求財富,而非金錢或地位。財富是指在你睡覺時仍能為你賺錢的資產。金錢是我們轉換時間和財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會等級體系中所處的位置。你必須擁有股權,也就是企業的部分所有權,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資本和人力,是要他人許可才能使用的槓桿。資本是金錢,想獲得融資,需運用專長、責任感,表現出良好判斷力;人力槓桿則是讓他人為你工作
寫程式和媒體,是不需要許可就能使用的槓桿,且複製起來的邊際成本是零,而例如寫程式可以做軟體;媒體可以包含出書、寫部落格、影片、Podcast等
獲得財富的一個途徑,就是為社會提供有需求、但無從獲得的東西,並實現規模化
想找自己的專長,建議可以回想在孩提或青少年時期,有哪些事是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完成的,可以研究自己真正好奇的東西,追尋自己的熱情所在,而不是選擇一個當下的熱門專業,在創意領域,複利效應和槓桿效應非常明顯
以上的內容也讓我想到寫部落格吧,以前我在國中的時候,滿喜歡自己在紙上寫一些東西,之後有社群媒體後,也會喜歡寫一些文章,平時有寫小日記的習慣,不過是否如同書中提到不費吹飛之力完成,我認為不一定,因為有些事情是要實際嘗試後,並堅持一段時間,能力會在這之中獲得提高,從中產生熱情
在「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書中也提到類似概念:「那些找到人生方向、擁有自己熱愛事業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們都是在有了足夠的經驗和能力之後,再加上適當的機遇,才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
因此上述概念,我認為可以參考,例如可以思考以前喜歡做什麼事情,或是喜歡哪個主題,而在真正寫文章時,就有可能會有愈到一些困難,例如我在一開始寫部落格時也是有較多困難,但隨著每次有一點挑戰性的寫作,也會從中獲得能力的成長。
而其中複製成本為零,這個特點也是我滿喜歡的部分,例如我現在在寫日記、看電子書匯出畫線內容、寫筆記和心得、寫文章,這些內容就可以提供日後複製和重複使用,不論是作為文章題材、提供自己回憶和檢視成長、與要好的朋友分享等等,都相當具有價值
給自己的時間設定價格,用時薪計算時間價值,如果用花錢的方式節省的時間價值更高,那就花錢,要想真的賺到錢,先要相信你自己很值錢
例如假設有一個東西,要花費一小時車程才能拿到,如果你給自己設定的時薪是100美元,那麼這一趟基本上等於花掉100美元,你還要親自去拿嗎?
要從時間成本的角度做決策,如果做某件事外包的成本低於時薪,那就外包;如果不做的損失低於時薪,那就不做;如果花錢請人的成本低於時薪,那就花錢請人
這點在「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裡也有提到類似概念,裡面提到移除、外包、拒絕這三個概念,很多任務或是計畫都源自於一個更大的承諾,可以思考如何其中是屬於哪個領域的承諾?對人生帶來哪些價值?是否能刪除一些?
這個觀念我認為可以用於很多類活動(例如講座或聚餐等),在做做出決定之前,可以先思考這個活動為我帶來哪多大價值,包含金錢和非金錢的各類價值,例如從中獲得的成長、樂趣﹐成就、意義等,然後在思考是否要參與和投入,在學習和寫文章的時候,也都可以運用此方式來思考
而有時候上課的時候,也可以評估這堂課聽課帶來的價值多大,如果從中收穫少,就應該考慮是否繼續聽課,看看是不是能做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例如閱讀教材或打報告等
納瓦爾認為退休是不再為了想象中的明天而犧牲今天,能活在當下,內心充盈地度過每一天時,就達到了退休的狀態,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方法是存錢,只要存款夠多,被動收入就能滿足開銷。第二種方法是把開銷降為零—出家修行。第三種方法是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完全樂在其中。避開競爭陷阱的方法,是做獨一無二的 自己,找到自己能做到獨步天下的事情,做到最好,只因熱愛
對錢的貪慾之所以有害,是因為慾望是個無底洞。貪念會一直佔據你的心靈,讓你無法自拔。賺錢的目的是解決財務問題,滿足物質需求。納瓦爾認為,擺脫金錢貪念最好的辦法,是在賺了錢後不要升級自己的生活方式。
以上的方法我認為都可以做為參考,方法彼此之間也都不互斥,可以同時思考如何增加收入、減少支出、以及每天都做一些熱愛的事。
除了學習投資理財內容之外,學有關於幸福的內容,讓自己獲得內心平靜和喜悅,或者是看一些有關於生命和生涯的思索,例如思索來到世界上這件事情是否值得,以及未來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等,也都是值得學習的部分
而最近我有也有看一些極簡生活的內容,思考如何規劃未來的人生,目前我理想中生活型態,是一個人居住,並了解自己真實需要哪些東西
以上幾個觀念提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