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講述的是,華爾街最賺錢的避險基金創始人史蒂夫‧科恩跨越違法界線,利用黑色優勢,賺進數百億美元,引來FBI關注、追查與纏鬥的故事。史蒂夫‧科恩,他是……
本書《黑色優勢》是美國影集《金融戰爭》的原型,也是當前投資市場的縮影,在現今科技推成出新,各路高手皆將交易與投資變成一場難分高下的遊戲,競爭變得愈加激烈。而「內線交易」其違法性是不爭的事實,但書中也提及在現實中卻不容易被舉證和定罪,因此我們常常低估了內線交易對市場影響所及之規模與層面!
資訊優勢是投資市場不能說的祕密,透過這一本書不僅了解到美國史上和解金最高的內線交易案,更是避免我們成為資訊不對等的受害者。
「在一場遊戲中,如果你玩了30分鐘,還不知道待宰羔羊是誰,那就是你」
交易員把避險基金一直以來都想要獲得的東西稱為「優勢」(edge)──也就是能讓他們領先其他投資人的資訊。
在當時,若你問某個交易員,他知不知道有哪個基金沒有在買賣時利用非法資訊,他會回答你:「沒有半個,那種基金無法存活。」如此看來,黑色優勢其實就像菁英自行車界的興奮劑,或者職棒界的類固醇。一旦最頂層的自行車手或者全壘打打者開始這麼做,你只剩兩個選擇,跟著做或者輸掉比賽。
二○○六年,證券交易委員會、聯邦調查局和美國檢察官辦公室聲明,他們將開始追查黑色優勢,沒多久後他們的調查就讓他們把矛頭指向了科恩。他們發現,無論那些人在做什麼,科恩顯然是做得最好的那一個。
科恩的祖父母,他們用繼承來的錢做投資組合,他們住在曼哈頓,那裡有高檔餐廳和百老匯劇場,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在科恩長大的過程中,祖父母的來訪,可說是他每週最喜歡的時光。他們總是在談論錢,科恩會仔細聆聽這些對話揭露的概念。相較於科恩雙親平淡又拮据的生活,祖父母享有的自由便成了強烈對比。每晚父親下了班走進家門時,科恩都會一把拿走他的《紐約郵報》,像祖父一樣研究報上的股票數字。
在華爾街找工作的通常分成兩種人。第一種人家境富裕,被送到正確的私立中小學和常春藤盟校唸書,從進入證交所的第一天開始,就表現得好像他們天生就是做這一行的料。第二種人他們或許從小看著家人苦苦掙扎著撐起家計,竭力工作賺進相對微薄的薪水。他們幾乎沒有任何能依賴的財源,唯一能依賴的只有願意不擇手段的決心與意志,他們比那些自鳴得意的公子哥兒更好勝。這些人擁有的驅力有時太過激烈,以致於他們看起來近乎瘋狂。史蒂夫‧科恩就是第二種人。
從畢業那刻開始,柯恩進入了華爾街金融領域,迅速崭露頭角。從剛入職透過交易美國廣播公司賺取到八千美元;在一九七八年,八千美元是一筆很高的收益。他看著股價像正弦波一樣震盪,冒險投入賭注,獲得回報──科恩能感覺得到體內的腎上腺素激增,他馬上就對此著了迷,交易自始進入科恩的生活中。
他以驚人的投資眼光和冷靜的風險管理能力,成功地在金融市場中站穩腳跟。接連不斷的精準預測,讓科恩志得意滿,更加堅信自己的直覺,但也幫公司賺進了大把大把鈔票。因此科恩脾氣再差、違反多少交易規定,都不會被開除。這讓科恩更肆無忌憚,開始用盡各種方法進行交易。
科恩在1992年創立薩克時資本是兩千三百萬。公司的規模在三年內翻了四倍,而15年後的2008年,薩克資本管理資產竟然高達180億美元,日均買賣1億股,相當於美股交易量的1%。
在當時,高盛為薩克資本每買賣一股,就能賺取六美分手續費。
薩克資本會從收入裡分出數百萬給高盛,做為交換,他們想要的是優先待遇,特別是當高盛分析師的行為,可能會影響某間公司股價的時候。
銷售員說 :「在你要把評估金額做調整之前,先打給薩克資本。」
一位負責科恩帳戶的股票銷售員,描述當時的狀態:「如果他要跟你交易的話,他要的就是最好的價格。他願意付出高額手續費。由於他願意那麼做,所以他可以最優先獲得資訊,任何能協助他透過你或你的公司賺錢的資訊都要給他。」
不到7年的時間,薩克資本的投資金額已經成長到10億美元。為了更快速賺取巨額報酬,科恩成立了新團隊(CR本質),找來更多菁英,滲透各產業,以自己的人脈錢脈優勢,尋求最精準的內線消息。
全美約有五百萬人正受阿茲海默症所苦,這是一種攻擊大腦的慢性疾病,會造成記憶喪失與行為改變。
伊連藥廠是一間位於愛爾蘭但於紐約證交所上市的製藥公司,惠氏藥廠是成立於菲律賓的中型製藥公司,兩間公司合作發展(別名:巴平)的新型藥物。如果這兩間公司能通過藥物實驗、獲得法規許可並產出安全的有效藥物的話,他們將會賺進數十億美元。
而當時在密西根大學醫學院工作的阿茲海默症權威專家-吉爾曼對避險基金幾乎一無所知,但當避險基金管理人在二○○一年聯絡他,詢問他是否要成為顧問時,他深受吸引。就在一年內與平常根本不會接觸的人,進行了數百場談話,那些人都是聰明的交易員與分析師,他們彬彬有禮,總是會順帶讚美吉爾曼的知識淵博,大大滿足了他的虛榮心。
其中就包括薩克資本CR本質的新醫療保健投資組合管理人馬修‧馬托瑪,透過接近吉爾曼,取得第一手的研究成果,又因為馬托瑪太像吉爾曼自殺的兒子了(吉爾曼後續在法庭上所陳述),馬托瑪逐漸取得吉爾曼的信任情同父子,以致於當馬托瑪誘導吉爾曼談論顯然不該談論的話題時,吉爾曼壓根沒有注意到。
馬托瑪一步步套出藥廠內部研發進度,科恩在馬托瑪的推薦下,買下最終總持股金額超過10億美金的龐大部位,接著第二期研究結果公布前,科恩偷偷地將這些部位全數賣出,甚至是轉為大量放空,進而大賺一筆。
科恩的投資組合管理人每週都要寫一封信給科恩,在信中告知他們目前正在追蹤的投資計畫有什麼最新消息,並提供交易建議。這份文件裡最重要的部分是「確信」評級,數值從一到十,投資組合管理人藉此告知,他們有多確定自己說的事情會成真。
從2006年到2008年,薩克資本從3場知名交易中取得內線消息,賺進3.5億美元。除了馬托瑪被判處九年的有期徒刑之外,科恩並沒有因此遭到待補,原因是科恩早就留了一手,薩克資本的法規事務部,想出的確信評級保護了科恩,避免他收到明確的非公開資訊以及避免得知訊息的來源。
作為與政府的和解條件,科恩只付了他財產中微不足道的零頭給政府以及解散薩克資本。關掉薩克資本之後,他另設立了「點七十二資產管理」(Point72 Asset Management),用自身資產的100億美金進行投資。2018年,該公司在兩年禁令後重新向外部投資者開放,並開始接受外部資本。2020 年 8 月,管理資金略高於 170 億美元。
《黑色優勢》揭示了避險基金世界中的不可告人的角落和不道德行為。這本書給予讀者一窺金融巨頭史蒂夫·柯恩的生動故事,將華爾街的陰暗面呈現得淋漓盡致。
《黑色優勢》也描述了理想主義的政府檢察官如何面對年薪高出他二十五倍的資深辯護律師;描述了年輕的交易員如何用鐵鎚打爛硬碟、撕碎檔案,並為了擺脫牢獄之災而出賣自己最親近的朋友們;描述了像薩克資本這種避險基金如何謹慎建構制度,保護上位者免受內線交易牽連。
書末提及,金融業已經進化得太複雜了,這個產業有很大一部分都已超出監管機關和執法單位所能觸及的範圍。**華爾街最成功的企業家們,不斷擴張邊界;每次法律好像快要追上的時候,他們就會跑得更遠。**很多人都能感覺到,政府幾乎不可能起訴那些交易金額最高的公司所犯下的罪刑。就算在某些案件中,檢察官和執法機關有心想要追捕那些手握最大權力的被告,他們也必須面對能夠使用幾近無限資源進行反擊的對手。執法機關總是恐懼他們會在經歷了漫長而昂貴的庭審之後,承受難堪的敗仗,導致執法人員開始陷入麻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