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
說了某句話,或做了某件事,突然感覺自己做錯,或是被別人指出這種言行不符合社會的期望時,會出現羞恥的感受。尷尬、不安就罷了,比較大的影響是羞恥感可能帶進自卑、自貶與低的自我形像。
有羞恥感怎麼辦?請靜觀這個感受,仔細觀察它的能量,洞察事件本質:讓自己產生羞恥感的事件,是否真得值得羞恥?或者,這個感受只是太過敏感了,是不需要的。在此,請深思一件事,就是:人的感受是從自己內在相信的「信念」所產生的。因為頭腦中有某種信念,才會產生某種情緒感受。就以犯錯為例,如果從小到大,相信「犯錯」是可恥的,大人對待自己的犯錯的應對方式,是讓自己感覺「自己很差」、很「羞恥」,幾次互動之後,這種「犯錯很羞恥的信念」就深入小時候的大腦中,每次,自己不小心犯了一些小錯誤,就會再度勾起「羞恥感」。這種信念與和它連結在一起的羞恥感,並不是真理,只不過是「信念與情緒感受」的某種連結。
請思考這個例子:童年時期的愛迪生,由於愛發問、愛動腦子,惹怒了學校的老師。但是,愛迪生的媽媽並不認為愛迪生腦子有問題,於是帶愛迪生回家,親自教導他。愛迪生的媽媽教育愛迪生的方式,並不會因為他「犯錯」就羞辱他,而是陪伴他、教育他。於是,愛迪生大腦裡所相信的信念,並沒有「犯錯真羞恥」這種想法,也不會有這種感受,更不會被羞恥的感受拖累。據說,愛迪生為了發明燈泡,使用了上千種材料都沒成功。有人問他說:「愛迪生先生,你發明燈泡已經失敗一千多次了,還要再發明下去嗎?」愛迪生回答說:「我沒有失敗,因為,我已經成功的證明了那一千多種材料不能用來製作電燈。」
感受是跟著想法連動的。頭腦認為「犯錯」不好,當自己不小心犯錯時,就會有不好的感覺,甚至會有羞恥感。但是,對「犯錯」有不同的看法,感受也會跟著改變。事實上,人生難免出錯,俗語說:「人有失手,馬有亂蹄。」許多偉大事業的成功,都經過多次的嘗試錯誤才達到成功。因此,另有俗語說:「失敗為成功之母。」犯錯與羞恥並不需要連結在一起。羞恥只是一種情緒感受,並不等於事實。情緒感受會跟著認知而改變;想法改了,感受也會跟著改變。
如果在人際互動中產生羞恥感,特別是被身邊的人講什麼話之後,產生負面的情緒感受,請記得將感覺與事實分離。自己把事情做好就好,不必因為別人的意見亂了自己的心。信念正確,就不會被別人的意見左右心情。即使別人要把羞恥感強加在自己身上,自己也能保持思想彈性,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恢復自信與活力。
🌳查爾斯的身心靈沙龍,晨光雨露系列,每天早上6時發文,分享新時代的正能量,歡迎追蹤、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