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收到Youtube官方信件,說是因為過去幾個月沒上傳新影片讓我的頻道未達撥放時長標準(其實營利門檻也一直在調整),若在30天內沒達標就要拔營利資格!
不過呢,雖說是暫停營利,但不是永久,因為我沒有為了流量做出喪心病狂的事,只要日後又達標再次申請就能營利。
在經營youtube時我發現了我的特長:想太多。
特別愛想,這也想那也想,想很多。
希望拉長讀者觀看時間,想加入笑點、學習別人的編輯技巧、改進文案,又時常覺得題材吸引不了人,最後變得非常抗拒看後台數據,開始拖延。(更別說還有封面、拍攝、宣傳諸多環節要顧。)
就在這樣高度內耗加上不規律的生活,我累壞了。(但也不怎麼值得同情就是了😆)
妙就妙在,這封官方的"溫馨提醒"讓我決定對頻道經營做出改變!
雖說若未達標會被取消營利資格,但在此之前營收就因停更跌到每個月只有幾美元收入,也就少了一個月200、300百台幣,失去了也不痛不癢。
但是,創作本身對我來說是很開心的,依這一點我找不到就此放棄的理由。
創作帶給我的不只是錢,它賦予生活動力,也給了我和許多人認識交流的機會,也直接衝擊舊有思想,讓我整個人蛻變。
我決定從簡,一個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先把最基本的做好-把每部創作的重點說好,時常縮短,豐富的剪輯、笑點有好點子再加。
Youtube演算法喜歡「觀看比例高的長影片」和「播放次數多、回響大的影片」,為了增加營收很多youtuber都把影片做長。
之前有位知名youtuber說"長影片已死",我不同意。
Shorts只是讓觀眾回到了「看重點」的原點,為了增加收入,Youtuber們早習慣稀釋內容,在此之前觀眾就有跳著看的習慣了。
做得精、做得規律就是重點了🙂。
這點也是我在方格子上得到最大的啟發。
因為營收問題,我也曾陷入和別人比較的漩渦中,又常看見其他"自己不覺得怎樣的內容"(當然不是說你啦)輕易地比自己嘔心瀝血的創作還要受歡迎,焦慮與不滿的情緒使我陷入內耗。
但我不認輸,從我的執著也摸索出了答案:
每一種題材都有固定大小受眾,而每一種受眾都有不同消費力,有的題材會有較大量的受眾,購買力卻不見得高,有的題材看似觀眾不多,受眾的購買力偏強,那收益反而可觀。所以與其汲汲營營於訂閱追蹤,我認為轉化率更重要。
創作者會出自於特定情緒特別執著在固定題材,像是對原生家庭、教育(像是我)特別有感觸的創作者就會對教育、心緒健康有不吐不快的表達欲;對情慾內容有執著的,也很難勉強自己融合其他路線,所以對營收煩惱也不太能像通俗題材那樣高速增長,刻意去模仿別人的作法反倒讓自己的受眾感覺突兀,還不如把主旨講清楚、講得精更有效率。
當然,你的內容也不會一直原地打轉,因為你的想法一定會在輸出和反饋中改變,所以也不用擔心題材問題,專心在輸出和「生活充電」就好,
別人做什麼不用管,市場趨勢變動持續注意就好,不用太緊張。
真的不要太替觀眾想-2024,好學
我的文章第一次引用名言,竟然是引用我自己。
我的特長就是把搞死自己,常想著"這好不好笑"、"觀眾喜不喜歡",觀眾還沒說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早已天人交戰100回合,有時候又很自以為幽默放一些自己喜歡但會讓觀眾不舒服的東西🙃。
這次回頭看我的YT頻道,我發現我根本不認識我的觀眾。
那我又幹嘛預想一堆,把基本功做札實就好了。(就跟我交友一樣根本是想太多。)
就像過年前突然有人來我粉專問我:你還活著嗎?
我到底要回你什麼。
大過年被問還活著嗎確實莫名其妙之餘,我也意識到我根本不認識我的觀眾,我也不了解他們的為人和生活經歷,那我又怎麼能預想他們的喜好?
我以往有許多執著,我要我的內容"有意義"、"觀眾能學到東西"、"很創新的想法",來到了方格子看了許多創作者的創作後,頓時感到自己的執著更多像瞎猜,感覺自己不知從何下筆了。
我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Youtube和廣告業(我是廣告出身)是相似但相異的領域,把廣告業那套搬到自媒體經營...會搞死自己。
廣告業要求一發中地,前置作業多、過程講究,是因為廣告業有可預期的營收,且它的用途在宣傳,影音自媒若仿照傳統媒體模式,就會加大作業量和成本,而且-
觀眾其實不在乎Youtube上的影片有多精緻,只要閱聽流暢就已經很好,因此常會聽到人說「很流暢、沒廢話很舒服」這樣的評論,YT影片也不適合做精緻,因為自媒體影音內容重點在「故事流暢」。
加上趨勢變化非常快,這一波短影片確實衝擊不少大型創作者,讓他們高精緻製作反而成了反面刃。所以,不如「做中學」吧!邊做邊調整,而不是每個環節都考慮好才執行,縮短「回饋週期」,讓製作時程精簡化、快速得到反饋,是上上策!
把基本的做好,規律輸出、規律生活、生活充電,這樣就能穩定。
寫到這裡,就又對自己的經歷和思維有了信心,也是感謝這幾年支持我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