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的連結:一份僅僅半年的代理教師心得-Part.4:體育班
開始撰文的今天是2023年3月14日,是源自日本的白色情人節,在這天男方要回應女方的心意,會依照自己的心意送出相對應的禮物,對我來說,戀愛仍是充滿美好想像以及令人嚮往的,然而,我總覺得這種特別的感覺將會在我的第一次戀愛之後就不再特別,很多第一次的感覺第二次應該就不會那麼濃厚了。(結果快7月了才寫完)
我想我與學生也是如此,當我剛進到學校現場教書的時候,我每天都在想如何辭職,但我仍是撐過了一個學期,這一學期中,學生就像是我的初戀,我的所有一切教育愛與心意都砸在他們身上,撐過一個學期之後,我覺得自己沒辦法再花一樣的心力給新的學生身上,這聽起來其實很不公平對吧?但初戀還是不可抹滅的
我本立志不再"教"國中生,因為覺得學校跟我10年前讀國中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大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尤其是對於沒興趣或是天賦不在課業上的學生來說,要他們上我的課我覺得我在殘害幼苗,然後我就想去高中教書了,那時候我就想,高中經過了篩選,應該能讀高中的都是學術傾向會較明顯的學生,這時候的教才會有意義,學才會開始啟動,(但我後來覺得這個是我的妄想),高中的代理缺沒有考上,所以我輾轉去到了我故鄉的一間學校擔任資優班理化老師,我那時候覺得資優班我沒有試過,可以嘗試看看,而且數理資優班通常天賦都會是在數理與邏輯智能這一方面,其實某種程度來說,蠻適合學校體制的教育的。然而我錯了,我還是會看到那些令我難過的事情,又加上大校之間的疏離感太過濃厚,不像之前待過的小校人情味很濃很喜歡,讓我又有了數饅頭度日子的感覺,待在這裡越待越躁鬱。
但我還是想要Shout out to my 第二任的戀人(學生)們,他們很乖很棒,只是我對於學校、對於世界、對於自我有太多不滿意的地方,所以決定暫時將大家給了目前更適合的人。
-資優班
對我來說,資優生本質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他們都是「人」,對我來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資優生,只是資優的地方不一樣、大家感興趣的科目是不一樣的,他們只是剛好感興趣的事情是社會或是學校能夠給他們資源去學習,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智能種類共有8種範態,資優生的強項通常就是在邏輯數理智能的身上,僅此而已,除此之外,他們也都是「人」,會對自己有期待、會有情緒、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我身為一個老師,想做的是讓他們在當考試機器之餘,能夠更貼近一點「人」,多一點對於自然科學的想像與美感,讓他們知道貢獻社會是有益處的。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正在打的是家長之間的資源戰,只要被認定了是資優生,他們就能獲取許多額外的資源以及活動,也能認識比較好的師資與人脈,未來的能夠獲得的發展與資源都會比較好,但如此一來,有時候資優班學生不是自願來資優班的,而是被「逼」來的,這些額外資源對某些同學來說其實一點用處都沒有,額外的資源變成了額外的負擔。
有時候我也怕他們活在別人的期待下,我有時候就耳聞到,資優班學生會因為有一次考小考沒有考100分就覺得自己沒辦法讀建中、北一女了,或是就考了幾個100分,就覺得自己所向無敵,無所匹敵,但這就讓我覺得危險,活在數字底下的自信,非常容易崩毀,所以我是很希望他們能夠中庸一點,面對乖巧的學生鼓勵他們叛逆,面對活潑好動叛逆的學生,我就會提醒他們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結果。
資優班通常都會有自己的實驗室,可以拿來做實驗以及上課,但我剛來這間學校的時候,學校是新址新校舍,才剛從舊校區搬過來新校區兩年多,實驗室的內容是百廢待興,實驗室很多藥品,但好像都是之前科展所剩下的,不一定是課本的實驗,不太好用,初期的實驗要甚麼沒什麼,甚至連排水集氣法的器材數量都有限,要馬少橡膠塞、少橡皮管,或是二氧化錳是壞掉的了,而且還會遇到實務現場的一個問題:資優的實驗室是歸特教組管的,歷任資優老師好像很少做課本實驗,而普通班的實驗室是歸設備組管的,每一年都會固定採購課本內實驗課程,而大部分的普通班可能沒有時間做實驗,導致資優班的器材不足以作實驗,而普通班有很多良好的實驗器材,使用次數卻不多,剛開始來人身地不熟很難進行實驗,要做實驗的時候就要瘋狂協調,還會被指責說怎麼不自己買實驗器材,但後來我肩負幫忙整頓實驗室的任務,重新建立起借東西的SOP,跟著同學們一起幫忙把器材都整理好排好、貼好標籤,買好該買的藥品與器材,讓下學期的老師能夠更方便使用,蠻辛苦地,但也蠻有成就感的。
我來到新的學校就是專任理化老師,課程的設計基本上也是延續之前的想法:現象>理解>應用>熟練,而且資優班在現象的部分是有機會討論很久的,同學們的想法還蠻可以發散的,後來可以發散到剛代理的我都有點招架不住,收束不了,而且在理論的部分,是可以加深加廣加到高中的程度,有時候我還直接揠苗助長到高中學測題,但還真的有人能夠算出來,還蠻厲害的。
除了會稍微教一點高中範圍之外,還會有一些好玩實驗跟影片,有一次我就讓他們玩玩找重心的小遊戲,結果大家參與度還蠻高的,大家都還蠻有創意能夠排出獨一無二的桌椅城堡。
還有看聲優的影片(聲音的章節),最喜歡播那個中文vs日文的無量空處,還有魯蛋叔叔光靠自己的聲音配出許多不同的聲音。
還有一定要教學的Phyphox以及Auducity讓他們也懂一些聲音的應用。
但即便多了很多好玩影片、好玩實驗,我有時候我仍然撼動不了這被鎖死(Lock in)的考試機器系統,每一次段考結束,都是部分同學跟我討論最激烈的時候,他們不是為了求知、不是為了真理、而是為了分數,但偏偏有時候題目真的有點瑕疵,他們就會為了分數而跟我討論3-40分鐘,就只是為了區區3分,甚至他們口中還能說出我最不想聽到的話:「如果我沒有這3分,我的學習動機都沒了」
這句話對我來說真的是太過驚悚,嚇到當下我需要終止對話冷靜冷靜,但我跟學生討論討論著,好像聽到了學生「想被認同」的需要,他想要我做的事情不是我跟他講題目是對是錯的,而是希望我去跟出題老師反應,就只是要我做這件事而已,如果我能早點聽出來,而不是跟他一直解釋說明,可能我們也不用浪費那麼多時間了
Q:吸濾瓶能否加熱? 標準答案是不能
但課本的圖... 怎麼加熱了,我想資優班的段考題目應該要另外出題才對,對於想比較多或是考量比較多的資優學生答題會比較友善(差異化教學)
-專題課-科展
數理資優生必須做科展,而我就延伸了前一個學校的所操作的三門問題進行教材,來進行科展報告的撰寫,我相信資優生能夠做好,所以其實我給了他們很多自由的空間,他們的報告有些還蠻令人驚豔的,女生都做得很認真,男生有些也有做得令人驚豔的地方,但有大部分的人在這個自由的氛圍下,沒有特別注重這份作業,或是一直在玩,甚至是作業是用抄的。
我的教育訓練告訴我:「納稅人繳稅給資優生更多資源是相信資優生能夠貢獻天下」,但同時我又能夠理解他們背負著社會的期待,我的課又變成了一種「可放鬆」的課堂,內在的衝突又+1,感覺放著他們又對又不對,看到認真的人在做事情我可以認真指導,但當時的我不太清楚該怎麼辦去指導其他在放鬆的人們。
除了專題課以外,我這學期有帶3組科展,一組吸管幫浦、一組直尺戲法、一組液滴顯微鏡,當初是因為有點不知道怎麼帶,現在看來,我覺得我應該可以多給他們一點框框
吸管組是最早開始的,但吸管涉及流體力學的部分難以分析,我也不會分析,所以他們很早很早就開始做了,卻一直都沒有進度,解決問題的過程很豐滿,但沒有一個像樣的結果,我覺得對他們是有點抱歉的。
直尺組兩位壓線王,平時都不用功做,即使我有努力催進度了,他們仍舊不聽,到了科展繳交倒數幾天時,才在那邊瘋狂做實驗跟趕報告,等到那時候有些數據可以討論的時候,他們才跟我說科展好好玩喔,他們有發現很多很有趣的現象,但礙於時間的關係,很多數據跟實驗都沒能來得及好好討論,真的是可惜。
而液滴組是表現還蠻突出的,他們之前沒有做過科展,但給他們下指導棋,他們很快就有達成我的目標了,當初我這個題目的了解也不夠深入,所以在校內科展的時候,我們做的方向不夠好,所以比完校內科展之後要比市賽,我們直接打掉重來,花一整個春假重新做實驗,把之前能夠精進的部分都精進好,他們很乖,也很聽話,也有國中生的樣子,跟他們做實驗起來是很開心很舒服的一件事情,所以就算離職了,我仍是有陪伴他們一陣子。
-普通班
雖然錄取的職位是資優理化老師,但配課方面還是有配到一班普通班,上一個學校帶的普通班人數很少大概是14人,而這間學校是多一倍約28人,量變帶來質變,對於上一間學校所實施的方法,我想要帶來這間學校,但人數太多了,導致效果沒有很好,而且這個班級有點像是上間學校的普通班與體育班的混合體,班上有想學習的同學也有不想學習的同學,而且還有一位也剛從國外回來的同學,讓我的心態有點崩潰,再加上大校,感覺自己沒有做好的話就會拖累其他老師,或是給自己的實習學校丟臉,自己給自己很多責任與壓力在,而且這間學校的巡堂老師會把睡覺或吵鬧的人叫起來,讓我又更多了點壓力在。
如果是第一次教書的話,我大可藉著自己經驗不足的想法給「混」過去,但這一次的我並不是第一次了,就是因為有這一個想法,所以有好幾次當全班有點不受控的時候,我在全班面前大聲叫一下,這個行為是我在實習的時候看老師這樣做學到的,在前一個學校如果我對體育班這樣做的話,他們可是會叫回來的,但這一次的大吼,全班短時間安靜了下來,有看到同學嚇到,我當下內心給自己很嚴厲的指責,我覺得自己很不適任,下堂課就有跟全班同學道歉。
之後呢,壓榨事件又再一次一次的發生了,也就是「如果我不壓迫他們的話,行政與他們就會反過來壓迫我,我就像三明治一樣」,有些時候我依然會受不了,尤其是看到有弱勢者被欺負的時候,身為一個老師的自尊有迫使我用吼叫去去阻止他們,但每當如此,我又更討厭我自己了,滿滿地無力感與衝突感一直浮出,因為我深深知道壞人不是本來就壞,而是因為環境的關係才變壞,為什麼學校一定要安排這個空間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呢? 把一堆不想上課的人聚在一起受苦受難;尤其我覺得大家的本質都是很善良的,只是在學校這個環境變成了壞人了而已,有一位同學他是老師上課的眼中釘,但我有一天放學有遇到陪他走路回家,就覺得他明明就是個不錯的人,可能只是因為朋友或是家庭的關係給他帶來的影響,讓他喜歡跟老師對抗。然後他之後要在我面前搞事的時候,我說出了情勒的話:「我之前怎麼陪伴你,我對你多好,結果你這樣對我?」,我覺得自己真是沒水準,但也因如此,我更想離開學校了。
但我其實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啟發現場的同學們,有時候就會分享我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能夠啟發他們,但在我的教授與師培同儕們的眼中,這其實也是一種不專業的行為,他們說「在這樣無法改變的環境情況下,如果老師仍在強調『你們應該要怎樣怎樣』,只會徒增學生的困擾,就像是天氣很熱的時候,老師仍在說天氣很熱,這沒辦法解決問題,這只會讓學生煩躁而已」。
在這個普通班上上課,所造成的心理壓力與負擔遠遠抵銷掉了資優班帶給我的快樂與成就感,在這個班上,有一位全班都很討厭的視障生,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我無力去解決的問題,我看到了從小到大所養成的習慣應對模式與心理防衛機制,能夠理解班上同學為什麼會討厭她、為什麼會霸凌她,也聽到了她對於班導與輔導老師的不信任,但這關係層層錯綜複雜,我根本沒辦法以一己之力去解決她所面臨的問題,無力感有更加加遽,真的不想面對她所遇到的霸凌問題。尤其是當我看到同學們會在她走過的路徑噴酒精的時候,我真的是很心痛.....
但在這個班級中我也有學到一些東西的,
就例如有一位很帥,又有女人緣的柔道選手,他算是"體育生"但卻沒有我之前看到的體育生的樣子,戴著遠視眼鏡眼睛大大的,文質彬彬的樣子,但卻各項體適能都PR99,而且我也蠻喜歡他上課的樣子的,雖然會跟老師開玩笑互動,但不會太超過,會想了解理化的東西,但有時候訓練太累了只能睡覺,說真的,如果我是國中的小女生,我想我也會很喜歡他吧,當我離職之後我才發現他竟然已經分別跟3位女同學交往過了...
他完完全全就是跟國中時候的我相反,我就很好奇他會怎麼樣處理愛情的課題,之前他跟同學好像還有找我寫一個輔導室要找老師問愛情的活動,離職之後我就有看到他跟那一任女友在一起玩,我也過去給他們獻上祝福,但之後好景不常,很快他們就吵架分手了,我心裡是有點難過的,很可惜前面的親密以及恩愛之後會變成猜疑、忌妒與爭吵,沒想到我一直嚮往的國中時的單純戀愛卻是如此破碎,之前就有人跟我說:「單純的戀愛必須要靠成熟的情感在背後支持才行」,真不知道他們要在班上要怎麼相處呢?
但最近他們好像又和好了,突然覺得原來是我多心了,相較於沒談過戀愛或是被禁愛的孩子,他們能夠對於關係能夠提早認識與探索也是一件非常良好的事情,小孩的世界裡,吵吵鬧鬧都還有機會和好,但在大人的世界裡,可能說錯一句話就再也不見了,我也正在學著長大,同時對這樣的關係深感羨慕。
-離職經歷與交接
由於滿滿地壓力,所以我就去考了研究所,錄取之後,原本預計要把約待滿,到了今年8月份才準備去讀書,然而,離開學校的推力日與遽增,我原本以為在前一間學校的認知衝突會隨著我代理年紀增長而慢慢消昵,但沒想到來到這間學校之後,這樣的感覺竟然放大了,我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待在學校的目的為何?,我覺得自己的存在好像是害學生們,我本來的教育愛燒完了,我越來越覺得我待在學校就像是在坐牢,或是說當兵,就只有領到薪水的那一天會開心一下而已,其餘就是在數饅頭,還剩多少天能夠放寒假。我越來越討厭在學校的我自己了,所以我決定寒假就離職。
然而,基於我不想給學校添麻煩,所以我12月就提出了,而且還蠻積極幫忙學校找老師的,也很清楚地跟老師們說明原因,基本上就是我不喜歡學校再加上要去讀研究所,所以決定離職,對於組長主任們來說,這事情是錯愕的,怎麼突然教得好好地,卻想要離職,雖然表面都是笑笑的,但其實內心有好多好多無力感與憂鬱沒有被別人看出來,
收到這一篇文之後,校長好心地跟我聊聊,他對我說不管到了哪裡,理想與現實都是有差距的,難道就因如此就辭職,那麼去到哪邊都會想要離開,就再讓我多三天再想一下,我要走他也沒辦法,我其實蠻感謝校長願意跟我聊聊這件事的,因為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如果我研究所讀完之前,還沒找到新的一條賺錢道路的話,我也很可能重新走回頭路去學校教書,到時候我還是得面對我最不喜歡的那個體制。
簽完後,就是積極找人與交接了,跟我交接的是一位年輕女老師,跟我讀同個科系,也剛畢業不久,那時的我因為心得頗多,所以很想找人分享,但這好像也不妥,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體悟與經驗,應該不用急於分享。
交接那一天我有個同學跟我拿科普的書籍,這種感覺就像是見後母一樣,「來~這位是你的新馬麻」要見你的新老師了,交接完之後,我還是一直回去學校與這位新老師一起合作帶科展,沒有加班費QQ
-未完待續
雖說自己的內心不希望學生太乖,但是對於乖乖想要學習的學生,我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我雖然在1/31離職,但我的春假都在陪學生做科展,開學前只要有空,我就是好好陪伴他們,甚至是開學後,在交初審報告前,我有時候還是會回去帶個1~2個小時科展,就是最後的陪伴與連結。
之後在師大校園舉辦的學術探討的活動,有一位同學也準備要跟我一起去探討天文物理,其實還蠻開心能夠跟學生一起出去的。
然後是科展,之前帶的液滴組進市賽拿到了甲等+鄉土教材獎,能夠有幸陪伴自己學生進入市賽然後得獎,這段老師之旅也值得了
到快7月了,看到各校又po出許多代理教師的缺額要來招生,尤其又看到我前一間學校在徵兼課理化教師,我心裡想著有沒有可能又能回去再教一次我的學生呢?(當初的7年級)
但想一想,這些回憶雖然有趣,但我不想再進去學校體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