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20240401
我發現我是一個不太會下標題的作者,想不出足夠露骨,足夠性感的詞彙,哈哈,好啦,我想也沒關係,有時候平鋪直敘也能帶來一種天然的原型美。
我最近又在哪裡看到了『愛的五種語言』,回想起來這出自我十來年前讀到的一本書,書名就是《愛的五種語言》(The 5 love languages:the secret to love that lasts),書中百分之八十的篇幅是在介紹愛的五種主要方式/語言,以及如何運用,因為我們每個人接收/感受與給予/表達愛的方式/語言不同。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用儲水槽來比喻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盛裝愛的容器。這個概念持續啟發我,一直到我有了小孩以後,我便趁幫他們洗澡的時候,問他們今天接收到儲存起來的愛有多少?裝到哪裡了?腰部?胸口?頭頂,是多到已經滿出來了?還是空空蕩蕩?這真的是一個了解孩子內心狀況的好比喻,非常形象化,孩子也願意回答。(我該來畫一張示意圖)。
因為『五種愛的語言』這個核心概念把無形的『愛』的概念具體化了,所以易懂,易學習,易操作,因而廣受歡迎,作者後續又推出了針對不同關係的愛的五種語言,單身愛之語,夫妻愛之語,兒童愛之語等,我記得我都找來讀過,都很平易近人。對了,這一系列的作者是Gary Chapman,因為不是目前的暢銷書,所以從圖書館很容易就借得到。(嘿!我說幹嘛非要排隊借當前的暢銷書呢?如果想讀當前的暢銷書就馬上用買的吧!而圖書館就是要借過去的暢銷書呀,才夠快~笑)。
在十年前的那個當下,我還有另外一個感慨,就是無論一個人他/她的愛之語是什麼,要能接收到愛,首先這個人的愛的管道不能堵住,一旦堵住的話,不管別人用什麼形式表達愛,接收方可能都會覺得哪裡怪怪的,還有,如果一個人接收愛的管道出了問題,那輸出愛也一定會出問題。有一本《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對,就是英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寫的那本,就講了一個很難接收到愛,也很難給予愛的角色。類似這樣的角色在各種書籍中並不難找到,適當的對號入座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狀況,發現問題若早一點修正就早一點步入更加幸福的人生。所以讀這本書還有一個好處是一邊尋找自己的主要愛之語,一邊檢視自己的愛的管道是否通暢,乾淨,容易感受到愛,也容易給出愛。
接下來,我終於要來說愛的五種語言具體是指什麼了。
因為其實google一下很容易就能查到愛的五種語言具體是指什麼,所以我想來寫一些我特別有感動的小細節,就是非要提出自認為獨到的見解不可,內容排名就不分先後順序,全憑我對它們的記憶。
一是身體的接觸,這裡我要特別說明尤其是與性行為無直接關係的肢體碰觸。這點華人好像特別不擅長,義大利人就比較好,見面與分別時候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臉頰碰一碰,瞬間拉近距離,不管中間吵成怎樣,分開時總是留下美好的感受,有一說法是你不知道這是不是你們最後一次見面。我還記得在疫情期間就有報導說兩個九十多歲的義大利老人非要見面擁抱親吻的故事,求一個死而無憾。友善的肢體接觸有助於建立人跟人之間的連接,傳達愛意,所以如果小孩可以接受的話,讓親親抱抱的時間可以多延長幾年是蠻不錯的。
對這個主題感興趣的人,可以找一些關於肢體語言的書籍來看,裡面會有許多有趣的內容。(現在開始關注我的話,說不定我也會陸續推薦和分享一些。)
更廣泛的說,為什麼政治人物都要握手啦!因為碰到別人的手,就很可能碰到別人的心。把這個知識運用在人際交往上也不錯,但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真的要拿捏分寸就是了。
二是贈送禮物,對,就是贈送禮物。真的在意禮物的人,其實是特別在意禮物背後的意涵,絕對無關乎物品本身的價格。所以電影裡面才會演出來結草銜環,就能讓青梅竹馬的一對人羈絆一輩子,這種價格低但價值高的禮物不能隨便亂送。
返過來說,送禮物的人也要為接受禮物的人考慮,因為接受禮物的人需要為這份禮物騰出時間和空間來。所以我喜歡送食物給剛認識不久的朋友,因為食物會有一個較短的保存期限,在關係還不是很近的時候,需要留下一個『解散』關係的餘地。
另外,會在意節日及儀式感的人也算在看重『禮物』』這一愛的語言的人,因為節日就是被標記和分別出來的時間,是來自生命本身的禮物,我們花時間精力紀念它的時候,就是參與到彼此贈送禮物的群體中。
三是肯定的言辭,誰不喜歡被肯定呢?不過真的有的人會比較在意,另外有些人就不太需要別人從言語上對自己進行肯定。但不管對方在意肯定的言語的程度如何,肯定的語言絕對是人跟人相處的一種通用的愛的語言,至少掌握一個簡要的原則:『如果說不出好話,就不要說話』,相信我,在必要的時候能管住自己的嘴巴絕對是一種最基礎的愛的能力。
四是陪伴。陪伴意味著關注彼此,和關注雙方在一起做的事情。有一個當成男女差異的笑話在講的故事,說兩個男人一起去釣魚,坐了一個下午,整個過程一句話也沒說,分開的時候兩個人在心中都明顯感覺到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刻了。應該要撇開刻板的男女差異印象,去性別標籤化這些愛的需求。因為在我認識的一些女性中,也不乏需要這種沈默陪伴的類型,需要與伴侶或家人朋友身處同一個空間,但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也覺得安心和充實。當然,我也發現有的人則是一定要對方一起參與進來某一項活動或事務才會感到自己被接納和被愛,真的被陪伴到了。
五是服務的行動。這是我的長輩們比較重視的愛的語言,提供勞務和服務,愛在行動中,例如:幫你洗衣服、洗碗、開車載你之類的。
我來回顧總結一下以上具體的五種愛的方式/語言之外的觀念:
1.把愛具體化,會比較好懂、好學、好操作;
2.愛的管道要疏通,才能容易接收到愛,也容易給出愛;
3.每個人愛的語言不同,需求不同。
關於第三點,我想要補充說明反面的情況,有些愛的缺乏甚至是傷害如果對應到那個人的主要愛的需求的時候可能就會有比較嚴重的反應,反之則還好,這可以連結到我4月要在讀書會分享的《情緒暴力》這本書,我想這會是為什麼有些情緒霸凌形式在某些人身上會湊效的原因之一。(嗯,難怪我會想起這本書,還想要寫下來,原來是因為有這個連結點在其中。)
好啦,最後我要說的是,愛是人跟人之間的連接,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所以了解自己的需求,並試著去滿足,很重要。
想聽《情緒暴力》可以加入FB社團沉浸分享讀書會,如果你也喜歡「沉浸閱讀,自在分享」的話,也許會很適合你。
目前我已報名四次每月一次的線上分享,四本書分別是《低潮整理術》,《如何與朋友分手》,《情緒暴力》,《最美五套質感穿搭》,你會感興趣來聽聽看嗎?非常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