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近期讀完的推理小說,因為不想要暴雷,能紀錄的心得就比較簡短,索性集結成一篇,按照個人喜愛程度由高到低依序分享:
《姓司武的都得死》作者:譚劍、出版社:蓋亞文化
先說結論,好久沒讀到一心認定必須影視化的作品了,很過癮很好看!
這是一本由兩部劇情構成,環繞在大家族群體被殺事件為主題的故事,不僅如此,譚劍在後記提到,這同是他在接下來「復仇三部曲」的首部作品。
故事發生在一家以司武為姓的大戶,家庭成員上下加總約五十多人,全香港也只有他們擁有這姓氏。在疫情趨緩,政府終於解封後,當家馬不停蹄開始籌備已經暫停兩年的家祭活動。這表示所有司武人都必須返回參與這場重要活動。主要角色是以「志」字輩的二男一女為視角開展。根據他們之間、以及與親戚互動,能夠得知這個家族瀰漫著一股非常濃厚的傳統觀念:敬重長輩、女性無話語權、以當家為主,雖然壓抑,但凡事司武人的好處是,每個月都有定額生活費養育家族成員,讓他們不需工作也能過上十分優渥的生活。算是用錢來綁住所有成員行動與思想的傳統大家庭。也因為如此,這些人之間的想必為自己著想多過於手足之間。它導致的是,司武人的表現行徑不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看起來是一群被利益麻痺,將自己包裝而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司武家族「受害者」。唯有主角在對待爾後收養的寵物時,才會讓我感覺像是正常人,但也缺乏讓人深受吸引的主角光環。
第一部分帶出參加家祭的成員們皆遭遇如書名所言的憾事。死得俐落、死得讓人不足為惜,「志」字輩的司武成員們陸續對事件表現讓讀者猜疑的行為,貌似人人有動機,卻找不到關鍵證據。故事自然不能這樣繼續進行下去,來到第二部,隨著線索順藤摸瓜,直搗事件發生開端是從上一代所造的孽漸漸成長成碩大殺意,最後刺激殘存的司武成員重新思考家庭的意義,脫離沈屙思想形成加諸於他們的枷鎖,將故事帶到我認為有點濫情,但還不錯的結尾。
本作問題核心聚焦在我們是如何定義家庭。
具血緣關係卻相處的如仇人,將利益擺在感情之前,對比毫無血緣關係卻視為生死之交的偽家人。兩種力量在劇情的最高潮處相互拉扯,過程利用緊湊劇情包裝,以及獨具匠心的殺人方式作為故事開端吸引人眼球,閱讀過程難掩陶醉。種種的哀與喜、怒與悲、貧困與富有、懲罰與獲救、重拾與毀滅諸如對立元素如何不讓讀者感到不勝唏噓。如果要改編電影,我甚至已經設想到,這必須是一部以雙主角演繹,才能呈現其張力的故事。另外,書中諸多對香港場景、飲食、都市規劃、黑幫文化的港味著墨,更是深深刻畫文本背後意圖探討地緣獨有議題不可偏廢的細節。(尤其是奶油咖央脆脆,google發現是看起來熱量很高但好吃的點心)
-
《野狗的身價》作者:百田尚樹、出版社:春天出版
百田尚樹著作在台算是翻譯了不少,比較有名的小說我也陸續接觸,甚至,《永遠的零》還是我最愛小說。或許因為他被歸類在極右政治光譜,其著作時常埋入具有批判力度的訊息在內。像這本小說他亦如此操作,提出直接也殘酷的問題:人命是否值錢?是否受身世影響而訂價?
大學時我深受普特南《階級世代》影響,深信教育可以翻轉階級。扛著一樣學歷,長大進入社會求職,家裡有錢的朋友做個網拍,看起來愛做不做,倒是參加名媛社交的限時發不完,要不就是工作乾脆辭了,一年待在國外時間比在台灣還久。可能不完全是靠家裡,但家裡有錢,絕對讓人後半餘生都因為贏在起跑點上不需要「特別」努力。
綁了一隻貴賓狗,被發布賞金找狗的機率大概高於路邊某隻野狗被綁吧。以這為前提成立照樣比喻,財團家族成員被綁,跟被綁的是無家者,誰的命會讓人籌錢贖身應該不需多言。為什麼叫野狗的身價?這就是野狗的命。百田設下這具有爭議的前提為故事開端,意圖明顯,不僅是對社會冷漠展開控訴,也希望讀者進入思考:為什麼會有無家者?為什麼無家者會產生讓人不值得同情的印象?無家者是發自意願成為無家者嗎?進一步地,隨著劇情發展,開始出現讓讀者顛覆印象的操作,會同情這場犯罪,甚至希望這樁綁架案成功達到目的——只因為野狗的哀號聲終於被聽見。
除此之外,本作利用網路輿論帶來的壓力凸顯人類鄉愿的可怕,讓人讀了不禁自我警惕,但在無力改變之餘感嘆媒體操作社會風向能力有多麼強大到乃至無孔不入。由於本作的犯罪層級涉及諸多立場,登場角色實在過多,到最後我是選擇放棄現在是誰在講話,而我發現,就算這樣做也不會影響故事發展,這是一個意外發現到還蠻有意思的經驗。整體來說,《野狗》案件設計顛覆我對以往犯罪小說進入劇情的途徑,深切提供不一樣的視角重新窺視已經病態利己的社會,就這一點別出心裁的嘗試,我認為可以讀一讀這部作品。
-
《霧越邸殺人事件》作者:綾辻行人、出版社:皇冠
嗯——我感覺是因為著作完成時間太過久遠(1990年),我現在讀它就覺得殺人動機很中二,殺人技巧也很中二、跟麻煩、跟多此一舉,只想大喊「tell me why???」
故事開頭主角一行人(劇團+主角)在回程路上遇到大風雪,又遇到返程的車子出狀況,眾人決定步行到下一個交通站,卻迷路最後來到故事舞台名叫「霧越邸」的大宅,等於是毫無懸念被帶到「舞台」開始一場犯罪show。也許因為著作創作時是綾辻還很青澀時,也許因為那時候就流行這種計謀設計(?),我讀起來綾辻有很大的企圖心想要讓《霧越邸》成為很轟轟烈烈的推理故事,因此劇情根本是放水流,他幾乎用了80%心力在鋪陳殺人手段以及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粗暴一點的想法,從第一起案件直接跳到第二起我認為不影響閱讀。過程實在太多「wow」的想法,剩下請直接看列點:
只能說,久仰綾辻行人大名,畢竟也是舊作,昔日審美標準本來就難以跟現今相比,這本給我的感想真的很微妙,但不會影響我對他後期作品評價,倘若有餘裕仍是樂於讀看看的。
總結來看《司武》帶給我的閱讀體驗是還蠻出乎預料。原先知道它有得過獎,加上書名取得很耐人尋味,剛出版不久其實就購入,只是老話一句,一直沒時間將其讀畢。我確實也會因為這本開始關注譚劍其他推理小說,尤其是後面的二部曲。對我來說,推理小說中的犯罪動機,就形同品嚐酥皮濃湯時溫度是否保持在微熱狀態,太過就會覺得「至於嗎」,花樣太多又會覺得到底是在犯罪還是在show off?(這人好煩)反正閱讀就是很個人的事,讀者總會有千奇百怪個點喜歡或不喜,甚至無感這本書;作者在撰寫時當然也是。
(好久沒這麼暢所欲言,會不會招黑已經佛系看待了)
(啟發於最近看校對大有問題的《做自己,最好賣?》能在網路上做自己是很勇敢的事)
(出版社如果不介意很個人的評價,依然歡迎拿書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