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改編—歸鄉三部曲的起點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19年年底,透過向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提案,藉由洪醒夫文學作為媒介,試圖要從「以文學為本,教育為路徑,影像為媒介」的核心概念,將文學融入教育現場,並且打開更多學子對於臺灣文學的視野與想像,這個行動也促使我們逐年開拍以洪醒夫文學為改編題材的劇情短片作品,2020年完成首部曲《有誰要到二林去》,2021年完成二部曲《父親大人》,2023年則是完成最後一部作品《吾土》,名為《歸鄉三部曲》。
從一門國中部的閱讀理解課開始,歷時四年時間完成《歸鄉三部曲》的創作。

從一門國中部的閱讀理解課開始,歷時四年時間完成《歸鄉三部曲》的創作。


三部曲的名稱設定為《歸鄉三部曲》,一個層面是緊扣洪醒夫老師在書寫當中時常提及的「家」,而三部曲則是分別對應到家鄉、家庭與家族,循序漸進帶著觀眾隨著時光的回溯,去看見故事中角色與自身的對話,也從情節推進,與觀眾的生命經驗產生連結。然而,這樣的構想,其實並非打從一開始就相當完成,而是在一門課程當中逐漸反覆推敲後才得以越來越聚焦的過程。


2020年,透過洪醒夫文學扎根計畫與二林高中國中部合作,在李娟慧老師開設的閱讀理解課程當中,老師選用〈有誰要到二林〉、〈父親大人〉、〈吾土〉課程題材,這三篇源自於洪醒夫的小說作品,其本意為促使課程得以順利進行,因此選用三篇篇幅各異的文本,由短至長,逐步建立學生閱讀的練習強度。然而,在與李娟慧老師共同備課時,藉由不同角度的對話,赫然發現三篇文本背後所隱含的,其實是對於家鄉、家庭和家族的情感。 


〈有誰要到二林去〉/1971年6月1日


課程的第一階段,從〈有誰要到二林去〉的故事開始說起,故事中的「我」一路從彰化火車站前搭乘著計程車,經過秀水、埔鹽到溪湖,這一趟旅程中,遇見了許多不同的角色,他們有著不同的身分背景,也有著不同的談吐。這條回家的路,其實與許多出身於彰化西南角的生命經驗相符,只要曾經搭乘員林客運往返彰化市與二林鎮,就可以看見這一條回家的路。學生藉由隨機抽取文本中的角色,並對人物的行為表現、人格特質與角色定位進行分析,在有限的時間裡整理並發表,同學們在分析時,認真尋找自己所負責的角色對白,並仔細揣摩人物的性格,也去假設,如果這篇文本少了這個角色,會不會改變了這篇文本什麼? 


其中一組學生的發表,提到文本中那位在秀水下車的女子,她的外觀和穿著顯示她是勞動階級,行為表現也是能省則省,所以會出現跟司機要求減車資的對白,認為這樣的角色安排,是為了和另一個老闆的角色做對比,對照出不同階級的社會地位。


在短暫的課堂時間裡,同學們能夠結由此篇文本進入角色的世界,這也讓我們思考或許將這篇文本作為首部影像作品,或許是很好的切入點。


〈父親大人〉/1979年2月12日


這門閱讀理解課的第二階段,選用〈父親大人〉作為閱讀文本,這篇發表於1979年的小說,是以洪醒夫自身小學時期至就讀台中師專時期的生命經驗為基礎,描述主角與父親的互動,在傳統農家中,父親與子女之間有著一種十分含蓄的愛,往往這種愛不輕易說出口,卻能夠在日常的互動裡傳遞。


李娟慧老師在課程設計之中,藉由文本中提及的種種細節,來引導學生看見文本隱含的時代背景,包括長輩時常提到的「日本仔」,還有父親經常在灶前「煮豬食」,以及那時道路兩旁滿滿的「甘蔗田」,這都是關於二林以及台灣的種種記憶。學生有了對於文本的基本理解,進一步藉由讀劇、演出的方式,以身體的感受去接近小說中所描寫的場景,也更加能夠理解角色的處境。


在這階段課程的尾聲,從文本延伸出繪製文本中父親大人的模樣,以及回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嘗試去書寫自己的父親,仔細去回想自己與家人的距離。自己的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父親平常的形象是如何?他給你的感覺是什麼?他最常對你/妳說的一句話?有沒有曾經發生一件和他之間印象深刻的故事?


課程中的觀察,提醒了我們一件重要的事,這樣的過程,不就是洪醒夫當年在做的事嗎?把身邊的小人物書寫下來,讓我們得以看見那些深刻的故事。這篇〈父親大人〉告訴我們的,並不只主角和父親如何相處,更告訴我們,該如何重新理解自身與家人的關係,也因此我們將第二部影像創作的定位設定於家庭關係。


〈吾土〉/1978年10月20日至22日


第三階段的課程,以〈吾土〉這篇長達一萬多字的文本,帶領學生一起找尋家族的記憶。在這個資訊快速流通的世代,是否能夠靜下心來看完一篇上萬字的文章?是課程開始前的最大疑惑。從純粹的「閱讀」開始,逐步走入文本的世界,看見這篇洪醒夫筆下描寫農村悲苦人物的重要作品,究竟想傳達些什麼。


〈吾土〉這篇跨越日本殖民時期及戰後初期的文本當中,出現了許多具代表性的時代產物。在日本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日本警察,在文本當中被日本人欺壓的台灣人,使用了具有貶義的詞彙「四腳仔」來稱呼日本警察,並稱呼當時的殖民政府為官廳,在二戰期間,不僅許多台灣人被徵招到南洋成為台籍日本兵,台灣的土地上也出現了許多為了製造燃料而種植的蓖麻。 


時間來到戰後,戒嚴、土地政策、白色恐怖接連來襲,讓台灣人的生活出現重大的轉變,肺結核的流行,更帶走許多人的性命,這都是在洪醒夫在〈吾土〉這篇文章中所書寫的情節,來自真實的台灣歷史。學生在有了這些理解後,更進一步對於馬水生、馬阿榮夫婦、陳水雷和陳醫師等主要角色進行分析,以及探討每個角色存在的意義,重新回顧了〈吾土〉的劇情發展與安排。 


學生最終討論出洪醒夫在〈吾土〉中想傳遞的價值。有同學認為,是貧富差距導致了這個悲劇的發生,也有同學認為父母不願拖累子女,而選擇輕生,更有人認為,農民具有的不服輸的精神,才能讓馬家一人雖然遭遇許多不順遂的過程,卻仍未選擇放棄。


課程的最後,李娟慧老師引導學生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蒐集一位家人的故事回到課堂上分享。有同學提到,自己的媽媽來自宜蘭的漁港,也有阿嬤在花蓮徒步爬山上學的記憶,另一位同學的阿嬤,則是經歷空襲的時光,還有到二林鎮上學習裁縫的日子。「記憶是怎麼記錄下來的?保留記憶的意義又是什麼?」李娟慧老師在尾聲時提出這個提問,讓學生們在一次去思考這些故事對每個人的意義。


從〈有誰要到二林去〉談述回鄉印象,接著以〈父親大人〉理解自己的家人,再到〈吾土〉尋找家族的故事,經歷了這一系列的課程後,我們也十分確認,從這三篇文本的脈絡當中,是有足夠的底氣能夠去喚醒每個人對於土地、家族的意識與認同。


從錯過到再會,我們能在臺灣文學裡找回了什麼?


長期以來,我們在教育中面對文學作品的方式,似乎僅僅關注它是否採計分數,以及能夠透過背誦去獲取認可,但我們似乎早早就遺忘,如何真正理解書寫者所處的社會環境,甚至是作者書寫的精神,讀出對於社會的關懷、他人的同理,更進一步連結自身的生活,最終產生行動,這是閱讀帶給我們的無限可能。


在這門課程中選擇的三篇文本,敘述了二林數十年來的生活脈絡,以此為契機,我們正式展開洪醒夫文學電影短片的改編旅程,並且以三部曲的形式,來和觀眾一起探索自己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曾在訪談洪醒夫老師好友吳晟老師時,他提及當年〈不驚田水冷霜霜〉收入課本時,便有許多人反應這篇作品與許多學生的生活脫節,他不禁納悶,為什麼我們在閱讀世界名著不會產生的疑問,換作是臺灣文學就會開始覺得與「生活」脫節?這些內容依然是許多人的生活樣貌。


臺灣文學與生活,在當代存在著什麼什麼樣的連結呢?在那些逐漸離我們遠去的故事裡,還能找到什麼線索,是關於我們與地方的連結,這些提問,促使我們走向了《歸鄉三部曲》的創作起點。



9會員
17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找尋地方文化和體制教育的交會點,共同思考如何將生活中的每個大小事物,轉譯成教育現場的學習元素,不管是田野調查的觀點、地方文學的解析,或者是我們實際走進教育現場的課程案例,期盼更多人一起投入地方教育的工作領域,作為地方社會與體制教育的橋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各位文學院的大一新鮮人好:在即將迎來嶄新大學生活之際,觀賞優秀的文學改編電影是特別美好的選擇。當影像再現文學,回望文學本身,相信對於閱讀定能更有想像的空間。我們不妨透過電影走進文學的世界,一起領略那些雋永的故事。 1. 小畢的故事|陳坤
Thumbnail
今天的觀眾就算不讀文學,也可能看過《惡人》中深津繪里與妻夫木聰一同在久石讓的配樂下走向燈塔;看過菅田將暉在《共食家族》中的情慾演出;看過《影裏》中綾野剛與松田龍平潛藏在溪流下的情愫;看過《幻之光》中腳踏車上的淺野忠信,仰望著無法企及,已然駛去的電車。
Thumbnail
創作載體改變的時候,創作者會經歷什麼?這是高雄文學館第一次嘗試文學改編,選擇了高雄作家沈信宏老師的作品,並且先由在地青年劇團 Ben&Judy表演實驗坊負責讀劇演出演員甄選。抵達這個系列最後的一場讀劇演出之前,讓我們從文學改編的契機說起......
Thumbnail
老師,颱風雲捲的另一端,會不會有另一個未來的世界? 她是一個流浪教師,在教師甄試、田野、檳榔樹中努力跑向那個有男友的美好世界,但她跑了好久卻還走不進男友穩定的時間裡;她是一個幼兒園教師,在女兒、老公、工作的幼兒園中跟時間賽跑,這場賽跑剩下她一個人在償還那些老公預支的時間......
Thumbnail
舞臺劇作品周慧鈴編導《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係改編自文學作品謝鑫佑著作《五囝仙偷走的祕密》,很遺憾爆出《五囝仙偷走的秘密》作者謝鑫佑深覺不受《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製作團隊尊重的爭議。因此想以此事件為例,談談我所以為文學作品與二次創作的關係。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正視自己的恐懼,必須面對面的正視它。 我們如何處理自己的恐懼,就會決定往後的日子怎麼度過, 究竟是會親身體驗冒險,還是受恐懼所限囿。                           -老虎的眼睛(Tiger Eyes), 茱蒂.布倫作,遠流出版,2013/10/01  
Thumbnail
看過原著的差不多在這前四集就可以把「改編原著」這件事從腦子抽出了,沒看過原著的,可以看完電視再追一下原著,感受一下1980年尚未數位化的時代,時間的緊迫和緩慢、人與人之間的靠近又疏離,以及情感的交流表達不太直接卻真摯動人的部分!
Thumbnail
既然《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站上頂峰為我們指出一條未來的道路,那麼六年級作家還有哪些是兼具人文關懷底蘊,又能創造視覺底蘊,擾動共同記憶的好作品,值得下一波的台灣文學改編青睞的呢?本文以吳明益為界,且拋出1970-1979年世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並附上每本書籍的改編理由,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些實際寫出台
Thumbnail
本文將分析十部由俄國文學改編的電影,原著文本的時間橫亙中世紀基輔羅斯至蘇聯時期,承接了俄羅斯文學家對於自我、他人、社會,以及國家的理解和反思,改編電影則是透過了俄國與他國導演的眼睛,理解俄羅斯從何而來,如何形塑成今日的模樣,並且探問是否能透過這些文學結晶摸索出俄羅斯未來的路
Thumbnail
<p>王小棣說:「感覺文學的人關注的境界跟目光很少在一般的行業,不管是公務員,警察,稅務人員⋯⋯。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很多的通俗小說對於不同行業,對職務跟特考的細節跟心態都不厭其煩的交代,我認為通俗跟大眾文學應該要有這樣的基本功。⋯⋯但如果沒有帥哥來演,大家對於我們身邊的平凡人,真的有好奇心,並且願意下功夫的人似乎不多。」</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各位文學院的大一新鮮人好:在即將迎來嶄新大學生活之際,觀賞優秀的文學改編電影是特別美好的選擇。當影像再現文學,回望文學本身,相信對於閱讀定能更有想像的空間。我們不妨透過電影走進文學的世界,一起領略那些雋永的故事。 1. 小畢的故事|陳坤
Thumbnail
今天的觀眾就算不讀文學,也可能看過《惡人》中深津繪里與妻夫木聰一同在久石讓的配樂下走向燈塔;看過菅田將暉在《共食家族》中的情慾演出;看過《影裏》中綾野剛與松田龍平潛藏在溪流下的情愫;看過《幻之光》中腳踏車上的淺野忠信,仰望著無法企及,已然駛去的電車。
Thumbnail
創作載體改變的時候,創作者會經歷什麼?這是高雄文學館第一次嘗試文學改編,選擇了高雄作家沈信宏老師的作品,並且先由在地青年劇團 Ben&Judy表演實驗坊負責讀劇演出演員甄選。抵達這個系列最後的一場讀劇演出之前,讓我們從文學改編的契機說起......
Thumbnail
老師,颱風雲捲的另一端,會不會有另一個未來的世界? 她是一個流浪教師,在教師甄試、田野、檳榔樹中努力跑向那個有男友的美好世界,但她跑了好久卻還走不進男友穩定的時間裡;她是一個幼兒園教師,在女兒、老公、工作的幼兒園中跟時間賽跑,這場賽跑剩下她一個人在償還那些老公預支的時間......
Thumbnail
舞臺劇作品周慧鈴編導《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係改編自文學作品謝鑫佑著作《五囝仙偷走的祕密》,很遺憾爆出《五囝仙偷走的秘密》作者謝鑫佑深覺不受《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製作團隊尊重的爭議。因此想以此事件為例,談談我所以為文學作品與二次創作的關係。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正視自己的恐懼,必須面對面的正視它。 我們如何處理自己的恐懼,就會決定往後的日子怎麼度過, 究竟是會親身體驗冒險,還是受恐懼所限囿。                           -老虎的眼睛(Tiger Eyes), 茱蒂.布倫作,遠流出版,2013/10/01  
Thumbnail
看過原著的差不多在這前四集就可以把「改編原著」這件事從腦子抽出了,沒看過原著的,可以看完電視再追一下原著,感受一下1980年尚未數位化的時代,時間的緊迫和緩慢、人與人之間的靠近又疏離,以及情感的交流表達不太直接卻真摯動人的部分!
Thumbnail
既然《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站上頂峰為我們指出一條未來的道路,那麼六年級作家還有哪些是兼具人文關懷底蘊,又能創造視覺底蘊,擾動共同記憶的好作品,值得下一波的台灣文學改編青睞的呢?本文以吳明益為界,且拋出1970-1979年世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並附上每本書籍的改編理由,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些實際寫出台
Thumbnail
本文將分析十部由俄國文學改編的電影,原著文本的時間橫亙中世紀基輔羅斯至蘇聯時期,承接了俄羅斯文學家對於自我、他人、社會,以及國家的理解和反思,改編電影則是透過了俄國與他國導演的眼睛,理解俄羅斯從何而來,如何形塑成今日的模樣,並且探問是否能透過這些文學結晶摸索出俄羅斯未來的路
Thumbnail
<p>王小棣說:「感覺文學的人關注的境界跟目光很少在一般的行業,不管是公務員,警察,稅務人員⋯⋯。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很多的通俗小說對於不同行業,對職務跟特考的細節跟心態都不厭其煩的交代,我認為通俗跟大眾文學應該要有這樣的基本功。⋯⋯但如果沒有帥哥來演,大家對於我們身邊的平凡人,真的有好奇心,並且願意下功夫的人似乎不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