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論

含有「義務論」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柏拉圖的堂弟,富有理想與雄心壯志的Glaukon,直截了當問了蘇格拉底:「你是真的想說服我們?還是只是想要看起來說服我們?」柏拉圖在這裡安排此問題不僅僅表達了眾人明白蘇格拉底在玩弄技法,明白Thrasymachos只是因為說不過蘇格拉底而放棄。「真的」與「看起來」的分別也是貫穿這一卷的關鍵區分。
Thumbnail
  也許你能活到一百歲,但展開來,你發現你每天有十個小時花在吃喝、盥洗跟睡眠、十個小時花在上班、加班跟通勤、四個小時在滑抖音和刷手遊活動。這一百年不是你的,你把它拱手送給別人。
  今天是第54屆的世界地球日,該節日源於1970年的美國校園,並於1990年第20屆時推向世界,如今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然而,全球的環境保護運動無疑是失敗的,全球對環境持續破壞,每分鐘仍有約10個足球場的原始森林消失。造成的結果是,去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化石能源補貼、人均肉類產量、地表高溫
Thumbnail
我們總是應該把資源讓給更需要的人嗎?這似乎被視為理所當然。讓座固然是「好事」,但「好事」未必是道德上的「義務」。有些人認為這是「超義務」,也就是雖然是好事,但超出義務的範疇,所以即使不去做也不應該受到譴責。這篇文章將用淺顯的方式解釋:讓座在什麼意義下可能是義務,又在什麼意義下可能是超義務。
Thumbnail
《理想國》的主題是有關正義的討論,但書名Politeia的古希臘原文卻是政體的意思,原因在於政體的差異展現在城邦中這三種階級和統治城邦階級之間的關係。一個最好的政體,就是統治階級、衛士階級和生產階級的公民在各自的位置上,各安其位,各盡其德性的政治體制,這也就是柏拉圖理想中正義的城邦。
Thumbnail
avatar
Chris
Thank you 💗
泛論刑罰—懲罰無罪者(punishment of the innocent) 罪與罰,相對相稱,但是想像上—甚至現實上—都不難出現一種情形,也就是對於無罪者的懲罰。當然,基於道德直覺,不難得知這是悖離的,但在倫理學上則未必是如此。在義務論(deontology)的部分我想不用
有位因精神疾病住院十餘年的病患,突然發燒被送到急診。被叫來會診的A醫師建議要積極找原因並治療,但負責的醫療團隊對治療和檢查都非常消極。而在多年不見的病患家屬傳真放棄急救同意書後,負責的醫療團隊也就直接放棄病患,病患隨即死於敗血性休克。A醫師非常憤怒,但面對白色巨塔,他能做些什麼?
Thumbnail
avatar
Forche
請問是想要寫「虛偽的證詞」嗎? 「當事人通常不會意識到這種提問與案情的相關性,也比較不會有『虛謂的證詞』。」
「重手段的是義務論,重目的者為目的論。」有些倫理學老師會這樣教。對於初學者來講,這可說是種速記的方式,但對於進階的研究者來說呢,這就有得吵了。
Thumbnail
<p>動機是在行動之前,結果產生在行動之後。這不是很簡單嗎?一點也不簡單。</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