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合論 (第六.稱性門) ‧ 袁宏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念佛是一心法門。心外無諸行故。然亦不廢諸行。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十

西方合論 總目:

. (附 蕅益大師評點西方合論序 及 袁中郎傳)
. 第一剎土門 . 第二緣起門 . 第三部類門 . 第四教相門
. 第五理諦門 . 第六稱性門 . 第七往生門 . 第八見網門
. 第九修持門 . 第十釋異門

***

西方合論
第六、稱性門

夫一切賢聖。稱心而行。法性無邊。行海叵量。是故或一剎那中。行滿三祇。或恆河沙劫。未成一念。飛空鳥迹。辨地位之分齊。淚日風華。明過現之影像。無脛而走。舍阿彌以何之。不疾而速。識西方之非遠。譬諸五色至玄而亡。萬流以海為極者也。

今約大乘諸行總入一行。略示五門

一 信心行。 二 止觀行。 三 六度行。
四 悲願行。 五 稱法行。

一、信心行者

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一切諸行。無不以信為正因。乃至菩提果滿。亦只完此信根。如穀子墮地。迨于成實。不異初種。如稚筍參天。曁至叢葉本是原竿。

初心菩薩。無不依是信力而成就者。是故蓮宗門下。全仗此信為根本。

  • 一者 信阿彌陀佛不動智。根本智。與己無異。如一太虛空。日映則明。雲來則翳。虛空本無是故。又則雲與日皆卽虛空故。
  • 二者 信阿彌陀佛從發願來那由他劫內。一切難行難忍種種修習之事。我亦能行。何以故。自憶無始劫中。漂溺三途。生苦。死苦。披毛戴角苦。鐵床銅柱苦。一切無益之苦。皆能受之。何況如今菩薩萬行濟衆生事。豈不能為。
  • 三者 信阿彌陀佛無量智慧。無量神通。及成就無量願力等事。我亦當得。何以故。如來自性方便。具有如是不思議事。我與如來同一自體清淨性故。
  • 四者 信阿彌陀佛不去不來。我亦不去不來。西方此土不隔毫端。欲見卽見。何以故。一切諸佛皆以法性為身土故。
  • 五者 信阿彌陀佛修行歷劫。直至證果。不移剎那。我今亦不移剎那。位齊諸佛。何以故。時分者是業收。法界海中。業不可得故。

如是信解。是謂入道初心。信一切諸佛淨土之行

二、止觀行者

如圓覺楞嚴華嚴諸方等經。古今學者廣設觀門。唯台宗三觀。最為直捷。示一心之筌蹄。撮諸法之要領。修行徑路。無踰于此。西方宗旨。自有十六正觀。然一一觀中。具含此三義。故天台詮經。直以三諦攝彼十六。

妙宗鈔曰。性中三德。體是諸佛三身。卽此三德三身。是我一心三觀。若不然者。則觀外有佛。境不卽心。何名圓宗絕待之觀。亦可彌陀三身以為法身。我之三觀以為般若。觀成見佛。卽是解脫。舉一具三。如新伊字。觀佛旣爾。觀諸依正。理非異途。廣如疏鈔。不能具述。

至若溫陵禪師。則純以念佛一聲。入三觀門。言念存三觀者。如一聲佛。遂了此能念體空。所念無相。卽念存空觀。所念之佛卽應身。卽心破見思惑也。雖能念體空所念無相。不妨能念分明所念顯然。卽念存假觀。所念之佛卽報身。卽心破塵沙惑也。

正當能念所念空時。卽能念所念顯然。正當能念所念顯時。卽是能念所念寂然。空假互存。卽念存中觀。所念之佛卽法身。卽心破無明惑也。是又卽念佛因。究竟三諦。淨彼四土。如拈一微塵。變大地作黃金。是謂法界圓融不可思議觀門。(○∴此卽梵書新伊字)

三、六度行者

起信論曰。菩薩從初正信已來。於第一阿僧祇將欲滿故。於真如法中。深解現前。所修離相。知法性體離慳貪故。隨順修行檀波羅蜜。法性無染。離五欲過故。隨順修行戒波羅蜜。法性無苦。離瞋惱故。隨順修行忍波羅蜜。法性無身心相。離懈怠故。隨順修行精進波羅蜜。法性常定。體無亂故。隨順修行禪波羅蜜。法性體明。離無明故。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

故智度論曰。菩薩觀一切法畢竟空。不生慳貪心。何以故。畢竟空中。無有慳貪。慳貪根本斷故。乃至般若波羅蜜畢竟空故。常不生癡心。

所以者何。佛說一切法無施無受。非戒非犯。乃至不智不愚故。又云。菩薩雖不見布施。以清淨空心布施。作是念。是布施空無所有。衆生須故施與。如小兒以土為金銀。長者則不見是金銀。便隨意與。竟無所與。其餘五法亦復如是。是謂菩薩行于六度。

修淨土者。卽無如是差別名相。然亦不越一行。具此六義。

  • 一者 捨諸雜念。是行於施。又則繫佛。不住捨念。是性施故。
  • 二者 念念中淨。是行于戒。又則繫佛。不求滅念。是性戒故。
  • 三者 世念盡寂。是行於忍。又則繫佛。非關摧念。是性忍故。
  • 四者 畢念不退。是行精進。又則一念卽是。不著苦行。是性精進故。
  • 五者 得念三昧。是行于定。又則念念是佛。不貪禪味。是大定故。
  • 六者 了念佛因。卽念而佛。是行于智。又則念本非有。佛本非無。不落斷常。是一切種智故。

是故念佛一門。能該諸行。何以故。念佛是一心法門。心外無諸行故。然亦不廢諸行。若廢諸行。卽是廢心故

四、悲願行者

諸佛菩薩性海無盡。供養無盡。戒施無盡。乃至饒益無盡。如普賢發十大願。虛空界衆生界無有盡時。而我此願亦無有盡。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名為願王。一切諸佛。無不成就如是願王。證涅槃果。

故天親菩薩淨土五念門。以禮拜讚歎作願觀察前四種。為成就入功德門。囘向一切煩惱衆生。拔世間苦。為成就出功德門。菩薩修五念門。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難曰 : 佛及衆生本無所有。如淨名經言。菩薩觀于衆生。如呼聲響。如水聚沫。如芭蕉堅。如電久住。如無色界色。如焦穀芽。如得忍菩薩貪恚毀禁。如佛煩惱習。如夢所見已寤。菩薩觀衆生為若此。是則衆生本空。菩薩種種發願利生。將無眼見空華耶。

答曰 : 智度論中。佛說此中言無佛者。破著佛想。不言取無佛相。是故當知言無衆生者。破衆生想。不言取無衆生相。

如淨名言。菩薩作是觀已。自言我當為衆生說如斯法。卽真實慈。卽知菩薩不取無衆生相。又則說是法者。真實利生。真實悲願。無別度衆生事也。

又如般若經。菩薩深入大悲。如慈父見子為無所值物故死。父甚憐之。此兒但為虛誑故死。諸佛亦如是。知諸法空。畢竟不可得。而衆生不知。衆生不知故。于空法中染著。著因緣故。墮大地獄。是故深入大悲。是則諸佛興慈運悲。正以衆生空故。眾生誑入生死故。豈有反息悲願之理。故知菩薩種種度生者。是深達無衆生義。何故。若見有衆生。故卽有我。慈悲心劣。豈能行如是饒益之行。

又先德云。未居究竟位。全是自利門。從十信初心。歷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直至等覺。佛前普賢。猶是自利。利他門者。登妙覺位。佛後普賢。方是利他之行。

如佛告比丘。功德果報甚深。無有如我知恩分者。我雖復盡其邊底。我本以欲心無厭足故得佛。是故今猶不息。雖更無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當知行海無邊。非丈竿尺木所能探其底裏。如癡兒見人指門前竿。云在天半。卽計量言。從地至天。止兩竿許。佛法戲論。亦復如是。

五、稱法行者

法界海中無量無邊。菩薩行海亦無量無邊。虛空著彩。粉墨徒勞。法界無方。轍迹安用。是故菩薩自性行者。非有非無。非行非不行。唯是稱法自在之行。

  • 一者 菩薩度一切衆生究竟無餘涅槃。而衆生界不減。如登場傀儡。悲笑宛然。唯一土泥。空無所有。是稱法行。
  • 二者 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至于地獄。無諸罪垢。至於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如倩女離魂。逐所歡去。乃至生子。而身常在父母前。是稱法行。
  • 三者 菩薩自身入定。他身起定。一身入定。多身起定。從有情身入定。從無情身起定。如猛虎起屍。跪拜作舞。唯虎所欲。而屍本無知。是稱法行。
  • 四者 菩薩於一小衆生身中轉大法輪。燃大法炬。震大法雷。魔宮摧毀。大地震動。度無量無邊衆生。而此小衆生。不覺不知。如天帝樂人。逃入一小女子鼻孔。徧索不得。而此女子不覺不知。是稱法行。
  • 五者 菩薩欲久住世。卽以念頃衍作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劫。欲少住世。卽以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劫縮為念頃。如小兒看燈中走馬。計其多寡首尾。了不可得。是稱法行。

是故若證如是不思議行者。一念之中。三世諸佛淨土攝入無餘。是謂菩薩莊嚴淨土之行。以無思智照之可見。非是情量所能猜度。何以故。以自性超一切量故。


>> 續下一頁 : 西方合論 第七往生門

【附】蕅益大師評點 西方合論序袁中郎(袁宏道)傳



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禪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22會員
464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1/10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Thumbnail
2025/01/10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Thumbnail
2024/10/11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Thumbnail
2024/10/11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Thumbnail
2024/10/10
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極樂,了生死大事,得究竟解脫。佛弟子是不應該自殺的。因為一般人自殺時,必然會充滿瞋恨心和其他許多煩惱,這樣就會喪失了念佛正念,死後不但不可能往生淨土,相反還有墮落惡道的危險。要千忍百耐,頑強堅持!專心念佛,求生淨土。
Thumbnail
2024/10/10
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極樂,了生死大事,得究竟解脫。佛弟子是不應該自殺的。因為一般人自殺時,必然會充滿瞋恨心和其他許多煩惱,這樣就會喪失了念佛正念,死後不但不可能往生淨土,相反還有墮落惡道的危險。要千忍百耐,頑強堅持!專心念佛,求生淨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凡至心念佛者。皆是多劫深植善根。發大菩提心故。夫西方大旨。經中自明。淨土要門。諸論具釋。如天親。智者。海東。越溪等。皆抉發幽微。舉揚宗趣。近則雲棲和尚所著小本疏鈔。條分類析精宏淵博。真照夜途之長炬。截苦海之輕舟。諸師所發已無餘蘊。但諸經中隨時立教。逗根說義時有差別。致生學者疑畏。今略為拈出博採諸論。
Thumbnail
凡至心念佛者。皆是多劫深植善根。發大菩提心故。夫西方大旨。經中自明。淨土要門。諸論具釋。如天親。智者。海東。越溪等。皆抉發幽微。舉揚宗趣。近則雲棲和尚所著小本疏鈔。條分類析精宏淵博。真照夜途之長炬。截苦海之輕舟。諸師所發已無餘蘊。但諸經中隨時立教。逗根說義時有差別。致生學者疑畏。今略為拈出博採諸論。
Thumbnail
行者欲生實淨土。當真實參究。如法了悟。何故。悟是迷途導師。如人入暗。當燃燈炬。悟是淨國圖引。如人行遠。當識郵程。悟是諸行領首。如人衝堅。當隨將帥。又上品六念義云。安心不動。名之為念。鈔曰。第一義理。悉不為二邊所動。通名為念。故西方如韋提希善財龍樹等。以入地往生。此方如遠公智者永明等。以證悟往生。
Thumbnail
行者欲生實淨土。當真實參究。如法了悟。何故。悟是迷途導師。如人入暗。當燃燈炬。悟是淨國圖引。如人行遠。當識郵程。悟是諸行領首。如人衝堅。當隨將帥。又上品六念義云。安心不動。名之為念。鈔曰。第一義理。悉不為二邊所動。通名為念。故西方如韋提希善財龍樹等。以入地往生。此方如遠公智者永明等。以證悟往生。
Thumbnail
佛以大圓覺。充滿十方界。我以顚倒想。出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淨土。我造無始業。本從一念生。旣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風中鼓槖。雖有大聖智亦不能分別。永嘉云。體卽無生了本無速。蓋競競業業念茲在茲。方得無礙自在。旣捨生之後得意生身。隨自意趣後報悉以理遣。不由業牽。
Thumbnail
佛以大圓覺。充滿十方界。我以顚倒想。出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淨土。我造無始業。本從一念生。旣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風中鼓槖。雖有大聖智亦不能分別。永嘉云。體卽無生了本無速。蓋競競業業念茲在茲。方得無礙自在。旣捨生之後得意生身。隨自意趣後報悉以理遣。不由業牽。
Thumbnail
悟達之士。決當求生淨土。如法修行。免致退墮。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衆生者。菩薩功德成滿。自然有不思議業。能現十方。利益眾生。起信論曰。證發心菩薩。于一念頃。能至十方無餘世界。供養諸佛。請轉法輪。唯為開導利益衆生。不依文字。或示超地。速成正覺。為怯弱衆生故。或說我于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
Thumbnail
悟達之士。決當求生淨土。如法修行。免致退墮。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衆生者。菩薩功德成滿。自然有不思議業。能現十方。利益眾生。起信論曰。證發心菩薩。于一念頃。能至十方無餘世界。供養諸佛。請轉法輪。唯為開導利益衆生。不依文字。或示超地。速成正覺。為怯弱衆生故。或說我于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
Thumbnail
念佛是一心法門。心外無諸行故。 夫一切賢聖。稱心而行。法性無邊。行海叵量。是故或一剎那中。行滿三祇。或恆河沙劫。未成一念。飛空鳥迹。辨地位之分齊。淚日風華。明過現之影像。無脛而走。舍阿彌以何之。不疾而速。識西方之非遠。今約大乘諸行總入一行。略示五門。一信心行。二止觀行。三六度行。四悲願行。五稱法行。
Thumbnail
念佛是一心法門。心外無諸行故。 夫一切賢聖。稱心而行。法性無邊。行海叵量。是故或一剎那中。行滿三祇。或恆河沙劫。未成一念。飛空鳥迹。辨地位之分齊。淚日風華。明過現之影像。無脛而走。舍阿彌以何之。不疾而速。識西方之非遠。今約大乘諸行總入一行。略示五門。一信心行。二止觀行。三六度行。四悲願行。五稱法行。
Thumbnail
以心見佛。以心作佛。心卽是佛。心卽我身。 夫卽性卽相。非有非空。理事之門不礙。遮表之詮互用。言無者。如水月鏡華。不同龜毛兔角。言有者。似風起雲行。不同金堅石礙。是故若滯名著相。卽有漏凡夫。若撥果排因。卽空見外道。夢中佛國。咸願往生。泡影聖賢。誓同瞻仰。說真說相。似完膚之加瘡。道有道無。類紅鑪之點雪。
Thumbnail
以心見佛。以心作佛。心卽是佛。心卽我身。 夫卽性卽相。非有非空。理事之門不礙。遮表之詮互用。言無者。如水月鏡華。不同龜毛兔角。言有者。似風起雲行。不同金堅石礙。是故若滯名著相。卽有漏凡夫。若撥果排因。卽空見外道。夢中佛國。咸願往生。泡影聖賢。誓同瞻仰。說真說相。似完膚之加瘡。道有道無。類紅鑪之點雪。
Thumbnail
夫一大藏教。如器銜空。空無相體。器有方圓。器盡空除。緣亡教滅。是故隨緣普應。則涅槃真如。一器也。稱智自在。則名相專持。一空也。藥無定方。定方以病。豈謂玉屑珊瑚無上妙藥。概以治四百四病哉。夫病除藥貴。便溺卽是醍醐。異證同方。故先德約教。或一或多。名相雖別。理趣是同。
Thumbnail
夫一大藏教。如器銜空。空無相體。器有方圓。器盡空除。緣亡教滅。是故隨緣普應。則涅槃真如。一器也。稱智自在。則名相專持。一空也。藥無定方。定方以病。豈謂玉屑珊瑚無上妙藥。概以治四百四病哉。夫病除藥貴。便溺卽是醍醐。異證同方。故先德約教。或一或多。名相雖別。理趣是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