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二林庄:跨越時空的教育探索風景

更新於 2024/11/12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與彰化縣立二林高中所共同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是我們接觸教育的第一個起點,自2019年的試行課程開始至今,透過不同的課程主題,期望開啟學生對於地方文化的好奇心,激勵他們探索自我,並看見理解他人的重要性,而這也是我們認為,地方文化教會我們最重要的事。
「重返二林庄」,是二林高中校訂必修二林譜當中的戶外踏查課程。

「重返二林庄」,是二林高中校訂必修二林譜當中的戶外踏查課程。


「重返二林庄」是二林高中校訂必修課程當中,以實地踏查二林街區的走讀課程,結合師生與文化工作者的協作,課程歷經多次討論、場勘與測試,從地圖重製、故事撰寫到場域探索,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地方歷史,更促使參與者得以二林街區的歷史脈絡與在地風景,自2019年課程試行至今,已帶領六屆高中部一年級新生走進二林街區。


課程的起點:從一張1937年的地圖開始

小松豊作〈臺灣二林庄北斗街竹塘庄及溪州庄案內圖〉/ 1937年7月

小松豊作〈臺灣二林庄北斗街竹塘庄及溪州庄案內圖〉/ 1937年7月


課程設計初期,我們與籌備課程的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這次的探索旅程,以這張1937年小松豊作的〈臺灣二林庄北斗街竹塘庄及溪州庄案內圖〉中所存在的「庄役場」「二林座」與「媽祖廟」等歷史地標為起點,進一步對應當今街區變遷,邀請學生發掘舊日空間與現代場域之間的差異。學生們透過地圖上的標記和日常生活經驗,逐步了解過去街區中的生活情境,為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背景,我們與二林高中教師、學生一起探討二林街區和市場的發展歷程,並實地進行街區店家的踏查。


從仁和宮出發,簡單了解1920年代二林的發展歷史,認識林本源會社辜顯榮愛久澤直哉等人物與糖廠開發的關聯性,並在日式建築和現代建築之間進行比對,探索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連結。走入市場,觀察布莊招牌及水井結構,對照著當年的市場設計圖。在這段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觀察建築的差異,同時拜訪在地商家,從他們的敘述中窺見過去二林的生活面貌。前置踏查讓文獻資料中的地名、建築和故事逐步變得具象,使學生得以在現實中與歷史產生連結。


幾週後,我們再次與二林高中的師生踏上街區,試圖以學生視角檢驗課程設計。手持重新製作的1937年二林庄地圖,這些未參與規劃的學生嘗試在地圖上找到標記的地點。沿著圖中標示的「消費市場」「媽祖廟」「二林座」等地名,他們依據個人生活經驗探索街區,藉此進一步了解地圖與空間的連結,並逐步對應起這些地方與當代的相似性。踏查從學校延伸至仁和宮前,揭開「重返二林庄」的序幕,結合市場生活節奏與歷史故事,學生依循地圖尋訪故事中的地點,並根據課堂要求回答題目,對本地與外地學生而言,這次踏查帶來截然不同的認識。


最有趣的是,踏查過程中居民和學生的互動,在這個「上課」的時間點,街區內的學生們在市場、廟宇間穿梭,居民好奇地詢問活動內容,了解這是一堂讓學生們認識地方的課程後,許多民眾不僅相當支持,甚至熱心地介紹自己的攤位和家族故事。


課程核心:以雙腳丈量地方,在緩步中感受生活

無論晴天、雨天,步行是感受地方環境的唯一方法。

無論晴天、雨天,步行是感受地方環境的唯一方法。


在「重返二林庄」課程的設計中,讓學生走入校園外的真實世界,親自以雙腳自學校行走至二林街區,從中觀察在地的人文景觀、歷史遺跡以及生活故事,是整個課程當中相當重要的環節。課程設計不僅僅是完成一個任務,而是希望透過「慢步調」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周遭,學會感受、探索和互動,從而創造出對地方的連結感與歸屬感。


「雙腳丈量地方」的過程裡,不僅讓學生脫離教室,進入現實環境中探索,更重要的是帶給學生五感的沉浸體驗。課程以二林街區為踏查場域,讓學生不僅從視覺上去記錄,也經由與當地居民互動來獲取更多地方的資訊,藉由「與他人互動」來獲取線索,同時謹記在場域中應遵守的禮節和相關倫理。


逐步探索並循著提示尋找不同的地點,其中包含古蹟仁和宮、歷史建築二林武德殿等文化資產,從而逐漸理解這座小鎮的歷史文化價值。學生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困難、甚至找錯地方,但正是這些「挫折」,讓學生在過程中體會到尋找真相的挑戰性,更體會到過程遠比結果重要,每個人所見到的路途風景,都是獨一無二的。


學生在了解二林的歷史背景和當地風貌的過程中,並非僅是由教師傳授地方知識或地理資訊,而是藉由「體驗式學習」,讓地方的人事物來傳遞故事,這樣的課程體驗使學生能夠以「慢」的步調,建立一個人對於地方的種種感知。


若將整體課程的設計濃縮為幾項重點,大致包含下列四點:

  1. 促進地方認同:使學生理解、尊重地方的歷史與文化資產。
  2. 觀察與思考能力:透過踏查活動的任務設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自我學習能力。
  3. 培養社會互動能力:任務過程中要求學生和當地居民進行互動,增強人際溝通技巧。
  4. 建立地方感:與真實社會產生互動與連結,開啟對於生活的種種感知能力。


課程調修過程:時光旅行中的地方連結


自2019年開課以來,二林譜系列課程不斷在執行中進行修正和調整,早期課程設計以固定任務點和明確的指示為主,目的是讓學生快速掌握探索流程。隨著課程的推進,老師們發現,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過程中「感受」與「互動」,而非單純完成任務。


隨著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逐漸成形,老師們逐漸將課程設計朝向更加靈活和彈性的方式發展,並鼓勵學生以慢步調和開放心態去探索,以下為課程執行期間所進行的種種嘗試:


課程的創始與探索


課程在2019年正式開課,重點在於初步探索二林鎮的各個角落,學生依循1937年的二林庄地圖,逐一找出手中虛構故事發生的地點,並依照指定的題目回答問題,帶領學生從零開始認識二林的各個重要地標與場域。由於是新開設的課程,不管是學生或是在地民眾,皆對於這樣的互動方式感到新奇,因此產生許多有趣的互動。


課程的另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有限的預算內,於傳統市場中購買指定的食材。在傳統市場採買並非這個年齡層學生的消費習慣,傳統市場與超市或便利商店全天供應的消費模式截然不同,提供的生鮮蔬果也與季節時令高度相關,這段經歷不僅讓同學們感受到市場特有的生活節奏,也體驗到在地的「市場智慧」。


課程的嘗試與修正


在課程趨於穩定後,老師嘗試加強指定任務的難度,將指定的購買品項改為「台語」發音,而非僅用字條提示。部分學生聽到台語後,馬上就明白了物品名稱,但對於較少接觸台語或從未聽過的菜名的學生,便成了不小的挑戰。


這樣的練習過程中,觀察到同學們非常樂於向市場裡的攤販提問,而市場的攤商們也都熱情地協助,指引學生在哪裡能找到這些物品。在這樣的互動中,經常聽到「現在的孩子連買菜都不會」這樣的感慨,事實上,這不僅是對孩子,即使是許多成年人也不擅長在傳統市場中購物。


正因為不懂,才有學習的空間;因為不熟悉,所以更需要練習。透過這類日常生活的實踐,學生不僅學到了台語,更進一步了解到不同季節適合什麼食材,而當我們選擇食用非當季的蔬果時,需付出哪些額外的代價。


課程設計的再聚焦


回顧「重返二林庄」課程的重點,在於讓學生親身走訪二林鎮街區的不同地點,並藉此了解過去與現在的地方脈絡,從具有歷史意義的信仰中心仁和宮出發,在市場、武德殿等多個重要地點設立任務點,學生需根據線索,運用地圖找到指定地點,並解開在地故事的謎團。


這些地方承載著二林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價值,學生在任務執行過程中,會遇到需要詢問路人、攤販和店家來取得線索的情境。例如,在市場內找尋任務地點時,學生需與店家互動,有時甚至要依靠攤販提供的提示完成任務。這樣的互動使學生對地方人情有更深刻的理解,並增強他們的溝通和社交能力。


循著1937年出版的二林庄地圖進行的時光旅行,學生尋找今日仍存在的歷史場景,這樣的地圖探索為踏查課程注入了「跨時空」的意涵,讓學生體驗到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交錯,這不僅增添了探索過程的意義,也讓學生透過尋找歷史遺跡,思考如何延續這些歷史足跡。


從學生的視角回望課程

自課程試行開始,已有超過500位以上的學生走進二林街區。

自課程試行開始,已有超過500位以上的學生走進二林街區。


在二林譜課程正式上路後,有許多同學皆會留下他們在課程當中的感觸,在二林高中信天翁: Elsh Albatross這個由學生經營的粉絲專頁中,便留下了許多歷屆學生的反思,其中一篇2019年10月1日的貼文寫著:


今天的踏查刷新了許多我對二林的認知,原來在這個平凡無奇的小鎮,有著這麼多熱情的居民,有著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築、地點,有著許多值得探討、深入的有趣故事。縱使我還在試著了解它,但我可以說,我來自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也許隨著時間沖淡了許多歷史的痕跡,人們可能不再熟悉這塊土地,但它仍是我的家鄉——二林。


在這段文字裡,便可看見學生在實際走進街區的過程中,確實看見了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當他們與生活場域產生多一個互動、多一點觀察,都可能讓因此看見完全不一樣的風景。這樣的感悟不僅是對家鄉的重新認識,更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產生了親近感和文化自信。


未來展望:從體驗到實踐,打開多元文化的感知能力

「重返二林庄」課程設計的核心教師吳郁銑及林綉媚,幾乎每一次踏查都是身體力行的參與。

「重返二林庄」課程設計的核心教師吳郁銑及林綉媚,幾乎每一次踏查都是身體力行的參與。


「重返二林庄」作為「二林譜」系列課程的重要一環,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建立起穩定的運作模式,並逐漸形成了「慢步調探索」的教育理念。未來,這門課程將持續作為學生初步認識地方、體驗當地生活、了解歷史的起點,並致力於將這些學習轉化為長遠的成長資源。


課程以遊戲或故事化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更自然地融入地方文化。在初步認識之後,學生更可以透過專題研究、自主學習,深入思考與地方相關的議題,甚至透過實地調查來實踐所學知識。這種分階段、差異化的教學策略不僅有助於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也拓展了「重返二林庄」課程的學習深度和廣度,使其涵蓋面更為廣泛。


隨著課程的持續推展,這一系列課程不僅深化了學生的在地情感,還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文化資源。每一位參與其中的學生,都在這段學習旅程中成為了家鄉故事的守護者和講述者,並開啟他們看待每個不同地方文化的敏銳眼光。


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進行地方文化課程設計▸▸請洽蔗青文化工作室粉絲專頁或來信chiatshenn@gmail.com洽談教師研習合作

avatar-img
10會員
24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找尋地方文化和體制教育的交會點,共同思考如何將生活中的每個大小事物,轉譯成教育現場的學習元素,不管是田野調查的觀點、地方文學的解析,或者是我們實際走進教育現場的課程案例,期盼更多人一起投入地方教育的工作領域,作為地方社會與體制教育的橋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蔗青文化工作室 的其他內容
「家鄉的人們去哪了?」這門課程是以台灣社會面臨的「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為主題,目標在於讓高中生理解台灣的社會人口結構,透過數據和實際案例,探討這些社會現象對地方社會和日常生活的影響。藉此使學生理解,人口數據背後並非只是冷冰冰的數字。 「家鄉的人們去哪了?」這門課
與彰化縣立二林高中所共同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中,除了由各個老師以微課程帶領學生由不同角度來認識在地以外,另一個最令人期待的,便是邀請到以自我生命經驗為創作內容的「音樂人」們,在水泥地音樂會中邊說邊唱,看見他們如何找到自己與土地的關係。
這篇文章描述工作室與二林高中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該課程以地方文化為主軸,著重於師生與在地人的連結與互動,並透過不同方式,提升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識。學期初的文化座談中,強調了學生之間的連結,以及團隊合作和社群解決問題的能力,期盼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人文素養。
「家鄉的人們去哪了?」這門課程是以台灣社會面臨的「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為主題,目標在於讓高中生理解台灣的社會人口結構,透過數據和實際案例,探討這些社會現象對地方社會和日常生活的影響。藉此使學生理解,人口數據背後並非只是冷冰冰的數字。 「家鄉的人們去哪了?」這門課
與彰化縣立二林高中所共同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中,除了由各個老師以微課程帶領學生由不同角度來認識在地以外,另一個最令人期待的,便是邀請到以自我生命經驗為創作內容的「音樂人」們,在水泥地音樂會中邊說邊唱,看見他們如何找到自己與土地的關係。
這篇文章描述工作室與二林高中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該課程以地方文化為主軸,著重於師生與在地人的連結與互動,並透過不同方式,提升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識。學期初的文化座談中,強調了學生之間的連結,以及團隊合作和社群解決問題的能力,期盼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人文素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英文融入延伸活動,雙語課程好好玩 長期多元課輔是德內ㄦ重要的助學項目之一。老師們會在學期間定期前往偏鄉學校,為孩子們在放學後進行閱讀教學。帶孩子閱讀後,老師會設計多元有趣的延伸活動,讓他們透過親自體驗,學習更深刻呦!有鑑於英語能力的重要性,老師們也設計了雙語課程,在有趣的活動中帶孩子們開口大聲說英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這個暑假參加了學校雙語中心舉辦的營隊,帶領為期兩周的雙語營。 當時報名的初衷,是在誤打誤撞後有過幾次教育現場機會,看到自己原來也能對學生產生改變,最重要的是在因緣際會下,發現自己過去對教育的認知實在太狹隘,如今有不少單位正在推動新創教育,讓我躍躍欲試。加之我本來就喜歡英語交流活動,所以叫報名了學校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這些討論對於地方文化課程設計有何幫助?為什麼要有這些認知呢?原因在於,地方文化課程的設計,核心在於尋找文化、教育和社會的交會點,在任意兩個領域思維的交會處,便會產生創新設計的切入點,而三者重疊之處,便是課程設計的關鍵核心。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想充實孩子的暑期生活卻不知該如何選擇嗎? 從小到大的路,南投復臨國際實驗教育機構(TAIS)都提前安排好了!每年為8~17歲的學生各別規劃了兩種暑期課程,分別是「國小英文營」與「暑期英文班」,採英文能力分班,不怕程度跟不上。在課程期間內,體驗復臨美麗自然的校園、美式教育學習環境、住宿生活與國際學校
Thumbnail
歡迎來自海內外的朋友們共同聚集在風光明媚的冬山河畔一起共渡為期六天的心靈響宴,這次的 L9 課程結合了時下最先進的虛實整合技術,讓老師們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在總部三樓的虛擬棚裡授課,超過 30年的企業也是要與時俱進的哦! 當我們知道終於可以和來自新馬的同學們一起上課時都嗨起來了! 什麼!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英文融入延伸活動,雙語課程好好玩 長期多元課輔是德內ㄦ重要的助學項目之一。老師們會在學期間定期前往偏鄉學校,為孩子們在放學後進行閱讀教學。帶孩子閱讀後,老師會設計多元有趣的延伸活動,讓他們透過親自體驗,學習更深刻呦!有鑑於英語能力的重要性,老師們也設計了雙語課程,在有趣的活動中帶孩子們開口大聲說英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這個暑假參加了學校雙語中心舉辦的營隊,帶領為期兩周的雙語營。 當時報名的初衷,是在誤打誤撞後有過幾次教育現場機會,看到自己原來也能對學生產生改變,最重要的是在因緣際會下,發現自己過去對教育的認知實在太狹隘,如今有不少單位正在推動新創教育,讓我躍躍欲試。加之我本來就喜歡英語交流活動,所以叫報名了學校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這些討論對於地方文化課程設計有何幫助?為什麼要有這些認知呢?原因在於,地方文化課程的設計,核心在於尋找文化、教育和社會的交會點,在任意兩個領域思維的交會處,便會產生創新設計的切入點,而三者重疊之處,便是課程設計的關鍵核心。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想充實孩子的暑期生活卻不知該如何選擇嗎? 從小到大的路,南投復臨國際實驗教育機構(TAIS)都提前安排好了!每年為8~17歲的學生各別規劃了兩種暑期課程,分別是「國小英文營」與「暑期英文班」,採英文能力分班,不怕程度跟不上。在課程期間內,體驗復臨美麗自然的校園、美式教育學習環境、住宿生活與國際學校
Thumbnail
歡迎來自海內外的朋友們共同聚集在風光明媚的冬山河畔一起共渡為期六天的心靈響宴,這次的 L9 課程結合了時下最先進的虛實整合技術,讓老師們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在總部三樓的虛擬棚裡授課,超過 30年的企業也是要與時俱進的哦! 當我們知道終於可以和來自新馬的同學們一起上課時都嗨起來了! 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