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比較緊派的人,而且信奉《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裡說的延遲滿足的人更能成功,因此我總是習慣延後自己的休息,把事情盡量塞滿,休息還會有罪惡感,自己還會排斥身旁太廢的人。
我的這個慣性當然也讓我的人生不怎麼平衡,我比較少的休息,讓我很緊繃,常常焦慮和追逐未來的事務上,這幾年透過學習,開始練習從用能力做事,到用能量做事,現在的生活節奏慢慢變得我很喜歡的方式,開始排時間帶家人出去玩、陪小孩、追劇、運動、靜心等等,人生真的要動靜平衡。
不過看到這篇研究之後,發現也有科學根據來佐證,人真的要適時的先滿足自己,否則會失控。
這是幾個行為經濟學家做的實驗,他們在一間超市門口攔住一些準備要進去購物的人,邀請他們參加實驗,他們將所有志願者分成兩組,並且事先確認他們都擬定了購物清單,第一組志願者在進超市之前,被這幾個經濟學家送了一塊蛋糕,邀請他當場吃掉,而第二組的志願者被告知,自己購物完成出來,才會得到蛋糕。
這個實驗很簡單,但結果很有趣,兩組志願者出來之後,這些經濟學家詳細檢查了他們的結帳明細,以及事先擬定好的購物清單,結果發現,事先吃了蛋糕的第一組志願者,他們購買的商品中,有34%是在購物清單以外多買的,而第二組志願者則是明顯多買了更多東西,有51%的商品都屬於計畫外購買。
這實驗說明了一件事,一塊小小的蛋糕就可以對人有這麼大的作用,雖然這些經濟學家主要是做賽局理論中動態不一致的研究,而且也應證了我們消費總是會衝動消費許多原本不需要的東西。
但對我的啟發是,過度的延遲滿足容易讓人在做決策上產生一種匱乏感,進而會做額外多的事物可能是消費、進食或是其他不在預期內的動作,來補償內心目前求不得的慾望空洞。那些沒吃到蛋糕就進超市購物的消費者,因為知道會有蛋糕但還沒吃到,處在相對飢餓的狀態,這讓他們希望立刻購買更多食物來果腹,還讓他們產生一種未來幾天內,也可能處於飢餓感的預測偏差,因此不知不覺就購買了超過自己需要的商品。
給我自己的提醒,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有的平衡:
1.除了工作,也一定要休息
工作狂最擅長把工作塞滿所有可用的時間,所以要強迫自己安排一些跟工作無關的休閒的事情,我自己最喜歡的休閒除了耍廢滑手機以外,還有學習,學習也是我很喜歡的休閒活動,之前常常忙碌,學習這類重要不緊急的事就被排到後面。另外睡覺和休息放空也是最常被犧牲掉的,這些都要安排進來。
2.除了動,也一定要有靜
工作是永遠忙不完的,永遠有可以優化和多做的部分,所以要強迫自己安排"靜"的事情。之前有陣子每天都會抄心經20分鐘,但常常一忙這些"靜"的事情就被排擠掉了,要把這些事的重要順序提高才行。
3.除了動腦的工作,也一定要有出力的工作
我的工作大部分是動腦和講話的,出勞力的部分比較少,這部分也是需要取得平衡的,否則坐著工作的太久,身體也容易出狀況,要主動去找一些可以讓自己活動筋骨,相對勞動的工作。在業外之餘,可以找一些出力的體驗工作去試試。
以上是我自己看到行為經濟學家做的研究,給我的一些收穫,希望也對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