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出發:關於知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哲學課筆札
寫完卻忘記發(sad

前言

  上週討論了關於客觀真實,今天將更貼近生活一些,我們所"知道"的東西,是真的嗎?而我們又真的知道我們知道的東西嗎?
  當我們說我們知道甚麼的時候,其實在哲學上有許多不同的層次,而我們常將其混為一談。今天就讓我們稍微釐清一下,關於知識(knowledge)。

知識

  在傳統定義是上,知識是指有據的真實信仰(justified true belief),此處有三個概念需咬解釋:有據的、真實、信仰。關於真實已經在上周談及,這邊先從信仰談起。

信仰(belief)

信仰可以說是一種「對於斷言內容的相信態度」。
斷言(assertion)
  斷言是一個包含真值(true value)的表意行為,也就是說,一個斷言會聲明某件事的真、假。例如:「今年是2022年。」這是一個包含真值的敘述,表達了今年"是"2022年的是非判斷。值得注意的是,包含真值並不代表這個斷言一定為真,就像方才那句斷言,如果在2022看到,那就是真的,反之則否。
命題(proposition)對命題的態度(propositional attitude)
  命題簡言之是斷言的內容,斷言所想表達的意義。而前面提過,斷言算是一種表意行為,但給出斷言的人並不一定真的相信自己的命題。舉例來說,小孩因為怕被罵,跟爸媽說:「盤子不是我打破的。」這時候說話者自己也沒相信自己說的話,只是為了欺騙才給出斷言。
所以要構成信仰,除了要給出斷言,自己也必須相信其真實性。

有據的(justified)

  除了給出斷言,我們同樣要看斷言是依據甚麼才被給出。
  給出斷言的理由,換言之,支持信仰的證據,有不少形成途徑,例如透過證言(testimony),是基於某個權威或值得信任的說法來產生信仰,像是看到書上說甚麼或是專家說了甚麼;或者也可以基於個人經驗形成信仰,類似於所謂眼見為憑。
  也就是說,對於知識,信仰的構成不能是無憑無據的,如果只是隨片猜測,並不能宣稱"知道"。
  就傳統意義的知識來說,知識是不會錯的。我們平時說的錯誤知識,其實是指錯誤的信仰,是個人理解錯誤,只有在符合知識的要件下,自己所知的才有效力,也才能宣稱"知道"某件事。
  但這樣的說法也同樣被Gettier cases 所挑戰,發現符合要件也不一定能形成所謂知識,但此處先按耐不提。

我的觀點

  其實在動機的部分我沒說的是,關於真實與知識,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的重要性。每天暴露在真假參半的資訊中,在看到同學說「被陰謀論說服了」的時候,心裡一直反對陰謀論的立場好像被撼動了,但一時間卻又不知如何回覆,於是有了這兩周的主題,想以比較顏己的方式,去了解我現在相信的究竟是甚麼,而我又該如何剖析他。
  對於哲學上的真實與知識,感覺離生活經驗好遠好遠,好像一些抽象概念,像是數學題一樣一步步推演,卻又感覺難以於生活中實踐。或許對於我們所處的社會,這樣的探討方式可以像一本教科書,雖然不一定學以致用,但至少給了我們一個範式,去釐清我們接觸的種種,或至少能掌握住某種脈絡。雖然不能就此之後如判官般劃定真假,但至少在面對別人的"信仰"時,可以給出自己為何所想的理由。

參考資料:

crush course philosoph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3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水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哲學課筆札 動機   在過去曾經借《平穩世代的韋駄天們》淺淺的討論關於真實,但受限於能力,對於許多觀念的釐清與使用不甚精確,也僅止步於信仰(belief)層面。今天將試圖重新以哲學的角度,用更嚴謹的方式去討論何謂真實、如何建立,以及如何知曉(know)。 前言 真實
  完試,2:40,原本想和會考結束時一樣,喊一聲“辛苦了”,卻發現聲音卡在喉嚨,無法出現。自己或多或少也有察覺,結束,已經不再是逍遙的開始。   回到休息室,身體飄飄然的,卻仍擺脫不了地心引力。中午的時候知道營隊取消,已經不需要趕上台北了。不再趕時間了。
  機械鍵盤,是百家爭鳴的3C界中的勁旅,最早由Cherry公司所設計,基本的工作原理為在每個鍵帽下設置獨立的「軸」,並藉由按鍵按下的物理觸發,使開關開啟或關閉,進而產生電子訊號。因為機械鍵盤必須按下軸的設計,使得鍵盤有獨特的段落感與吵死人的鍵盤聲,在當時剛結束打字機時代的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在土中潛伏十七年,破土,化蛹,而後鳴放,齊聲震懾世人,如狼之長嗥,又如群鶴起舞,卻在數日之內化歸塵土。我彷彿在十七年蟬的生命中看見了自己。
  一朝起手腳略有冰冷,日曆上的「冬至」提醒著今日將是最冷的一日——只不過十四節氣似乎在渡江後有些水土不服——著上外衣,不需要鋪張的大衣,通學路上沒有積雪。 南臺灣的冬還是有點寒,但人情是暖的。
  上週說道真實因為相信而存在,而我們可能永遠無法企及意義上的真實。那麼,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客觀的事實存在?而如果我們的真實用信仰建構,又如何去看待他人所認同的世界?最後,當信仰與現實對撞,除魅之後,我們還留下甚麼?
#哲學課筆札 動機   在過去曾經借《平穩世代的韋駄天們》淺淺的討論關於真實,但受限於能力,對於許多觀念的釐清與使用不甚精確,也僅止步於信仰(belief)層面。今天將試圖重新以哲學的角度,用更嚴謹的方式去討論何謂真實、如何建立,以及如何知曉(know)。 前言 真實
  完試,2:40,原本想和會考結束時一樣,喊一聲“辛苦了”,卻發現聲音卡在喉嚨,無法出現。自己或多或少也有察覺,結束,已經不再是逍遙的開始。   回到休息室,身體飄飄然的,卻仍擺脫不了地心引力。中午的時候知道營隊取消,已經不需要趕上台北了。不再趕時間了。
  機械鍵盤,是百家爭鳴的3C界中的勁旅,最早由Cherry公司所設計,基本的工作原理為在每個鍵帽下設置獨立的「軸」,並藉由按鍵按下的物理觸發,使開關開啟或關閉,進而產生電子訊號。因為機械鍵盤必須按下軸的設計,使得鍵盤有獨特的段落感與吵死人的鍵盤聲,在當時剛結束打字機時代的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在土中潛伏十七年,破土,化蛹,而後鳴放,齊聲震懾世人,如狼之長嗥,又如群鶴起舞,卻在數日之內化歸塵土。我彷彿在十七年蟬的生命中看見了自己。
  一朝起手腳略有冰冷,日曆上的「冬至」提醒著今日將是最冷的一日——只不過十四節氣似乎在渡江後有些水土不服——著上外衣,不需要鋪張的大衣,通學路上沒有積雪。 南臺灣的冬還是有點寒,但人情是暖的。
  上週說道真實因為相信而存在,而我們可能永遠無法企及意義上的真實。那麼,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客觀的事實存在?而如果我們的真實用信仰建構,又如何去看待他人所認同的世界?最後,當信仰與現實對撞,除魅之後,我們還留下甚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事實、觀點、立場及信仰-思考的底層邏輯,並強調事實的客觀性以及觀點、立場、信仰等的主觀性,透過這些概念來反思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事實、觀點、立場及信仰-思考的底層邏輯,並強調事實的客觀性以及觀點、立場、信仰等的主觀性,透過這些概念來反思自身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