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爸媽決定你的大學志願吧!

2024/03/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來源:網路圖片
  無論是大學學測,還是分科測驗,成績公布後,最重要的事,莫過於選填志願。選擇志願,老師們常常建議,要不跟著自己的「興趣」走,要不隨著自己的「能力」下手。然而,我今天要告訴大家,以上這些建議都是錯的!
  學生總覺得自己已經滿18歲了,為什麼選志願還要看家長臉色?或者自己可以打工負擔學費,為什麼不能讀這個科系?這種親子間為了志願而齟齬的事情,每年上演。學生有理想性,家長有現實性,誰對誰錯呢?
  一開始,我就想直接講結論:「比爾蓋茲可以選,但你不行」,所以選志願,還是得「看」家長臉色!
  選填志願時,固然要考量到自己的「興趣、能力」,或是「考試的成績」,甚至深謀遠慮者,還會考慮到就業的「未來性」。不過,這些對我來說,都不是選填志願的第一考量與重點。
  「蛤~這麼老派喔」你心中一定浮現這個OS。但是,真的不是我老派,而是你沒有完整考量自己的SWOT。什麼是SWOT?S是「優勢 (Strength)」 ,W是「弱勢(Weaknesses)」,W是機會 (Opportunities),T是威脅 (Threats)。以選填志願來說,S、W兩者分別是針對自身的優點與缺點來思考科系與自己興趣能力的適應性,屬於內部性考量。O、T兩者則是外在就業環境、科系未來性等等,屬於外部性考量。
  然而,我們使用SWOT分析時常常有個盲點,就是只考慮S、W(諸如:興趣、能力),或是O、T(諸如:就業市場、發展前瞻性)。發現問題了嗎?沒有錯,我們沒有系統性的整體思考,而是單打獨鬥式的,也就是說沒有將S、W、O、T綜合在一起衡量後,才做出決定。
  社會學家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社會資本」,是一種透過社會網絡來動員的資源或能力的總和。支持此論點的美國社會學家Coleman主張個人在現實社會中,與其他人會形成某些連結關係,即所謂「社會網絡」。社會資本會透過社會網絡可能運用或實際運用的資源,將這些關係動員起來,以促成個人目標的實現。是以,家庭背景看似「內部性考量」,其實又包含著「外部性考量」,符合我說的「系統性的整體思考」。
  「家庭的背景」往往決定你的「風險承受度」,風險承受度又會決定你所做的任何選擇。
  時常聽媒體分享比爾蓋茲跟巴菲特的致富故事,學生也常拿此項例子說嘴。比爾蓋茲大學輟學,成為微軟創辦人,寫下人類科技史的新頁。巴菲特以其優越的眼光,成為投資之神。
  不過,媒體沒有說的是,他們都不是白手起家!不是白手起家!不是白手起家!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
  比爾蓋茲的父親,是西雅圖著名的律師,曾經擔任華盛頓州律師協會的總裁。母親更厲害,是全美國「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 of America)第一位女性主席,三十五歲的時候就出任華盛頓州第一州際銀行(First Interstate Bank),也當過西雅圖KIRO廣播電視台、太平洋西北貝爾電話等公司的董事。這位商場女強人,協助了她的兒子比爾蓋茲得到IBM的合約,成了微軟公司致勝的契機。
  至於巴菲特,父親霍華.巴菲特(Howard Homan Buffett)是聯邦眾議員,也在大崩盤後的一九三一年創設自己的證券公司。正因為父親的這層關係,工作繁忙的高盛董事長還會特別照顧當年的小巴菲特呢!
  我要說的是,自己的努力與天份固然重要,但是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同樣不可小覷。如果沒有媽媽,比爾蓋茲再優秀,也不容易獲得IBM的青睞;沒有爸爸,巴菲特也很難在金融業界一窺堂奧,進而培養了其敏銳精準的投資眼光。
  最後,分享一個關於台灣的小故事。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許多人稱他是白手起家,當年被經營之神王永慶趕出台塑集團,可是,我們要思考一件事,創業固然有自己的天賦才能,但所需的人脈、金脈等資源,如果大家沒有看在他是王永慶兒子的身分,會這麼輕易就幫助、協助他嗎?
  因此,選填志願,當然不能只有理想(夢想)與現實(社會需求)的二分法,而是要試著「系統性的整體思考」,斟酌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家庭背景)。對高中生而言,確實不容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2會員
87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