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含有「人際」共 59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src
src
真然-avatar-img
2025/04/02
讚👍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2
真然 謝謝
在二月份世貿國際書展的「閱讀聊樂KEY」說書見面會裡介紹了幾本書,其中兩本分別為《人生升級的晨間習慣》與《人生升級的夜間習慣》,那天主持人小翔在現場詢問大家,有沒有書友會在每天晚上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包包?記得當時只有少數幾個人舉手,其中一個就包含我……   其實我在年紀較小的時候是很隨性的,常常只
Thumbnail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國王 K-avatar-img
2025/03/30
一邊需要右手一邊又想砍掉右手的感覺🤔 朋友變成不明的利害關係的感覺🤔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30
國王 K 人世就是複雜,世事就是難料。
我距離成為一名「素人作家」還有很長的距離,近一年多,在公餘之暇,寫了近三百篇文章。其中有兩個主題,分別是八十篇的《職海浮沉 - 雲層裡的風暴》 (十一萬字)和六十六篇的《隱形經營者》 (十萬字),完成了單一時間跨距的劇情或是故事集。 剛開始寫作時,我清楚的定位,就是寫自己。也就是說,人生第一遭
Thumbnail
時光-avatar-img
2025/03/19
恭喜出書!很有恆心毅力啊! 我認為斑爛無比也好,平淡無奇也罷,無論是何種人生,「沒有人是容易的」。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9
時光 說得很對,每人都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也必然都精彩。✌
過往的人事,彷彿一場夢。 在那裡,還有快樂。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真然-avatar-img
2025/03/12
真的非常的不簡單!除了不斷的建立與調整防火牆,有效應變危機之外,內部能團結一心,外部不斷強化「網絡」即時掌握資訊,宛如打仗一般。 讀著您的文章,想起前兩天的新聞,新任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用曲棍球賽,比喻將與美國的貿易。雖然這是他表達堅硬立場的言論,然而我也從文章中看到您的堅毅與決心。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2
真然 軍校學生和戰場士兵最大的差別是,置身槍林彈雨中,心理素質和反應,差異非常大。重點是經歷,多數人都行的。✌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蒔緣-avatar-img
2025/03/09
有人喜歡訓練別人自己前行,有人喜歡帶頭讓後面的跟著往前走;只要管理方法用得妥當,沒有最好的與最失敗的,只有放任擺爛才是最糟糕的。畢竟大師級的管理方法多之又多,但想要引來做為借鏡,還要考慮公司規模、所在地的民俗風情、以及不同行業的遊戲規則差異等等,不是嗎?這是我的看法啦!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0
蒔緣 說得很對,戲法人人會變,只是巧妙不同而已。
為什麼我們總是遇到情緒衝突? 日常生活中,衝突無所不在。你是否也常與同事、同學、朋友及家人發生情感衝突?甚至往往在事後陷入自我糾結? 這篇文章將會探討「三種成因」,理解衝突背後的原因,以便更好的應對衝突,從情感的困境當中解脫。
Thumbnail
與經銷品牌上游重新形塑的雙邊關係,幾乎可以確定,那和我的上一次歐洲行有直接關係。我向他們的最高層揭露了他們員工在市場的離譜作為,最重要的是,我的訴求有機會得到接納。因而,原廠總公司高層勢必做了完整的調查,應該也驗證了我的各項指控,因而有了後來的大幅度政策修正。 從已經發生的表面狀態來看,它是產
Thumbnail
共存才有辦法把市場做大 獨佔 除非是民生必需品 不然一有問題 很容易就被其他取代 眼光要放遠一點啊~~~
安立格-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6
林燃(創作小說家) 所言甚是👍
權威者如何可以不費成本策動你,就是當你把對方應該思考的題目內化到覺得自己應該盡一份責任的時候。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