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覺察

含有「內在覺察」共 5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重新學會安靜,是我走進內觀前三天的挑戰。這段期間,我沒有經歷「平靜」的感覺,卻在痛、雜念與飢餓之中,看見了自己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混亂與壓抑。這篇文章,是寫給你:可能也常感覺「腦袋停不下來」、「明明很累卻沒辦法放鬆」的你。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很想暫停一下,但卻不知道怎麼離開?我報名內觀,單純只是因為我真的撐不住了。不是為了追求平靜,而是想要喘口氣,從工作、訊息、社交裡退一步。這篇是我準備進入十日內觀時的狀態——焦慮、不確定、想逃又捨不得放。不是修行,只是人類需要安靜一點。
Thumbnail
這陣子因某些議題時不時陷入覺得自己亂糟糟的低落狀態,但今天因客人的暖心及真誠回饋,似乎有了更多的勇氣與動力。 也突然讓我發現,不只是客人會抱持著期待,連我自己,是不是也對對方抱有既定期待呢? 期待很正常,也激勵著自己持續調整修正,但過度期待,容易放大了挫敗的感受,或看不清事件的真相;
在療癒音樂會當中,最後大家圍坐成一個圓的分享圈,我被場域內流動與真誠的情感深深觸動。其中一位參與者Anne的分享,讓我很有共鳴。 一直以來,在一些活動中,每當看到其他人手舞足蹈地分享內心的某些悸動、情緒滿溢地分享體驗到的感受,或是敏銳地敘述某些感官的細微變化,我都會不禁覺得:
愛自己不一定是表面上的行動,更核心的是—自我接納。 什麼是「愛自己」呢?也許這三個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卻仍會對其感到困惑,甚至認為就是某些「外在行動」的理由。 吃一頓好料算愛自己嗎?運動健身是愛自己嗎?買一個昂貴的包犒賞自己是愛自己嗎?……
「在近千次的聲音療癒工作中,高爾登遇過各式各樣抱持不同想法、願望的人來參加活動。有的人想改善身體疾病、有些人想改善親子關係、有人想賣房賣車……在一個活動中,怎麼能同時滿足這些各式『需求』呢?他說,我不是魔法師,更不能說聲音療癒萬事皆能,參加者除了設定自己的意念、許願之外,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課是,要
「我無法解釋自己的感覺,」小小龍說。 大熊貓笑了。 「沒關係,語言本來就對應不了萬事萬物。」
「什麼動靜也沒有。」小小龍說。 「也許,」大熊貓說, 「事情正在默默地醞釀。」 "Nothing is happening," said Tiny Dragon. "Maybe," said Big Panda, "it's happening underneath first."
忘了是上個月還是上上個月的讀書會,和兩位夥伴聊了不少內心的感觸,關於原生家庭、關於自己。 在彼此互相分享各自家庭所遇到的處境及所造就的個人模式與困境時,我不禁脫口而出:「我們感覺都好需要心理諮商喔,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病(創傷或傷痛),只是程度的差別。」
他人的確沒有義務承擔自己的情緒與心理垃圾,但其實很多時候,單單只是敘述情境,就有機會得到不一樣的見解,甚至有些課題能獲得共鳴,支持到彼此吧。我想,這跟無病呻吟以及一味地傾倒還是有點不太一樣的。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