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十日記|EP2.靜不下來的我,如何開始練習慢下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重新學會安靜,是我走進內觀前三天的挑戰。 這段期間,我沒有經歷「平靜」的感覺,卻在痛、雜念與飢餓之中,看見了自己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混亂與壓抑。這篇文章,是寫給你:可能也常感覺「腦袋停不下來」、「明明很累卻沒辦法放鬆」的你。

進入靜坐的第一天,身體與思緒都坐不住

內觀從第一天清晨四點的鐘聲開始,每天將近十二小時的靜坐,沒有手機、沒有講話、沒有外在干擾,只剩下自己。

雖然我早知道內觀會不輕鬆,但第一天的身心反應,仍讓我措手不及。

禁語對我不難,我平常就習慣自己一個人。但靜下來之後,反而是腦海裡的聲音一個接一個。小劇場連播、代辦事項的回顧、沒說出口的話、過往對話的重播,輪番上演。

而身體呢?根本坐不住。

  • 左側臀部 20 分鐘後就開始隱隱作痛
  • 肩背緊繃、下背發麻
  • 每坐一會就換姿勢,仍舊焦躁難耐

專注練習從「人中到鼻尖」的三角區域開始。看似簡單的觀呼吸,實際上卻像在跟一顆不斷被丟遠的球玩傳接:丟出去的是注意力,撿回來的,也是自己。

安靜,反而讓雜念放大

前三天的禪堂幾乎沒有聲音,除了偶爾椅子摩擦地面的聲音,或肚子咕嚕叫。但我的內心卻嘈雜不已。

我曾經以為,自己有靜心冥想經驗,應該能比較容易進入狀況。但內觀完全不同:沒有引導、沒有儀式、沒有音樂,只有自己與身體的所有感覺正面對決。

我發現很多回憶開始浮現,那些早以為被我「處理好」、「不重要」的事,竟然這麼深地卡在身體的某處。有些畫面甚至來自童年或青少年時期。我沒有刻意去挖掘,但它們自己冒出來了。

於是我選擇:「那就讓它們來吧。」 讓腦袋跑完該跑的場景、讓心裡補說那些來不及出口的話,也是一種清理。

這也是我第一次深刻體會葛印卡老師所說的:「一念生,一念滅。」 不評價、不介入,只是看見,然後讓它離開。

飢餓,是我不曾好好感受的訊號

除了痛與思緒,我最強烈的感受竟然是——餓。

平常的我,工作一忙就常常不吃飯,甚至對餓沒什麼感覺。但在這裡,因為沒有任何外界干擾,我第一次這麼清楚地知道:「我餓了。」

在內觀中心的生活被極度簡化:

  • 一張床、一條被子、幾件衣服
  • 時間規律、餐食健康
  • 沒有手機、沒有社群、沒有分心

吃飯時間變成一場深度覺察練習。沒有人說話,每個人默默打菜、咀嚼、品嘗。我甚至重新認識了「食物的味道」——原來它一直在,只是過去我沒在聽它說話。

吃飯變成另一場靜心練習,也是一種身體的學習。

你會發現,其實自己需要的東西不多,只是我們習慣被大量的刺激、選擇和訊息填滿,早就遺忘了「滿足」這件事,是可以從簡單裡來的。

不對眼、不說話,每個人專注與自己相處

在這裡,幾乎沒有人交談,也不會對眼。 大家默默進禪堂、靜靜坐下,或安靜地在走道上步行,連燥動也要溫柔地過。

這樣的氛圍一開始會讓人不習慣,但很快地你會理解——這其實是給彼此最深的尊重: 讓每個人都能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

這三天不是輕鬆的旅程。 但它是我與自己真正對話的開始。 它不是安靜的三天,卻讓我學會了什麼是「慢」。

對習慣快速與高壓的我來說,這樣的慢,不只是身體上的停下來,更是重新學會「看見自己還在呼吸」的那份存在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hosname的煦光之森
1會員
17內容數
我是whosname,一位熱愛觀察生活、用文字與香氣連結內心的分享者。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片未被探索的「邊界」, 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對自我的覺察與實踐。 這裡是我的煦光之森|洞察的瞬間|平衡的步伐|界限的藝術 生活,是一場不斷認識自己的旅程。在每一個當下,感受成長的力量 。
2025/04/10
當內觀課程進入第四天,我迎來了最具挑戰的轉捩點——堅決靜坐。一小時不動的練習,讓我真正面對身體的疼痛與內在的抗拒,也讓我學會了觀察、承受,而不是逃避。從最初的懷疑與不耐,到能夠在雜音與不適中回到當下,我開始明白:覺察不等於排斥,平等心不等於冷漠,而是允許一切感受發生,卻不再被它牽著走。
Thumbnail
2025/04/10
當內觀課程進入第四天,我迎來了最具挑戰的轉捩點——堅決靜坐。一小時不動的練習,讓我真正面對身體的疼痛與內在的抗拒,也讓我學會了觀察、承受,而不是逃避。從最初的懷疑與不耐,到能夠在雜音與不適中回到當下,我開始明白:覺察不等於排斥,平等心不等於冷漠,而是允許一切感受發生,卻不再被它牽著走。
Thumbnail
2025/04/06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很想暫停一下,但卻不知道怎麼離開?我報名內觀,單純只是因為我真的撐不住了。不是為了追求平靜,而是想要喘口氣,從工作、訊息、社交裡退一步。這篇是我準備進入十日內觀時的狀態——焦慮、不確定、想逃又捨不得放。不是修行,只是人類需要安靜一點。
Thumbnail
2025/04/06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很想暫停一下,但卻不知道怎麼離開?我報名內觀,單純只是因為我真的撐不住了。不是為了追求平靜,而是想要喘口氣,從工作、訊息、社交裡退一步。這篇是我準備進入十日內觀時的狀態——焦慮、不確定、想逃又捨不得放。不是修行,只是人類需要安靜一點。
Thumbnail
2025/03/21
在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的意識重塑課程中,我看見了自己長期以來忽略自我照顧、低估自我價值的模式。雖然我喜歡自己,卻常因外界評價而動搖,甚至壓抑內在的情緒與聲音。透過角色比對與情緒釋放練習,我開始學習表達「不被尊重」的真實感受,理解表達並非為了改變他人,而是為了與自己和解,重新肯定自身的價值與存在。
Thumbnail
2025/03/21
在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的意識重塑課程中,我看見了自己長期以來忽略自我照顧、低估自我價值的模式。雖然我喜歡自己,卻常因外界評價而動搖,甚至壓抑內在的情緒與聲音。透過角色比對與情緒釋放練習,我開始學習表達「不被尊重」的真實感受,理解表達並非為了改變他人,而是為了與自己和解,重新肯定自身的價值與存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繁忙帶來的無力感,怎麼辦? 經歷了上半學期後,筆者即將面對多個專案和國際合作,這些大多都是首次嘗試。如何在每次面對新活動或新專案時,減壓並保持冷靜,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筆者發現,「放空」有時候確實很重要,儘管這看似與繁忙的日程相矛盾。當時間緊迫時,休息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然而正是在這些時刻,我們需
Thumbnail
繁忙帶來的無力感,怎麼辦? 經歷了上半學期後,筆者即將面對多個專案和國際合作,這些大多都是首次嘗試。如何在每次面對新活動或新專案時,減壓並保持冷靜,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筆者發現,「放空」有時候確實很重要,儘管這看似與繁忙的日程相矛盾。當時間緊迫時,休息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然而正是在這些時刻,我們需
Thumbnail
前幾年,生活上有很多辛苦的事情。 那陣子很常進行塔羅諮詢,有天諮詢老師告訴我,我的內在其實很焦慮,沒有辦法好好休息。 但那時候我實在一頭霧水,完全沒有發現,想說奇怪明明每天在家裡睡很久,怎麼會沒有休息? 後來開始上課學習後,逐漸學習到自我覺察,才懂老師的意思,我的身體長期呈現很緊繃的
Thumbnail
前幾年,生活上有很多辛苦的事情。 那陣子很常進行塔羅諮詢,有天諮詢老師告訴我,我的內在其實很焦慮,沒有辦法好好休息。 但那時候我實在一頭霧水,完全沒有發現,想說奇怪明明每天在家裡睡很久,怎麼會沒有休息? 後來開始上課學習後,逐漸學習到自我覺察,才懂老師的意思,我的身體長期呈現很緊繃的
Thumbnail
運用九大技巧駕馭焦慮,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Thumbnail
運用九大技巧駕馭焦慮,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長大, 其實就是接納和體認所有情緒容量的練習。 放過自己, 嘗試擁抱自己的每個面向, 也許就能釋懷: 原來這就是...... 邁向成長之路的感覺呀!
Thumbnail
長大, 其實就是接納和體認所有情緒容量的練習。 放過自己, 嘗試擁抱自己的每個面向, 也許就能釋懷: 原來這就是...... 邁向成長之路的感覺呀!
Thumbnail
認識自己的身心系列4之3
Thumbnail
認識自己的身心系列4之3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