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日記|EP3.堅決靜坐——痛苦的轉捩點,也是真正看見自己的開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從第四天開始,內觀課程進入一個重要的轉折:堅決靜坐(Adhiṭṭhāna)。這是一種更深層的練習,意思是在某些時段的靜坐中,不改變姿勢、不移動身體、不睜開眼睛、不離開禪坐。

對初學者而言,這是一項極大的挑戰。也是許多學員開始真正面對痛苦與內在慣性的關鍵時刻。當我第一次聽到「堅決靜坐」的說明時,我內心馬上皺眉:我真的做得到嗎?

靜坐20分鐘我都覺得難受了,現在要我一小時不動,怎麼可能?

在內觀中心鐘聲代表時間

在內觀中心鐘聲代表時間

身體的痛,是抗拒開始的地方

其實從第三天開始,我左側臀部只要坐著超過20分鐘就會隱隱作痛。肩膀緊、背也酸,這些都靠不斷調整姿勢來緩解。

但堅決靜坐,不能再這樣了。只能選擇正面迎上去。

那天,我試著讓自己不動地坐滿一小時。比起前三天可以自由換姿勢,這段時間顯得更漫長、更難熬。

原本以為會有某種「突破」,但實際上更多的是:不舒服、分心、想逃離

那種感覺像是被困住一樣。

但也是在這樣的限制中,我才第一次真正地觀察「痛」是什麼。

我們的指導轉向全身掃描,從呼吸三角區轉向全身的每一處部位,訓練將注意力一點一滴帶過去。

你會開始發現:

  • 頭皮緊繃
  • 肩膀有壓力
  • 小腹總是收不回來
  • 腿沒力、臀坐不穩

身體一直都在說話,只是我們以前沒聽見。身體不只是承擔,它也一直在支持你承受一切。

注意力像球一樣不斷丟出去,又再一次次拉回來,這是堅決靜坐最深層的訓練。

環境的干擾,反而變成一種修煉

我所在的內觀中心位於嘉義一間學校旁邊,是臨時的內觀中心。並不在偏遠的山區或郊區,進了一扇門之後,

白天到晚自習時間都有鐘聲、學生講話聲,周五下午甚至傳來社團練習蕭亞軒《愛的主打歌》的旋律。

剛開始我有點不滿:「這樣的環境真的適合靜坐嗎?」

但我後來發現:這正是一種訓練。

因為離開內觀中心後,我們回到的,不會是完全寧靜的空間,而是喧囂的現實生活。

這些干擾,正是學習在雜音中維持清明的機會。

我開始不再抗拒那些聲音,也不再用它們當藉口,而是提醒自己:「我能不能在當下,選擇回到自己?」

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從抗拒疼痛,到感謝疼痛

我曾經非常討厭這種不適感。但在一次次與它們共處後,我開始轉念:

這些疼痛,其實提醒了我:「你還活著,你的身體還在回應。」

於是,我開始練習用一種溫柔的心情去看待它們,甚至感謝它們。

  • 感謝我的臀部,支撐我這些天的努力
  • 感謝我的腿,即使發麻也沒讓我倒下
  • 感謝我的肩膀,一直承受我不曾釋放的壓力

這些不適,讓我不再只是靠意志力硬撐,而是學會了:「在不動的當下,你還能選擇用什麼心看待它?」

堅決靜坐,不只是坐不動,更是學會不逃跑

這一階段的練習,對我來說是一種轉捩點。

不是因為我坐出了什麼靈性突破,而是我學會了一件事:

不是每一次的不舒服都需要馬上解決。

有些情緒與感受,是可以「先看著它存在」,等它自己過去。

堅決靜坐教會我的,是與自己的不舒服共處。

這樣的訓練,不只幫助我靜坐,也悄悄影響了我日後面對焦慮、疲憊、工作壓力的方式。

內觀第四天,我真正開始理解: 所謂平等心,從來不是沒有感覺,而是有感覺,也不急著反應。

這一刻,我覺得自己好像慢慢懂了,什麼叫「不逃跑的覺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hosname的煦光之森
1會員
17內容數
我是whosname,一位熱愛觀察生活、用文字與香氣連結內心的分享者。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片未被探索的「邊界」, 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對自我的覺察與實踐。 這裡是我的煦光之森|洞察的瞬間|平衡的步伐|界限的藝術 生活,是一場不斷認識自己的旅程。在每一個當下,感受成長的力量 。
2025/04/08
重新學會安靜,是我走進內觀前三天的挑戰。這段期間,我沒有經歷「平靜」的感覺,卻在痛、雜念與飢餓之中,看見了自己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混亂與壓抑。這篇文章,是寫給你:可能也常感覺「腦袋停不下來」、「明明很累卻沒辦法放鬆」的你。
Thumbnail
2025/04/08
重新學會安靜,是我走進內觀前三天的挑戰。這段期間,我沒有經歷「平靜」的感覺,卻在痛、雜念與飢餓之中,看見了自己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混亂與壓抑。這篇文章,是寫給你:可能也常感覺「腦袋停不下來」、「明明很累卻沒辦法放鬆」的你。
Thumbnail
2025/04/06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很想暫停一下,但卻不知道怎麼離開?我報名內觀,單純只是因為我真的撐不住了。不是為了追求平靜,而是想要喘口氣,從工作、訊息、社交裡退一步。這篇是我準備進入十日內觀時的狀態——焦慮、不確定、想逃又捨不得放。不是修行,只是人類需要安靜一點。
Thumbnail
2025/04/06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很想暫停一下,但卻不知道怎麼離開?我報名內觀,單純只是因為我真的撐不住了。不是為了追求平靜,而是想要喘口氣,從工作、訊息、社交裡退一步。這篇是我準備進入十日內觀時的狀態——焦慮、不確定、想逃又捨不得放。不是修行,只是人類需要安靜一點。
Thumbnail
2025/03/21
在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的意識重塑課程中,我看見了自己長期以來忽略自我照顧、低估自我價值的模式。雖然我喜歡自己,卻常因外界評價而動搖,甚至壓抑內在的情緒與聲音。透過角色比對與情緒釋放練習,我開始學習表達「不被尊重」的真實感受,理解表達並非為了改變他人,而是為了與自己和解,重新肯定自身的價值與存在。
Thumbnail
2025/03/21
在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的意識重塑課程中,我看見了自己長期以來忽略自我照顧、低估自我價值的模式。雖然我喜歡自己,卻常因外界評價而動搖,甚至壓抑內在的情緒與聲音。透過角色比對與情緒釋放練習,我開始學習表達「不被尊重」的真實感受,理解表達並非為了改變他人,而是為了與自己和解,重新肯定自身的價值與存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幾年,生活上有很多辛苦的事情。 那陣子很常進行塔羅諮詢,有天諮詢老師告訴我,我的內在其實很焦慮,沒有辦法好好休息。 但那時候我實在一頭霧水,完全沒有發現,想說奇怪明明每天在家裡睡很久,怎麼會沒有休息? 後來開始上課學習後,逐漸學習到自我覺察,才懂老師的意思,我的身體長期呈現很緊繃的
Thumbnail
前幾年,生活上有很多辛苦的事情。 那陣子很常進行塔羅諮詢,有天諮詢老師告訴我,我的內在其實很焦慮,沒有辦法好好休息。 但那時候我實在一頭霧水,完全沒有發現,想說奇怪明明每天在家裡睡很久,怎麼會沒有休息? 後來開始上課學習後,逐漸學習到自我覺察,才懂老師的意思,我的身體長期呈現很緊繃的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在第十三週,作者分享了靜心的心得。作者認識到,靜心不僅是專注呼吸,而是擴展到觀察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初步練習從身體感受開始,探索背後隱藏的情緒。 靜心時不要評判思緒,而是觀察感受。作者意識到,過度正向樂觀反而忽略真實自我。面對自我並不容易,但要有勇氣去感受,透過學習發現並陪伴情緒。
Thumbnail
在第十三週,作者分享了靜心的心得。作者認識到,靜心不僅是專注呼吸,而是擴展到觀察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初步練習從身體感受開始,探索背後隱藏的情緒。 靜心時不要評判思緒,而是觀察感受。作者意識到,過度正向樂觀反而忽略真實自我。面對自我並不容易,但要有勇氣去感受,透過學習發現並陪伴情緒。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不論是來自於生活的壓力、工作的負擔或是時間的緊迫,長期的壓力狀態將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本文以個人經歷為例,探討如何透過打坐來釋放壓力,並分享在中文初級禪訓班中的三個收穫。
Thumbnail
不論是來自於生活的壓力、工作的負擔或是時間的緊迫,長期的壓力狀態將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本文以個人經歷為例,探討如何透過打坐來釋放壓力,並分享在中文初級禪訓班中的三個收穫。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和充滿壓力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放鬆並重新連結內在寧靜的地方。沉浸式靜觀工作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體驗和探索靜觀的空間。這種工作坊不僅讓我們學習和實踐靜觀技巧,還能帶來許多其他的好處和啟發。 培養專注力和創造力:沉浸式靜觀工作坊注重培養專注力。透過各種靜觀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和充滿壓力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放鬆並重新連結內在寧靜的地方。沉浸式靜觀工作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體驗和探索靜觀的空間。這種工作坊不僅讓我們學習和實踐靜觀技巧,還能帶來許多其他的好處和啟發。 培養專注力和創造力:沉浸式靜觀工作坊注重培養專注力。透過各種靜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