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
含有「博愛座」共 8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TKmanTW 的 沙發
2025/08/07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十三條修正案:從博愛座到優先席的社會共融轉型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十三條修正案近期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通過,針對大眾運輸工具的「博愛座」改為「優先席」,並將優先乘坐對象從「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擴大為「身心障礙者或有其他實際需要者」。此修法不僅回應近年博愛座爭議引發的社會對立,更試圖透過更具包容性的制度設計,促進台灣社會
#
身心障礙者
#
優先席
#
博愛座
喜歡
留言
默默書店
2025/07/06
默默讀好書|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善良是一種選擇,但不該等同於妥協或吃虧;缺乏原則的善良,只會委屈自己,慣縱他人。本文以自身經驗及《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一書,闡述善良的界線與智慧,並分享五個啟發:善良不等於軟弱、善良需要智慧、學會說「不」、保護自己的利益、善良應該有鋒芒。
#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
善良
#
博愛座
7
9
逆轉莎拉
2025/07/06
1
通常人們利用的,就是他人的善良😂。 如果我是你,我都會作出同樣選擇,那很正常。 外國文化比較好,沒有道德綁架。在英國公車上地鐵上,優先座很多人(不論有沒有需要)都照座不誤 。 到有需要人仕出現時,自然會有人讓座(出於自發性)。不讓座其他乘客也不會說什麼或指三道四。
1
默默書店
發文者
2025/07/07
喜歡
逆轉莎拉 法律或規範只是人性道德的最底線,真正的良善是發自內心的付出。但是,在台灣設定了許多「規則」,卻成為社會對立及道德綁架的工具!(喜歡妳的舉例😊,那就是日常的自然而然。)
喜歡
Donna的文字沙龍
2025/06/30
《從博愛到優先:語言裡的公共倫理》
最近,台鐵將車廂內的「博愛座」改名為「優先座」的新聞,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這樣的改變,乍看之下只是語詞上的微調,但對我來說,這背後牽動的,是我們社會對「禮讓」這件事的重新理解。 「博愛座」這個詞,有著理想主義的色彩。它呼籲一種普遍的愛與關懷,但有時候,那種愛像是一種不容拒絕的道德訴求。你若年輕
#
博愛座
#
語言
#
方格新手
喜歡
留言
入字機奴的瘋狂列印
2025/06/17
克莉絲汀(十五)的「搏」愛座
無差別級格鬥王者的寶座「博愛座」永遠不會從人類的公眾交通史中消失
#
科幻
#
反烏托邦
#
諷刺
2
留言
靜水流金.靜靜說生活
2025/06/17
《讓座,是禮貌,不是義務》
這兩天,青蘿看到一則令人難過的新聞: 一位國中孩子在公車上,因沒有讓座而被一位約五、六十歲的婦人當眾痛罵,甚至蹲著哭了起來。更令人心寒的是,這名婦人不僅口出惡言,還拿起手機錄影,聲稱自己是「在幫忙教育孩子」。 看著孩子無助落淚的模樣,我心裡非常不捨。 如果今天這孩子是我家的孩子,我想,我會要求
#
讓座
#
教育
#
情緒勒索
4
留言
入字機奴的瘋狂列印
2025/06/15
崩潰的特權
...顯示更多
匿名投票
你覺得誰需要「搏」愛座
太監
公公
閹人
館長
基隆市公車乘客
含 AI 應用內容
#
反烏托邦
#
諷刺
#
社會諷刺
2
留言
胡教練練習
2025/06/13
如何建立有啟發的體系?
《不施壓的領導力》前半節在談人如何成為有啟發的領導者,後半節則是關注環境或團隊如何走向有啟發制度規章。 在做辯論教練時,總是會遇到一些「選人」的困擾。 該選認真的學弟妹上場,還是選聰明的學弟妹上場? 還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偏心」的困擾。 我們選學弟妹上場,是因為他比較主動學習,還是因為他會
4/5
不施壓的領導力
#
思辨
#
領導者
#
辯論
1
留言
Joe Chiao的沙龍
2025/06/01
博愛座與強制罪:別亂用法律羅織罪名
博愛座的爭議,幾乎是台灣社會的常見風景。新聞曾報導,一位年長者與年輕女生因博愛座起爭執,甚至演變成拍攝、指責的場面。有名的網紅律師也公開嗆聲,聲稱「強迫別人讓座可能構成強制罪,違反刑法第304條」。這種說法,在法律上真的站得住腳嗎?
#
博愛座
#
強制罪
#
強暴
2
留言
海穼紀事
2025/05/28
現代詩〈博愛座〉
這是一首充滿意象的現代詩,描寫了不同的人物在車站等車的場景,他們都「站著,望著」,暗示著各自的孤獨與無奈。詩中運用簡潔的語言,卻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空間,值得細細品味。
#
博愛座
#
現代詩
#
文學創作
1
留言
表演|覺察|優化人生
2025/05/25
內心的掙扎:為什麼我們在幫助他人時會猶豫?
你是否曾在街頭看到乞討者而停下腳步,內心浮現「我是不是該給他一點錢?」或在捷運上身體不適,卻在博愛座前猶豫,因為你還不夠老、不夠明顯需要幫助?又或者看見有人蜷縮街頭,你的心不禁一揪,卻也感到一絲無力? 這些念頭與糾結,其實背後蘊含著我們對「責任」、「價值」與「道德」的內在建構。 心理學觀點:社會
#
大腦
#
心理
#
焦慮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