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

含有「專注」共 37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要擁抱專注主義的精髓,我們必須以三個核心真理來取代這些錯誤的假設;它們分別是:「我選擇這麼做」、「只有少數事情真正要緊」、以及「我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不是每件事情」。這些真理能把我們從不必要的牽絆中喚醒,使我們自由地追求真正要緊的事,並讓我們得以達成最高程度的貢獻。
5/5少,但是更好
  接著,作者建議我們「吃真正的食物」。相較於以水果、肉類這些一目了然食物的古人,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在日常裡面總會接觸大量精緻的加工食品。這些食物並非完全不能吃,但它們容易讓我們身體中的血糖忽高忽低,或吸收過多身體不需要、甚至有害的物質。
Thumbnail
  作者的建議是,能在紙上完成的事就在紙上完成。無論是筆記、還是日程表,寫在紙上都可以達到你用軟體想要做到的事情。在紙上,你不需要為了「如何實現」而學習那些軟體的細節操作,你可以隨時在寫字、畫圖、製作表格間切換,讓你的筆記更接近你的真實思考。
Thumbnail
國王 KC-avatar-img
2025/08/13
嗯,我現在就是沒有洞穴可以躲進去🤔🫨
前圖紙-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4
國王 K 如果沒有自己的空間,要保持專注就更困難了
付費限定
這週看了薩古魯的一支影片——他去印度排名第一的醫學院(AIIMS)和學生們對話——非常震撼及深受啟發,我看了兩遍。這篇文和大家分享我的收穫。
Thumbnail
  跑步時,疲憊感總是如影隨形。但其實「疲憊」有很多種情況,譬如腿痠、水分流失、覺得很喘或失去前進的動力。在我們沒有特別注意的情況下,每一種狀態都對我們顯示為「疲憊」,但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其實它們都會有不同的體現。
失敗只有在放棄的那一刻,才成立。 你只是還沒做到,不代表永遠辦不到。
十多年前我們警覺「網路讓人變笨」,如今,《失控的焦慮世代》與《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揭示:手機與科技正在系統性掠奪我們的注意力。這不只是個人自制力的問題,而是被設計好的商業邏輯。書中深入剖析資訊過載、碎片化工作與社群成癮,提醒我們:重建專注力,就是奪回對人生的主控權。
Thumbnail
4/5失控的焦慮世代
你的分心是他們賺錢的燃料!---有感!!媒體天天販賣焦慮,千方百計吸人眼球!
社畜逃脫筆記(小倉鼠) 沒錯,還是看書讀書最實在,自己跟自己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