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能不做不該做的事。」——康德
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刻,我們常常以為,逃避就等於自由。
看劇、滑手機、打遊戲、耍廢……這些行為在當下確實能讓人暫時放鬆,甚至覺得「什麼都不用想」就是最好的禮物。
可是,當螢幕熄滅、當夜深人靜,我們依舊要面對未完成的責任、未處理的問題,還有心裡更深的空洞。
逃避像一場止痛藥,止住了一時的焦慮,卻沒有真正治癒傷口。

逃避帶來的快樂,總是帶著空心感
我們都知道「耍廢」有時候很療癒,但若是一次又一次,會開始感覺自己被困住。就像陷在漩渦裡:越想逃開,卻越被吸得更深。
因為逃避不會讓問題消失,只會讓時間溜走。
而每次逃避過後,迎接我們的不是輕鬆,而是更多的自責:
「為什麼又浪費了一天?」
「為什麼我就是做不到?」
久而久之,我們不僅在現實裡停滯,也在心裡一遍又一遍重複失敗感。
這才是最讓人疲憊的地方。
真正的自由,是能夠選擇「先做再休息」
想要走出逃避的迴圈,靠的不是嚴苛自律,而是「重新排序」。
當我們一次想完成太多事,就會下意識覺得太難,於是乾脆什麼也不做。
但如果告訴自己:「今天只需要完成一件最重要的事」,那種壓力會減少許多。
完成之後,允許自己去休息、去看劇、去做喜歡的事。
這樣的節奏,不僅能讓我們真正放鬆,也能慢慢累積「我做得到」的自信。
自由不是放棄,而是能夠選擇「什麼該先做,什麼可以之後再來」。
一次只專注一件事,才是真正的前進
生活的混亂,往往來自於「同時想太多」。
我們一邊焦慮著工作,一邊又想著人際關係,同時還懊惱自己為什麼不夠自律……
最後腦子太亂,乾脆選擇逃避。
可是,沒有人能同時處理所有問題。
真正能幫助我們前進的方法很簡單:一次只做一件事。
當你專注在一件小小的事情,並且完成它,你就會感覺自己「真的有在動」。
這種微小的推進力,會像滾雪球一樣,慢慢讓你走出停滯。
不用一步到位,重要的是每天都比昨天靠近一點
我們很容易把目標看得太遠,好像一定要一次就達到完美。
但真正能帶來改變的,是那些細小而穩定的行動。
與其告訴自己「我要徹底改變」,不如說:「今天我先做完一件事,再讓自己好好休息。」這樣的循環,看似緩慢,卻能一步步把我們帶到想去的地方。
記住,你不是在和別人比,而是在和昨天的自己同行。
而這樣的前進,就已經很值得驕傲。

📝 重點整理
- 逃避能止痛,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 逃避帶來的快樂總是短暫,之後會留下更多空心感
- 真正的自由,不是放棄,而是能選擇「先做再休息」
- 一次只專注一件事,能幫助你走出停滯感
- 每天比昨天靠近一點,就是在往自己想去的方向前進
💌 小提醒
請不要因為自己偶爾逃避,就覺得自己沒用。
你之所以會想耍廢,不是因為你不努力,而是因為你真的累了。
但請相信,真正能安放你的心,不是無止境的逃避,而是完成一點點事情後,帶著成就感去休息。
這樣的休息才是真正的自由,因為你知道自己正在走路,而不是在原地打轉。
願你溫柔對待自己,不用一次到位,不用馬上完美。
只要願意開始,哪怕只是小小一步,都足以讓你慢慢走向想去的地方。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