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
含有「放縱」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Joe的沙龍
2025/08/31
《道林‧格雷的畫像1945》渴望青春年華,願意向心中惡魔做交易嗎?
改編至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同名作品。講述一名俊美青年道林‧格雷,為了永保青春,向自已的肖像畫許願,卻不料此舉使他逐漸邁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
道林格雷的畫像
#
格雷的畫像
#
青春
7
2
彼得潘
1 天前
1
麥克阿瑟的座右銘: 青春Youth: 青春並不完全是人生的一段時日 它是一種心情 它亦不完全是玫瑰般的香頰或紅唇或軟膝 它是意志的氣質 想像的能力 感情的活力 它生命泉源的新機 青春是勇敢超越了怯懦 冒險意願強過逸樂 這些現象常見於五十歲的人較多於二十歲的人……(部分摘錄) 德 猶太人Samuel Ullman 人道主義 文學家 From Note: https://goo.gl/ScG4Hc
1
翻頁以後
2025/08/11
低潮不是壞事,它是提醒你該修了:別讓自己成為壓抑情緒的悶燒鍋
許多人經歷低潮卻選擇隱忍,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情緒的抒發與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技巧,例如每月一次放縱、寫下情緒、設定情緒停損點、降低習慣標準等,鼓勵讀者接納脆弱的自己,並學會溫柔對待自己。
#
人生
#
崩潰
#
迷茫
1
留言
誠熙聊療
2025/07/31
慾望不是敵人:你其實不是想放縱,而是想逃離某種空虛
真正的自律,不是壓抑慾望,而是選擇更長遠的滿足 你不需要完美生活,你需要的是能夠感覺到活著的自己。 自律並不是叫你什麼都不能做,而是讓你不需要靠這些東西,才能感覺好一點。 當你真正安住在自己心裡時,你就會自然放下一些過度的需求。 不是你逼自己,而是你真的不再那麼需要了。
#
方格新手
#
與自己和解
#
療癒
14
11
做胖人
2025/08/01
2
我今天想吃炸雞,可以嗎😌?
2
誠熙
發文者
2025/08/03
1
做胖人 因為吃東西是最容易的紓壓方式,所以是很正常的~ 可以吃東西+運動+...(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來紓壓,一起做效果更好,沒人說不行🤣
1
松鼠說故事
2025/05/04
「及時行樂」的真諦:拋開放縱迷思,領悟幸福生活的2層智慧
「及時行樂」不是盲目放縱,而是一種深具責任感的生活哲學。本文從親身體悟出發,深度解析「及時行樂」的兩層涵義,讓你活得更踏實、更幸福。
#
方格新手
#
及時行樂
#
活在當下
4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5/02/06
時間、金錢與逆向思考:從查理蒙格到格雷厄姆
要一個人在短時間內揮霍數萬美元而不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放縱警報」是非常困難的。那些財富逐漸累積(而非繼承)而來的人肯定知道這種奢侈的消費行為將為自己帶來怎樣的麻煩。然而,這些人卻有可能在錯誤的投資裡面一下子失去大量的財富。因為當他們做出那個會讓自己失去錢財的行為時,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在「花錢」。
#
前圖紙
#
查理蒙格
#
逆向思考
20
留言
圓滾滾的貓窩
2024/02/27
113/02/27-有鋒芒的善良
我覺得我們的善良還是有價值的,只是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缺乏鋒芒的善良就是一種軟弱。
#
善良
#
鋒芒
#
包容
13
2
希雅Sya
2024/02/28
2
非常認同,小蝦奉行此道,《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很喜歡這本書。
2
圓滾滾的貓窩
2024/02/21
113/02/21-過不去VS過去
別和自己過不去,因為一切都會過去。苦難過後一定有晴天,悲傷過後一定會有歡笑。
#
過不去
#
過去
#
崩潰
14
2
花路教練 筠晴
2024/02/22
2
"難過了就哭出來,不想走就在原地休息一下"貓兒的這句話, 我很有感觸。我們習慣每天笑臉迎人、極盡全力體貼他人,但對自己,往往卻以最殘忍的方式霸凌著:壓抑、內疚、自我批判......其實,自己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那個人,因為唯有自己才能陪我們到最後。謝謝貓兒,用沉穩而有力量的文字,給我新的啟發。
2
飛|風葉夢雪
2024/02/02
愛言說 第十六章 悼情
事已至此,塵埃巳定,但人還是會在不明白,爲何會以眼淚悼洗,像首首情歌的結局一樣,大頌痛苦,悲歌收場。
#
女孩
#
自由
#
放縱
6
留言
Justin Lee的沙龍
2023/12/02
如何滿足慾望,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如果你整天不讀書,不運動,不節制飲食,不節制消費, 不思考,不反省,不自律,不鍛鍊,不奮鬥. 無興趣,無嗜好,沒任何有意義的目標,沒有任何期望. 人生是不會變好的. 多閱讀,多學習,多寫作,立下目標努力. 減少看沒營養的影音短片, 低級的欲望放縱即可獲得, 高級的欲望克制才能得到.
#
自律
#
欲望
#
興趣
4
留言
綠園嬿語的沙龍
2023/10/08
因材施教≠放任為所欲為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念,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長。但是,有的家長卻將其曲解為放任。筆者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澄清,家長不能假藉「因材施教」之名,行縱容與溺愛之實。
#
恐龍家長
#
家庭教育
#
放縱
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