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
含有「矽谷」共 21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2025/09/04
EP96:《從Meta主管到數據公司CEO:一位女性創業家的「不試,不知道」人生》_矽谷阿雅
Meta前主管阿雅,憑藉著「不試,不知道」的勇氣,從矽谷科技巨頭跳槽,到創業初期在倉庫裡打包訂單,最終將公司從服飾租賃轉型為數據公司,並獲得成功。文章分享了阿雅的創業歷程,包含她克服冒牌者症候群、找到商業模式、獲得投資,以及從失敗中學習的經驗。
#
阿雅
#
創業
#
數據
喜歡
留言
Mech muse 智慧新知
2025/08/25
2025 人形機器人高峰會:從倫敦到矽谷,揭開 AI 與機器人的未來藍圖!
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 2025 人形機器人高峰會,從倫敦的熱烈回顧到即將重返矽谷的未來展望,不僅能掌握最前沿的 AI 技術、產業趨勢與投資機會,還能一窺人形機器人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成為改變未來的關鍵力量。
#
機器人
#
人型機器人
#
類人型機器人
1
留言
王薇瑄的沙龍
2025/08/19
發現薇趨勢/99%的省思
2011年秋天,一群抗議者占領紐約祖科蒂公園,發起針對金融資本主義與貧富不均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這場無領袖、無政黨的行動,以「我們是99%」為口號,將對體制的憤怒帶上街頭。雖未撼動結構,卻留下當代最尖銳的註解:當1%掌控一切,其餘人口只能苦撐。
#
矽谷
#
華爾街
#
貧富差距
喜歡
留言
九運科技
2025/08/17
機器人大展、AI假影片、矽谷「996」爭議
AI 世界的最新動態,正同時展現出創新應用與社會挑戰的多重面貌。台灣即將舉辦的機器人大展,聚焦智慧製造與自動化突破;AI生成短片在社群平台掀起流量狂潮,也帶來真實性質疑;而矽谷新創效仿「996」文化,則凸顯產業競逐下的勞動倫理爭議。這是一場關於科技實力、媒體信任與工作價值的三重對話。
#
科技
#
閱讀心得
#
方格新手
喜歡
留言
全球財經專業評論的沙龍
2025/08/10
全球燒腦增關稅,美國藥廠是標配,ABVC集團早早卡位
全球製藥產業版圖因美國加徵關稅而轉向美國本土化,ABVC旗下的Biokey抓住此契機,憑藉其位於加州矽谷的優勢地位及完整的CDMO與CRO服務,成為亞洲藥企進軍美國市場的重要平臺。Biokey的擴建計劃和潛在的IPO,將進一步提升ABVC的市值,並促進臺灣生技產業與美國的合作
#
新藥研發
#
生技產業
#
ABVC
4
留言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8/06
併購的「手術刀」與「生命之水」:從Windsurf案解構AI時代下的兩種極端退出賽局
本文深入剖析Windsurf併購案,探討科技巨頭的收購策略,並提出「併購戰略沙盤」決策框架,協助企業在面對重大資本運作時,能更有效評估風險並做出最佳決策。
#
方格新手
#
Google
#
創辦人
喜歡
1
賈斯伯
發文者
2025/08/07
喜歡
關於 Windsurf 案所揭示的併購抉擇,您更傾向哪一種觀點? [A] 精準變現思維: 認同創辦團隊的選擇。在商場上,能為核心創造者與早期投資人實現利益最大化,就是一次成功的資本操作。 [B] 永續生態思維: 傾向 Cognition 的作法。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在於其完整的團隊、產品與文化,任何決策都應以維護生態系的完整性為優先。 [C] 沙盤推演思維: 跳脫 A 或 B 的單選題。領導者最重要的,不是選擇哪條路,而是先建立一套能評估全局、看清利弊的戰略框架。
喜歡
Emerson 的沙龍
2025/07/29
當矽谷開始996:從中國學來的工作文化,台灣職場能借鏡什麼?
矽谷AI新創採用中國「996」高工時文化引發討論。台灣職場不需盲目模仿,但可借鏡其「結果導向管理」「彈性工時」與「心理健康制度」,打造兼顧效率與福祉的永續工作模式。
#
職場
#
工時
#
責任制
2
留言
IC的沙龍
2025/07/28
創投解密 - 美國經濟與資本市場是熱還是冷
美國經濟與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種看似矛盾、實則交織的狀態:大型科技股持續創高、市場熱錢聚焦人工智慧與戰略科技領域,但新創投資卻低迷保守。再加上利率政策未明、關稅戰再起,以及美中對峙持續推動供應鏈重組,使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處於多重不確定中。身為台灣企業家或投資人,該如何投資美國、制定決策?
#
人工智慧
#
矽谷
#
創投
2
留言
🌿K&K的慢時光 | Kozy Days Together
2025/07/16
從竹科到矽谷:台美租屋全紀錄🏡
過去這10年,我總共有4次租屋經驗:1次在台灣,3次在美國
#
租屋
#
美國
#
矽谷
6
留言
IC的沙龍
2025/07/16
矽谷傳真 - 實體人工智慧的時代來臨
當科技業從軟體邁向人工智慧,機器也不再只做運算,而有感知與行動能力。Physical AI 的真正意義在於它能「接觸世界」,從近期的 Google I/O 與 RoboTaxi 上路,我有一些觀察與心得,並整理了 TGA 在 Physical AI 的投資布局,最後聊聊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
穿戴裝置
#
Tesla
#
Google I/O
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