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

含有「醫病關係」共 3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8 年前一次例行健檢,檢查出肝臟衰竭及嚴重黃疸,然而,陳世爵教授竟一點也不覺「肝苦」,甚至將一般人視若酷刑的住院,描繪成高檔飯店行程?趕緊來一探這位備受尊敬的營養學家,如何快意走出肝病幽谷!
Thumbnail
原文作品出版於 1967 年,是約翰・伯格首次與瑞士攝影師尚.摩爾(Jean Mohr)合作的作品,以照片和文字互相搭配,記錄英國鄉村醫生約翰.薩梭(John Sassall)的行醫日常,並從這些貼身的觀察之中,深入探究醫病倫理、階級和生死相關的議題,以及如何思考「好醫生」與「幸運」的定義。
Thumbnail
哇,最近我也正好讀了這本書,寫了心得,真巧!我們的切入角度不同,但Cyan把許多我不得不割愛的片段(例如細膩是幸運之人的特權)容納進來,很喜歡你的敘事條理和理解方式 : ) 順帶一提,我也想找機會讀 To the Wedding!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這則新聞,覺得孩子何其無辜。只能說是一念之間。
前陣子一則引發網路熱烈討論的新聞報導,台大醫學系未來招生的採計科目將捨棄英文科、改採社會科,為的是要培養具備人文關懷精神的醫師。其實,篩選門檻是一回事,培育養成是另一回事,職場運用及生命實踐又是另一回事。為什麼需要具備人文關懷的醫師呢?具備人文關懷的醫師又是指什麼?
Thumbnail
5/5幸運之人
avatar
Claydee
最近也讀了這本書,因此搜尋大家的書寫,獲益良多,謝謝S.的分享。特別喜歡您對自己的診療經驗的分析,也再次思考「被醫生看到」的真正意涵——我們都需要被看見、被肯認,特別是在生病的脆弱孤立時期,不被簡化成自己的疾病,而是完整的人,完整地被關懷。
如標題,從此人生和蒜苗及烏魚子說拜拜。
Thumbnail
宋尚緯的FB真的很好看XD不管是看診的還是跟神明講話的
avatar
哈斯的採購人生
其實醫院一定有法律團隊,但這樣搞就是讓成本變高和醫院經營者驗證醫生的技術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如何規避這些事件後的公關、法律訴訟。也讓醫護人員心寒。雖然我常覺得同事們很多態度都很爛,但多少拿錢辦事下班沒事,不會遇到這種不講理的。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六十、該怎麼找合適的醫生 為什麼我一再提到醫生的重要,對躁鬱症患者來說,醫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如同《躁鬱之心》作者,凱.傑米森所說的:「如果一位精神科醫師不需要處理許多躁鬱症病人微妙或不怎麼微妙地抗拒治療的問題,那他可算是個稀有動物。」
Thumbnail
台灣的醫病關係的確很微妙!我還聽過有阿桑說,醫生就是不想一次把妳治好。但明明就不是這樣,醫生其實都有基本道德在啦!因為他們主要賺的是藥商業務的錢,不是看在那點掛號費。所以的確是找個離家近的看就好!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
Thumbnail
畢業後,才知道人際互動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