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達爾文啊!我很想知道他那些想法到底是怎麼出來的?」
\n我心想達爾文的想法看書就可以知道?但再仔細想想如果真的能採訪到本人那不是非常有意思嗎?搞不好他的想法跟現在書上寫的都不一樣?好吧但這實在是太超現實了,於是我建議他想一下還活著的人好嗎?比如現存的生物學家?
\n「可是我覺得以前的人的想法比較有趣。」逸說。
\n胡目前也還沒有想到要採訪的對象。
\n胡是那種平常上課不一定有什麼明顯的回應,但一旦有想法就會語出驚人那種。所以他說他沒有特別想要採訪的對象,我一點都不意外。於是我說,那如果跟著其他人一起採訪你會有興趣嗎?胡說可以。
\n「那請你寫一點側記可以嗎?」
「那是什麼?是提問題嗎?提問題可以。」
「如果你也想提問題很好。我說的側記是,別人採訪,你寫一點你的觀察與感覺。這個你可以嗎?」
「應該可以。」
「喔?好喔。」
老實說胡說可以的時候,我半信半疑。嗯好像不能說半信半疑,應該是說,我以為我請他寫側記他可能會直接說「不要」,沒想到他說「應該可以」。
\n應該可以,那我們就來試試看。
\n我把他們想要採訪的對象整理出來,然後再請他們自己去做個別討論。最後他們的討論結果跟剛開始丟出來的想法不太一樣。旻跟草皮說,他們想要採訪小草大人。
\n小草,「小草旅人共學團」的簡稱。小草大人,指的是在「小草旅人共學團」工作的大人。
\n瞇:「為什麼會想要採訪小草大人呢?」
\n旻:「他們如果只是因為『有興趣』所以做這件事,那實在太困難了!我覺得應該有除了興趣以外的東西在支撐。我很想知道那是什麼!」
\n嗯,這個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我也很有興趣。
最後他們決定先採訪創辦者之一林怡如。
另一個對象是草皮提議的,他一樣想採訪前面提到的C。
逸和胡則沒有其他的意見。
後來我整理了他們的提議,構思了採訪進行的方式。
\n我說,剛好小草要找兩位曾經是自學生的大學生來對談,C是其中一位,我是這場對談的主持人。我說,「不然這一場就由你們來採訪?我覺得由自學生來採訪自學生,應該很有趣?」
\n我這樣提議,他們沒有反對。我說好喔,那每個人都要提自己想問的問題,然後採訪時都要做速記,也要把速記整理成採訪文章喔。他們竟然也說好。
\n我說好,那我們就先從這場「自學生採訪自學生」,作為這次採寫課的第一場練習。下次我們會先一起討論訪綱,也會請你們做速記練習,我們也會先討論一下採訪該怎麼進行。
\n那些男孩們都點頭。我一邊看著他們,一邊想──「採訪寫作」這個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是什麼呢?他們現在點頭,是反正廖瞇說要做那就來試試看吧?他們到時候到底會問哪些題目?他們會願意做速記嗎?採訪結束後他們真的會整理成採訪稿嗎?我帶他們做「我想做的事」的意義是什麼?
\n我一邊想著這些問題,一邊結束了採寫課的第零回合。
","keywords":["廖瞇","自學","中自學生","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的自學課","任性的採訪寫作課","不想寫可以不要寫","採訪","討論","寫作","學生","微電影","提案","上課","課程","大學生","數學"],"author":{"@type":"Person","name":"廖瞇","url":"https://vocus.cc/user/@Liaomi"},"image":{"@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9f171a10-5257-4a70-96da-c0631dbdf601.jpg"},"creator":{"@type":"Person","name":"廖瞇"},"publisher":{"@type":"Organization","name":"方格子|放送你的知識與想像","logo":{"@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static/og_img/vocus_kv.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