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久沒有好好撰寫文章了,原因正是因為纏身於大學申請的繁雜事務中。在各項考試、論文和學校文件裡載浮載沉,大概可以形容筆者這兩個月的處境。在忙碌之中同時有些微妙的感覺,對於大學生活的想像不說,一步步實現自己幼時理想跟即將出國的一些緊張感,總是同時帶來各種期待與焦慮。
上篇大概論述了美國在永續發展上當前的樣貌,而這篇將聚焦於探討校園之中,各個大學的老師與職員,如何帶頭,透過調整學校行政方向改善校園環境、由上而下帶入永續精神。
能源使用妥善規劃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氣候變遷已經是這個世代亟需著手處理的議題,身為學術殿堂的各個大學自然也相當關心。而對於校園內的學生、教授、工作人員,一個舒適、妥善的工作/學習環境可以說是聚精會神的必備條件,如何善用電力能源、同時塑造最完美的生活環境,遂成為校方努力的一大課題。
以常春藤聯盟學府布朗大學為例,布朗大學在2019年初為減少校園碳排放列出了具體目標:在2025年(相比於2017-18學年)減少75%的碳排放,並在2040年前達到靜零碳排放(net-zero emissions)。在2019一月,布朗大學和星座能源公司(Constellation)和另一間普羅維登斯當地企業(Energy Development Partners, EDP)在北金斯頓(North Kingston)的一處廢棄礦場建立太陽能發電,產生了超越布朗校園能源需求的大量電能。同時,布朗大學也著手進行下一個計畫,欲將校園內的中央熱力發電廠(Central Heating Plant)與熱水供應系統結合,為學校剩下一百萬美元的燃料成本及高達5000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除此之外,筆者於校園內印象深刻的還有其餐食供應。布朗大學的餐食供應接受 Real Food Challenge 的挑戰,致力在2020年前達成20% Real Food 的目標。 Real Food 通過多元指標分析食物製程之永續性及社會正義性,透過與羅德島當地的小農、向下和學生團體的合作,成功在今年達成23% Real Food 的里程碑。在如此關懷環境與社會的精神下用餐,儘管食物本身可能不如其他學校美味,但對布朗大學的付出仍抱有一種由衷的感恩。
LEED永續認證 環保與舒適兼顧
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是美國名校中永續發展的模範生。美國大學訂於202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的目標,但其於2018年就早早地達成了這個目標。除此之外,美國大學的能源供給100%來自於再生能源,校園內的交通車也全部採用生質能源。
在沈浸於美國大學壯麗的校園與細細品嚐其永續思維之同時,吸引筆者目光的還有校園中的各個教學大樓。羅列的教學大樓中,有些年代久遠,細細地記錄者華盛頓特區的政治發展史;有些新穎,運用嶄新的科學思維點滴鑄成。而在其中令讀者無法忘懷的,就是得到LEED金質認證的國際服務學校(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SIS)。
美國大學國際服務學校的設計匠心獨具,水龍頭、馬桶把手、和無水尿盆的設計讓這個大樓的水量使用相較其他大樓的平均減少了30%;透過大面積的玻璃和特殊角度的窗罩(Solar shades)設計,向首都的天空借上了大量的自然採光,卻又巧妙地退還了室內所不必要的餘熱;樓頂上的熱水系統則是善用太陽熱能加熱,供給著廁所及咖啡廳的熱水。而建造大樓的過程中使用超過20%的回收材料,產生的垃圾則僅有25%進到了垃圾掩埋場,其餘則挪作他用。而國際服務學校的室內空間精細地安排,讓這些設計環保永續之餘近乎完美地回饋了室內的舒適度,公用空間舒適、溫暖寬敞,教室的空間也明亮清爽。
國際服務學校內的咖啡廳,由校友創立、採用公平交易咖啡豆
筆者認為,台灣的大學校方不妨也可以檢視校園設計,由上而下地調整一些可進步的細節。畢竟台灣的大學並不全如上述的大學,擁有大量的空間、甚至自成一個「大學城」。但透過改善各個教學大樓中可能造成過多浪費的設施,除了可以強化大學名譽、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之外,更可以向校內的學生倡導永續、帶動環境保護的精神。
責任編輯:吳宇翔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