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天使:艾莉塔》生來就是為了打鬥的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序:在垃圾場裡挖到的女孩

《艾莉塔:戰鬥天使》描述「殞落之戰」 (The fall)後300年,一名醫生在廢棄場裡找到了一具賽博格(Cyborg,機器化有機體)而引發的一連串危機與變革。就像《飢餓遊戲》、《移動城市》等末世電影,故事主線有濃厚的反烏托邦色彩:女主角艾莉塔宣誓要抵達的那座空中城市(薩雷姆),究竟是資源的掠奪者、還是進步的必要之惡?當然,這個命題還有待後續兩集回答;做為首部曲,艾莉塔的性格與角色定位更重要地定調了後續發展。
(以下有雷)

善戰是本質、還是後天養成?

健康的青少年女性大腦⋯⋯如果有這種東西的話。
機器人與賽博格的差異,主要以「是否以有機體做為核心」來判定。艾莉塔雖然全身都是金屬,但仍有一顆女性的腦。我們可以看到她對雨果的迷戀,也藉著雨果之口,聽到這麼一個純粹人類男性認為「妳(艾莉塔)是我見過最有人性的。」
我生來就是一個戰士。
然而,這樣的「人性」卻讓依德博士(Dr. Dyson Ido)十分煩憂:他不希望艾莉塔踏進死亡球賽的球場。做為新手,艾莉塔意外地展現對競賽與武技的拿手,直到她找到外星戰艦上狂戰士的身體,博士脫口而出的「真相」才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艾莉塔不只是一名戰士,更是外星技術,名為「狂戰士」的人型武器系統。
此刻對觀眾而言,核心議題便成了「要遵循(系統設定的)本性而為」、或是追尋不一樣(和平)的生活?但無論兩者是否有好壞之分,我們真能將一個人的特質與能力,僅歸咎在「天生如此」嗎?

DMGT才能發展理論

在資優教育的概念裡,我們為何要接受教育不是(不只是)為了精熟,更是要發展天賦。
加拿大學者 Francoys Gagné 將人的優異表現用「資賦優異」(Giftedness)與 「才能」(Talent)作出一個清晰的界定:在「資賦優異與才能的區分理論模式」(Differentiated Model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DMGT)中,資賦優異(G)是指未經訓練、卻能自然地表現出來的優越天賦;而才能 (T)則是指藉著有系統的學習、培訓、建構知識與技能,最後在特定領域應用並表現出來。
DMGT模式(作者翻譯)
艾莉塔與「身」俱來的身型、爆發力等,無疑是資賦優異的一部分。然而,她能戰勝敵人的關鍵——裝甲術格門技,則是經過再三訓練;同時,旁人對夢想、和平的看法,也正是讓天賦轉為才能的重要「催化劑」,讓艾莉塔對不公不義有更深的堅持與看法。
就算只剩一隻手,仍不放棄的毅力

結語:逐夢的人與機器人

這是一個艱難的世代⋯⋯這也是為什麼你必須專注於你的夢想——Hugo。
艾莉塔(Alita)是西班牙文,意思是「小翅膀」:艾莉塔個頭雖然嬌小,卻擁有展翅高飛的強大能力。雖然監製卡麥隆表示「目前仍未有續集的計畫」,但這位嬌小少女確實走入所有觀眾與科幻迷的心,用她的方式告訴我們:「人需要懷抱著理想,才能堅定地有所成長。」
對了,由於福斯影業(Twentieth Century Fox)已被迪士尼收購,作為「最後發行的電影」,本片有一個「灑狗血」的花絮,請看下片:(主角是勇敢對決格戮襲卡而死的可愛狗狗)
那麼,下篇評論見囉。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為這篇文章按下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歡迎追蹤我與專題,以收到影評刊出通知
★若有希望老師評論的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
★歡迎申請加入社團「老師的放映後討論室」一起討論電影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2會員
173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家安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沒有穿上他的衣服,踏進他的鞋子走上一段路,並且能夠從他的角度去思考之前,都不算真的了解這個人。 — — 梅崗城故事
「夢想?這問題你去問張雨生吧。」劇場裡的孩子這麼回答你。「你沒有夢想嗎?」「我的夢想是離開家裡。」
過往在國文課本上生硬的題解、作者介紹,或許是我們在認識文豪時僅有的選項,然而當科技興起、劇場娛樂普及,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方式,讓東坡説說東坡自己的話。
關於性別的不公允,並不是只有女性應當思考或推動的議題,也是婦女節的今日,無論性別都該思索的重要原因。
以「愛情音樂劇」來評論《男孩愛最大》就可惜了! 取材自美國 St. Luke in the Fields教堂為無家可歸的LGBTQ+青年所設置的藝術接納計畫,《Saturday Church》為臺灣點亮了實施同志教育的明燈
為什麼劇中的老師這麼無能為力? 揉合了暗黑奇想,《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將我們從小到大曾有過的妄想一次解放。然而比起興奮,追完全劇卻感到更加空虛惆悵?這是因為你還沒找到具體的改善方法!就讓在影集中缺席的老師現在來告訴你「三個解放教養壓力」的秘密:
在沒有穿上他的衣服,踏進他的鞋子走上一段路,並且能夠從他的角度去思考之前,都不算真的了解這個人。 — — 梅崗城故事
「夢想?這問題你去問張雨生吧。」劇場裡的孩子這麼回答你。「你沒有夢想嗎?」「我的夢想是離開家裡。」
過往在國文課本上生硬的題解、作者介紹,或許是我們在認識文豪時僅有的選項,然而當科技興起、劇場娛樂普及,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方式,讓東坡説說東坡自己的話。
關於性別的不公允,並不是只有女性應當思考或推動的議題,也是婦女節的今日,無論性別都該思索的重要原因。
以「愛情音樂劇」來評論《男孩愛最大》就可惜了! 取材自美國 St. Luke in the Fields教堂為無家可歸的LGBTQ+青年所設置的藝術接納計畫,《Saturday Church》為臺灣點亮了實施同志教育的明燈
為什麼劇中的老師這麼無能為力? 揉合了暗黑奇想,《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將我們從小到大曾有過的妄想一次解放。然而比起興奮,追完全劇卻感到更加空虛惆悵?這是因為你還沒找到具體的改善方法!就讓在影集中缺席的老師現在來告訴你「三個解放教養壓力」的秘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是「傑出表現」學的心理學家,被譽為是「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專門研究各領域中的專家。艾瑞克森的研究主軸就是本書的核心:刻意練習,「刻意練習」如今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領域。而羅伯特・普爾(Robert Pool)則是協助本書實驗的科學家。
Thumbnail
乖巧的時候,她聰明體貼,她的最愛是媽媽, 因病無法與媽媽同住,是她心中最大的遺憾; 幼時的創傷,臉,成了她的罩門,不能讓任何人碰到,否則,就是一連串失控的言行! 
Thumbnail
接續上篇影評文末提到,其實我不太喜歡電影拿來當宣傳強調的那句台詞,印象中漫畫版的凱麗並非如此正義魔人。但就因為這句台詞被電影拿來當重點台詞,我突然了解為什麼看習慣日本漫畫的原著鐵粉很難接受美式改編......
Thumbnail
哈囉各位好,我是Fred,要說起好萊塢的 日漫改編真人作品,那他們的罪狀,簡直可說是罄竹難書,但也不是都怪給好萊塢,日本自己拍的真人版也不見得就會拍好,因此才讓世界各地的動漫迷,聽到”真人化”三個字,都避之唯恐不及,而這次在大導演James Cameron 親力操刀之下,是否能夠看見不一樣的結果呢?
Thumbnail
每每在無助時,內心就會出現彷彿捶在推車上的雙手般的怒吼,那凹陷的深度和想要一瞬間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樣子是相同的激烈。就像是希望自己能夠替換一個新的身體,可以直接換成想要的樣子,具備某些能力,那就好了。
Thumbnail
想特別強調我是「女性」鐵粉,實在是因為科幻漫畫能遇到女性同好的機會甚少,而對於這部作品的主角設定,又有身為女性的我特別想提的部分,連載第一篇,先來談談我對主角的愛。
Thumbnail
生命的重量該如何衡量?懷疑人類存在的意義、科技與人類文明的關係,種種探討生命價值的大命題,或許一直都是人們生在世不斷反問並沒有絕對解答的大哉問。透過藝術創作的感性抒發、組織化的理性思考,「電影」似乎就是一種極具效率,而且短時間容易入門的敲門磚。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是「傑出表現」學的心理學家,被譽為是「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專門研究各領域中的專家。艾瑞克森的研究主軸就是本書的核心:刻意練習,「刻意練習」如今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領域。而羅伯特・普爾(Robert Pool)則是協助本書實驗的科學家。
Thumbnail
乖巧的時候,她聰明體貼,她的最愛是媽媽, 因病無法與媽媽同住,是她心中最大的遺憾; 幼時的創傷,臉,成了她的罩門,不能讓任何人碰到,否則,就是一連串失控的言行! 
Thumbnail
接續上篇影評文末提到,其實我不太喜歡電影拿來當宣傳強調的那句台詞,印象中漫畫版的凱麗並非如此正義魔人。但就因為這句台詞被電影拿來當重點台詞,我突然了解為什麼看習慣日本漫畫的原著鐵粉很難接受美式改編......
Thumbnail
哈囉各位好,我是Fred,要說起好萊塢的 日漫改編真人作品,那他們的罪狀,簡直可說是罄竹難書,但也不是都怪給好萊塢,日本自己拍的真人版也不見得就會拍好,因此才讓世界各地的動漫迷,聽到”真人化”三個字,都避之唯恐不及,而這次在大導演James Cameron 親力操刀之下,是否能夠看見不一樣的結果呢?
Thumbnail
每每在無助時,內心就會出現彷彿捶在推車上的雙手般的怒吼,那凹陷的深度和想要一瞬間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樣子是相同的激烈。就像是希望自己能夠替換一個新的身體,可以直接換成想要的樣子,具備某些能力,那就好了。
Thumbnail
想特別強調我是「女性」鐵粉,實在是因為科幻漫畫能遇到女性同好的機會甚少,而對於這部作品的主角設定,又有身為女性的我特別想提的部分,連載第一篇,先來談談我對主角的愛。
Thumbnail
生命的重量該如何衡量?懷疑人類存在的意義、科技與人類文明的關係,種種探討生命價值的大命題,或許一直都是人們生在世不斷反問並沒有絕對解答的大哉問。透過藝術創作的感性抒發、組織化的理性思考,「電影」似乎就是一種極具效率,而且短時間容易入門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