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臻於完美的關鍵:正確的情緒管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個頂尖職業網球員需要具備什麼?短跑選手的速度、馬拉松選手的耐力、拳擊手的閃躲力,以及足球前鋒的跑位能力⋯⋯如同完成一幅巨大的拼圖,要有天賦、毅力、自信、專注力、戰術敏銳度、戰鬥力才能組合出世界冠軍。

 

撰寫費德勒傳記的作家René Stauffer說:「費德勒(Roger Federer)之所以能成就對手無法匹敵的完美,關鍵就在於他將原本性情中焦躁與好鬥化解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冷靜沉著與自信。他的心路歷程非常辛苦,也在他人生的不同層面裡起了作用,但這細節對外人來說應該極其無聊。」

 

追求完美,不能忍受失敗和挫折

 

青少年時期的費德勒在網壇嶄露頭角,但路途並不如意。自1998年開始,他靠著運動心理學家Chris Marcolli的協助,了解到追求完美的過程裡,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失誤與失落,隨之而來的情緒導致了更多惡果。由於不了解自己,以致於無法突破。

 

學習控制情緒是他人生的轉折,是之後每場球賽勝利的關鍵,也造就了今日費德勒的冠軍傳奇、風度翩翩,萬眾矚目的球場運動家。今日的費德勒儼然已是瑞士最佳代言人,也是全球最知名的瑞士人。

 

「他從小就不是一個好帶的孩子,尤其不能忍受失敗和挫折,連簡單的下棋也輸不起。一不如他的意,他就可能氣到發飆,把玩具丟出房間也是常有的事。不過總的來說,他還算是一個好孩子。」費德勒的爸爸Robert Federer如此回憶自己的兒子,帶著父親的慈愛,包容一個孩子的無知。這段話也說明費德勒小時候和許多精力旺盛的男孩一樣,需要學習管理情緒,控制自己。

 

raw-image

現在風度翩翩的費德勒,成長過程中卻因律己甚嚴而遭受情緒困擾。Photo source:tennisworldusa.org

 

母親說起小時候的費德勒:「他總是知道自己要什麼,試著衝破界線。不管是在學校、在家裡,或者在運動場上,因為活潑,而且體力太好,有的時候特別難搞。我們無法勉強他,只要是他不喜歡的,反應就特別強烈。要是覺得無聊,他就不停提問,或乾脆選擇逃避。」

 

不斷嘗試,找到所愛

 

從小自然地流露性情的費德勒,儘管有暴怒和不聽話的時候,對親友來說,仍是一個可愛可親的孩子。父母也努力教導他,不驕傲,好相處。在他的童年裡,每一個和他接觸過的人都會發現:「這孩子特別有運動細胞!」

 

由於羅傑費德勒在小時候就特別好動,他的父母也順著他的本性,在幼年時便開始讓他嘗試在瑞士所有可能接觸到的運動。比方:滑雪、摔角、游泳、溜冰、直排輪、足球、桌球、羽毛球。他就是坐不住的孩子,只要有閒暇時間,他就想往外跑。在校成績平平的他,實在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專心坐在桌前,靜下來完成功課。

 

關於這點,他的媽媽說:「他就是一定要運動,不然誰受得了他。」他的父母在觀察中發現,所有的運動項目他都喜歡,酷愛運動的他有一個特點:他就是喜歡球。

 

小費德勒上課也帶著一顆球去學校,隨時隨地都愛帶著球。有一段時間他的偶像是美國職業籃球明星「麥可﹒喬登」。凡是運動,只要他願意玩,他的父母沒有不答應的。童年裡透過運動這個媒介,他享受了很大的自由,在運動裡可以嘗試,可以探索,可以發揮,也可以放肆,同時他也學習規則。

 

raw-image

運動場上名利雙收的費德勒,也有自己的基金會投入全球性的公益活動。Photo source:i.pinimg.com

 

球,對他來說有各式玩法,他也會自創新玩法。拿球拍對著牆打一個多小時、在自己房間丟球、對著櫃子丟球,把球丟到鄰居家什麼的也是常有的事。他在傳記裡也承認:「有時候我會打破家裡的東西。」面對鬼靈精怪的孩子,同樣也是網球迷的費德勒媽媽說:「我知道我自己能力不足,教不了自己的孩子打網球。他就是調皮,花招百出,你球打給他,他不可能乖乖地把球打回來。對一個媽媽來說,這是一件苦差事。」

 

暴躁和追求完美,在當時的他身上就是一體兩面,作為他的父母這兩點都要概括承受。因為求好,卻又無法承受失敗的性格,費德勒的童年在球場上會使壞、會罵人、會狂叫怒吼、摔球拍。他的父母曾嚴厲地對他說:「如果你無法收斂自己停下來的話,我們以後再也不會帶你來參加比賽了。」他自己回想:「小時候,我太早開始追求零失誤的完美,無法冷靜下來。學會冷靜這件事是一個好長好長的過程。」

 

了解自我,忠於選擇

 

如同許多瑞士的男孩,費德勒也喜歡足球,而踢得有聲有色,參加的隊伍(Fussballclub Concordia Basel) 在瑞士巴賽爾地區小有名氣。運動是他最擅長的,但基於個性使然,他開始想:要追求完美,人就必須有所選擇。同時他自己也領悟出一個道理:在足球場上,他必須和許多人一起踢,勝負並非他一人能左右,在團隊裡他其實受制於他人。

 

當時的他不過11歲,每次球賽後懊悔自己沒踢好已經夠累了,實在無法在球隊紀律與團隊價值這些事上再多做什麼。於是,就自己決定了把足球擺在一邊,先精進網球。這是一個決心,來自於他追求完美的性格和自主的意願,形塑了他的人生道路。

 

選擇了網球的職業生涯,11歲起他開始在國內的青少年組參賽。許多教練與和他同台的對手也發現了這名新秀的潛力。因此他的父母就曾詢問過他,是否要加入瑞士國家級的網球訓練營,然而這表示他必須離家,從德語區搬到法語區的Ecublens訓練營,離開熟悉的一切開始新生活,他當時立刻拒絕了父母的提議。

 

但幾個星期後,他的父母竟然在瑞士的網球專訪裡讀到自己的兒子告訴記者:他決定參加國家網球營隊的培訓。被自己的兒子嚇一跳後,他的父母開始為他準備參加入學考試的種種事宜,順著他一貫的「自我決定」作風。

 

raw-image

費德勒是全球最知名的瑞士人。Photo source:congratulationsroger.com

 

進入國家訓練營之後,費德勒的人生進入了低潮,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語言的隔閡:全法語的環境中很多課他根本聽不懂。再加上在寄宿家庭裡,他需要時間適應。學校裡沒有熟悉的朋友,網球隊裡他也是最小最弱的選手,新生活的每一件事都過於陌生,足以重重打擊一個原本信心滿滿的青少年。

 

心智年齡不夠成熟來面對這一切的他,天天打電話回家和媽媽長談,也會淚濕枕頭。他的媽媽回憶:「他雖然非常想家,但始終沒有放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這是他自己做的決定。自己的選擇,就要自己奮鬥到底。」

 

我給你自由,請為自己負責

 

在參加國家訓練營隊的同時,費德勒也同時上當地的中學。他的老師回憶當時:「費德勒一心只想打球,上課時常打瞌睡。」作為老師仍然必須讓他了解學習是他做為學生的責任,這也是教育的一部份。那段日子裡,費德勒內心的極度混亂,同一個營隊裡的選手沒有人相信,幾年後他將成為世界第一。

 

當年和費德勒一樣通過考試,進入訓練的孩子還有另外三人。大家一樣有天賦,且具備很強健的體魄,同儕間既是合作又是競爭。而栽培一個孩子無盡發展,也並非所有的父母都願意。費德勒的家庭環境僅僅小康,只在參加國家訓練營時有國家的補助。後來他更上層樓進階時,他的媽媽為了支持他的夢想,就必須上更多的班來供應這個孩子。

 

raw-image

費德勒參與公益活動不遺餘力。Photo source:static1.squarespace.com

 

栽培孩子經濟上的支持是一回事。費德勒的法語區寄宿家庭的媽媽(Cornelia Christinet)認為,費德勒父母的教養方式與許多的網球童星家庭不同:他們很低調,對孩子寬容,並且體諒孩子。接待過不同網球童星的寄宿媽媽認為這三點有助於孩子適應整個職業網球生態。

 

就她觀察,網球童星的母親通常有很大的企圖心。而她在費德勒家庭裡看到的則是:「成就網球這件事完全是出於孩子的意願,父母只是在協助的角色。他們完全相信孩子,從沒對教練和學校有過質疑,也會跟孩子解釋教練和老師有他們的任務。他們了解教練一定期待他們的兒子越打越好,但壓力大到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時,他們一定會站在兒子這一邊,維護自己的兒子。」給予自由,是許多父母做不到的一點。在收放之間,是父母最難的抉擇。

 

費德勒回想自己青少年離家的日子,他對父母只有無限的感激。關於父母的教養,他說:「我的父母給我很大的自由,我可以決定自己和教練如何進行訓練,父母並不干涉,這對我非常重要。他們只是定期會打電話,問問教練們我是否配合練習,成效如何,但是怎麼練習是我自己和教練來決定。他們想確定我是否好好練習,沒有浪費花在我身上的錢。我感激他們讓我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長大。」

 

費德勒的父母從來沒有栽培明星的想法,他們只是讓孩子在自己的能力上找到生命發展的可能。他們對於孩子的管教也僅在於讓孩子明白:我們在遠處看護著你,我給你自由,請為自己負責。

 

費德勒談父母在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費德勒有一個大他兩歲的姐姐,從小和過動的弟弟一起成長並不容易。等到弟弟在網球場上闖出了一片天地,她也頗受干擾。有人會為了認識她的弟弟而接近她,明星弟弟簡直是姊姊頭上的一塊烏雲。他們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得到平衡,也必須讓另外一個孩子感受到父母足夠的重視。要完全支持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人之間的情感包含許多期待與盼望,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複雜的故事。

 

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在瑞士如同其他行業一樣,有專門的學校為孩子設計課程。職業運動在瑞士除了網球之外,還有其他可能的選項,冰上曲棍球、足球等也相當熱門。運動也是一門職業化的訓練,有課綱,有各式內容綜合訓練,不僅是一個技能,更透過運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傑出的運動員,成就了更多生命的故事,在人與人的相遇中相互激勵著。在每一場體能的競技中,透過展現體能與技巧的極限,彰顯人的無限可能。

 

 

補充【德語關鍵字】:

職業訓練  die Ausbildung

網球員      der Tennisspieler

教練          der Coach

自由          die Freiheit

冷靜的      unerschütterlich

 


 

封面圖片來源:amazonaws.com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方常均的沙龍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方常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2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2024/06/12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2023/11/08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Thumbnail
2023/11/08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Thumbnail
2022/10/05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Thumbnail
2022/10/05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特地開了這個純文字抒寫的地方,是因我明白自己需要抒發、書寫。 過去的一切好壞,都是如今模樣的堆疊。 但這六年多來,只要寫到關於教養,總是比較綁手綁腳的。 因為吳女士也就是我的母親,極其敏感,我擔心只要提到關於過去的經驗,即便沒那個意思,她也會覺得,我在影射、指責她當年沒做好。 哪怕我曾親
Thumbnail
最近特地開了這個純文字抒寫的地方,是因我明白自己需要抒發、書寫。 過去的一切好壞,都是如今模樣的堆疊。 但這六年多來,只要寫到關於教養,總是比較綁手綁腳的。 因為吳女士也就是我的母親,極其敏感,我擔心只要提到關於過去的經驗,即便沒那個意思,她也會覺得,我在影射、指責她當年沒做好。 哪怕我曾親
Thumbnail
「先寫下不完美的初稿吧!」 書裡的字句提醒我,已好一陣子沒有整理文章,因著想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反而一篇一篇的拖延。躺在筆記本裡的完美字句,不如就現在的狀態能寫下的內容先發表吧。這是在「脆弱的力量」裡讓我又再次地聯想到上一本看的「跨能致勝」、以及好幾年前看過的「成長心態」,都有著同一個概念:
Thumbnail
「先寫下不完美的初稿吧!」 書裡的字句提醒我,已好一陣子沒有整理文章,因著想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反而一篇一篇的拖延。躺在筆記本裡的完美字句,不如就現在的狀態能寫下的內容先發表吧。這是在「脆弱的力量」裡讓我又再次地聯想到上一本看的「跨能致勝」、以及好幾年前看過的「成長心態」,都有著同一個概念:
Thumbnail
那時候打球已經不快樂了,甚至讓人害怕。常常上了場無所適從,該攻擊嗎?這一球攻擊可以得分嗎?防守可以撐得過去嗎?為什麼做什麼都是錯的?為什麼總是看起來可以贏卻總是輸?那樣的害怕,是一種無法被拯救的孤獨感,加上做什麼都錯的挫敗感。
Thumbnail
那時候打球已經不快樂了,甚至讓人害怕。常常上了場無所適從,該攻擊嗎?這一球攻擊可以得分嗎?防守可以撐得過去嗎?為什麼做什麼都是錯的?為什麼總是看起來可以贏卻總是輸?那樣的害怕,是一種無法被拯救的孤獨感,加上做什麼都錯的挫敗感。
Thumbnail
大概從很多年前開始,對於很多的事物我就抱持著「能做就做!不能就算了!」的態度,接受自己並不是完美的,也接受環境並不是如我所想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發生,其實是跟我的情緒狀況有關。 從小我就體弱多病,也造就多愁善感的個性,不過那時因為男女之間的刻板印象,我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剛毅強悍的男子漢,特別是在籃
Thumbnail
大概從很多年前開始,對於很多的事物我就抱持著「能做就做!不能就算了!」的態度,接受自己並不是完美的,也接受環境並不是如我所想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發生,其實是跟我的情緒狀況有關。 從小我就體弱多病,也造就多愁善感的個性,不過那時因為男女之間的刻板印象,我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剛毅強悍的男子漢,特別是在籃
Thumbnail
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費德勒,在所有的新聞與社群熱度逐漸消退之後。他對於我的意義,不只是網壇傳奇這麼簡單,而隨著他的引退,我感受到某種巨大的精神指標就此隱沒。終須接受日復一日、不再期待費德勒出賽的尋常生活。
Thumbnail
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費德勒,在所有的新聞與社群熱度逐漸消退之後。他對於我的意義,不只是網壇傳奇這麼簡單,而隨著他的引退,我感受到某種巨大的精神指標就此隱沒。終須接受日復一日、不再期待費德勒出賽的尋常生活。
Thumbnail
Federer退休前的最後一場球就這樣結束了。雖然知道他應該很快就要退休,但還是太過突然,原本我預期的時間點是明年的溫布敦。不過,在拉沃盃這種有隊友環繞的賽事退休也別具意義,尤其「四大天王」齊聚一堂。更棒的是,Nadal以雙打搭檔的身分陪著他打最後一場。雖然輸球且比賽內容不算精彩,但那早就不是重點了
Thumbnail
Federer退休前的最後一場球就這樣結束了。雖然知道他應該很快就要退休,但還是太過突然,原本我預期的時間點是明年的溫布敦。不過,在拉沃盃這種有隊友環繞的賽事退休也別具意義,尤其「四大天王」齊聚一堂。更棒的是,Nadal以雙打搭檔的身分陪著他打最後一場。雖然輸球且比賽內容不算精彩,但那早就不是重點了
Thumbnail
勇者無敵(電影海報) 恨有多長,愛其實也有多長 性格火爆的父親,從小培訓兩名兒子參加格鬥比賽,贏得無數獎杯。然而酗酒又暴力的他,逼走妻兒,換來家人對他的不諒解,從此皈依宗教、戒酒、過著獨居生活,等待贖罪日的來臨。 某日,離家多年的小兒子突然返家,他告訴父親:「我要參加格鬥比賽,請你當我的教練
Thumbnail
勇者無敵(電影海報) 恨有多長,愛其實也有多長 性格火爆的父親,從小培訓兩名兒子參加格鬥比賽,贏得無數獎杯。然而酗酒又暴力的他,逼走妻兒,換來家人對他的不諒解,從此皈依宗教、戒酒、過著獨居生活,等待贖罪日的來臨。 某日,離家多年的小兒子突然返家,他告訴父親:「我要參加格鬥比賽,請你當我的教練
Thumbnail
職場上,總是提到要培養一技之長,成為專家,展現價值,才能往上晉升。最好職業生涯從事的工作彼此相關,延續每一段工作經驗。如果是一個做不久就不斷跳槽,而且產業別間又沒有太大的關連,在人資的眼中,絕對是不適合的求職者。但是世界的頂尖成功人士,真的是按照這個套路發展的嗎?
Thumbnail
職場上,總是提到要培養一技之長,成為專家,展現價值,才能往上晉升。最好職業生涯從事的工作彼此相關,延續每一段工作經驗。如果是一個做不久就不斷跳槽,而且產業別間又沒有太大的關連,在人資的眼中,絕對是不適合的求職者。但是世界的頂尖成功人士,真的是按照這個套路發展的嗎?
Thumbnail
「如何提升抗壓性?如何培養受挫力?」是幾次在家長體驗課上,都會有學員提到的擔心,老實說這問題我也在思考著,網路上隨意搜尋一下關鍵字,就會有許多專家給的7個技巧,3個習慣之類的建議。但我真的比較想了解的是:為什麼孩子會抗拒責任?為什麼孩子會害怕失敗?當孩子遇到了這些困擾,父母該怎麼回應?
Thumbnail
「如何提升抗壓性?如何培養受挫力?」是幾次在家長體驗課上,都會有學員提到的擔心,老實說這問題我也在思考著,網路上隨意搜尋一下關鍵字,就會有許多專家給的7個技巧,3個習慣之類的建議。但我真的比較想了解的是:為什麼孩子會抗拒責任?為什麼孩子會害怕失敗?當孩子遇到了這些困擾,父母該怎麼回應?
Thumbnail
這個眼中可愛調皮的小人兒,他(她)終究會長大,會走出父母的保護網,我們必須從內而外,教給孩子能面對外在困難和挑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種種能力
Thumbnail
這個眼中可愛調皮的小人兒,他(她)終究會長大,會走出父母的保護網,我們必須從內而外,教給孩子能面對外在困難和挑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種種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