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需要自己的國家?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重視的東西,例如自己的性命,親人,家園,財產,私人空間,行動與言論的自由,土地權益,以致於自己所愛好的語言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各種集體回憶,生活方式。

我們希望自己在一個安心的環境,說著自己的母語,有大量說我們同樣母語的親友。我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能夠有安全舒適的居所,每天能吃到想吃的食物,能夠有收入以及充足的休閒。我們希望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得到尊重,並能夠流傳下去。

我們希望我們自少年前看過的那些電影,讀過的那些書,去過的那些令人懷念的地點和商店,可以保留到我們老年時。我們希望我們老有所養,我們人生中的一切回憶,都總是在消逝,但總希望流傳下去。我們的生命哪怕是有限的,但我們也希望那些美好的回憶,能夠超越我們生命的流傳下去,紀錄下我們曾經活過的這段時光、這些文化,而不致於被完全的遺忘。

從財富、感情、自由到記憶,這些都構成了我們的「自我」,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些東西一旦受到損失,會令我們感到難過,所以我們希望的就是這些重要的東西不要受到損失。

我們單獨一個人是弱者,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全部保護這些東西。我們的性命會被暴力所危害、財產會被竊據,在恐懼和被威脅下失去自由;母語如果失去教育與傳媒,就會慢慢消失。

我們珍惜的東西,我們一個人保護不了,而我們希望這些東西能盡量被保護,所以我們需要我們的國家。

「我們的國家」,就是為了保護這些東西而存在的組織。法律使我們的性命和財產得到保障;教育把我們的母語與習俗,流傳下去;憲制保障了我們的自由與權利不受侵犯;國家集合了我們每人貢獻的一點力量,可能是稅金,可能是役務,把我們所珍惜的東西都保護了起來,使我們能繼續保持已有的,我們喜歡的生存方式,並發揚光大,流傳下去。

你可能以為,你持有國籍的國家,就是你的國家。但那是錯誤的,因為國家如果不保護你所重視的東西,那就不是你的國家,你只是被一個不屬於你的國家統治,服從於其體制之下。

一個別人的國家,就算運作再良好,也不是你的國家。你可能移民去到了歐美某個先進國家,但如果你的母語不是當地的官方語言,相信你難以要求他保護和發揚你的母語。

如果有個國家,鄙視你的母語,甚至任意剝奪你的財產、威脅你的性命、破壞你的家庭,摧毀你所珍惜的文化與信仰,抹黑你的集體回憶,使你無法感到安全,使你失去了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自由,那麼,就算你一出生就擁有該國的國籍,那個也不是你的國家。很遺憾,你只是那個國家沒有尊嚴的奴隸,甚至只是可以隨時被犧牲的消耗性資源。

正正是因為你是一個需要受保護的弱者,你才需要有自己的國家。沒有自己國家的人,就不會有尊嚴,所重視的東西也不會得到保護,再順從也難免走向悲慘的命運與晚年。

你需要國家,正是因為國家是為了對你負責而存在。


延伸閱讀:

封面圖片來源:Siddhartha Thota @flickr CC BY 2.0

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方格子
5.3K會員
432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鄭立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1/06/20
首先,以下是關於政治的判斷,先放下你對於防疫的看法。即是說,你還是可以站在防疫的立場上,接受去打疫苗,甚至向其他人去推廣打疫苗。沒關係,但我現在談的不是一個醫學或健康問題,我以非人性或個人利益,純戰略的角度去看事情。
Thumbnail
2021/06/20
首先,以下是關於政治的判斷,先放下你對於防疫的看法。即是說,你還是可以站在防疫的立場上,接受去打疫苗,甚至向其他人去推廣打疫苗。沒關係,但我現在談的不是一個醫學或健康問題,我以非人性或個人利益,純戰略的角度去看事情。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0/11/23
以公民抗命的角度看,被國安法控告,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巨大光環,如果你想當甘地、曼德拉、翁山蘇姬這類型的政客,你需要的不是絕食而是國安法。他們的賣點,本來就是勇敢面對不義的法律,正面跟政權的理念衝突,這是和理非或非暴力抗爭的核心精神:以自身的受害,去把政權與法律的不義與矛盾浮成一個巨大爭議......
Thumbnail
2020/11/23
以公民抗命的角度看,被國安法控告,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巨大光環,如果你想當甘地、曼德拉、翁山蘇姬這類型的政客,你需要的不是絕食而是國安法。他們的賣點,本來就是勇敢面對不義的法律,正面跟政權的理念衝突,這是和理非或非暴力抗爭的核心精神:以自身的受害,去把政權與法律的不義與矛盾浮成一個巨大爭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4 人民,公民,臣民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4 人民,公民,臣民
Thumbnail
人們想的和做的往往不一樣,就像是我們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但是卻沒有多少人會每天花時間去運動,就像是學生若每天念茲在茲說具有國際視野非常重要,但是從來不關心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情一樣荒謬。 為了避免犯下這樣的毛病,或許我們可以用紀錄的方式來檢視自己的時間分配,因為所謂『重要』的事情,往往不是緊急
Thumbnail
人們想的和做的往往不一樣,就像是我們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但是卻沒有多少人會每天花時間去運動,就像是學生若每天念茲在茲說具有國際視野非常重要,但是從來不關心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情一樣荒謬。 為了避免犯下這樣的毛病,或許我們可以用紀錄的方式來檢視自己的時間分配,因為所謂『重要』的事情,往往不是緊急
Thumbnail
在現今科技之發達與經濟之繁榮下,每個人為了家庭、小孩、或贏得更多的休閒與享受而忙忙碌碌的生活,然而何幾曾時,我們是否連人類生活之根本都遺忘在那個角落的盒子裡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和願望是否早已被當今林林總總的人事與物流給埋沒了呢?
Thumbnail
在現今科技之發達與經濟之繁榮下,每個人為了家庭、小孩、或贏得更多的休閒與享受而忙忙碌碌的生活,然而何幾曾時,我們是否連人類生活之根本都遺忘在那個角落的盒子裡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和願望是否早已被當今林林總總的人事與物流給埋沒了呢?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5 為什麼要進入社會?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5 為什麼要進入社會?
Thumbnail
你說的沒錯,看來你也馬上掌握到人類的本質,沒有錯!我找你出來,講了這些,無非是為了「我」,我也坦白跟你說啦,我就是想要分享,我就是想要炫耀,我就是想要凸顯我的特別,這就是甚麼?「利己」!
Thumbnail
你說的沒錯,看來你也馬上掌握到人類的本質,沒有錯!我找你出來,講了這些,無非是為了「我」,我也坦白跟你說啦,我就是想要分享,我就是想要炫耀,我就是想要凸顯我的特別,這就是甚麼?「利己」!
Thumbnail
  不管在世界上哪一個角落,我們所處的家園,這些國家,其中的社會制度與思想,是造就我們現在生活的一個元素,它對我們來說,可以是不可或缺,也其實相對無感,因為若是沒有特別被強調,我們其實連具體的國家,都沒有感覺,而我們對於時事的追蹤,也限於個人經驗或喜好,因此我們所知的很有限,何況,我們不了解他鄉呢?
Thumbnail
  不管在世界上哪一個角落,我們所處的家園,這些國家,其中的社會制度與思想,是造就我們現在生活的一個元素,它對我們來說,可以是不可或缺,也其實相對無感,因為若是沒有特別被強調,我們其實連具體的國家,都沒有感覺,而我們對於時事的追蹤,也限於個人經驗或喜好,因此我們所知的很有限,何況,我們不了解他鄉呢?
Thumbnail
在過去的一年裡,台灣與世界宛如平行世界,相對安全;直到最近,疫情進入社區感染,上週六(5/15)台灣單日新增180例本土案例,第一次破百位數,我們真正開始感到威脅,不得不面對現實。
Thumbnail
在過去的一年裡,台灣與世界宛如平行世界,相對安全;直到最近,疫情進入社區感染,上週六(5/15)台灣單日新增180例本土案例,第一次破百位數,我們真正開始感到威脅,不得不面對現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