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社企樂園活動策展&主持人 陳宜萍 【社企樂園】銀髮系列的最後兩場活動,一個談的是iHealth藥師到府服務,一個則是龍骨王的居家復健。這兩個案例,都有個共同性是「居家照護」,以及「社區醫療」的重要。由於老年人對於醫療照護的需求,明顯較年輕族群高,加上行動不便等因素考量,對於更符合在地的醫護需求也就更加殷切。印象很深刻的是,iHealth營運長陳文志說到:「當人老了,不一定能走出家門,藥師、醫生要走出來。」 然而,要完成此願景,需要打造更健全的社區健康體系,也需要將更多資源整合串連,甚至是法規上的討論。在【社企樂園】的講者與聽眾互動時間中,大家對於歐美和日本社會創新案例都表示關注,也希望台灣的服務能再進化,討論長久且可行的福利措施。第五篇的【社企樂園】回顧主題,將會帶大家看一些歐美、日本的社區及在宅醫療照護服務,也會再回到台灣看看現況發展。 關於國外案例,我們來看看幾個成功服務模式: 1. 英國Age UK翻轉對老年生活的想像: Age UK於2009年由兩個非營利組織 Helped the Aged 和 Age Concern 組成,目前全英國有160多個據點。Age UK關心長者老後的生活,在每個地方據點提供諮詢、日間照顧、午餐、便利幫手計畫(handyperson services,由組織派人到府修繕)等直接服務,也販售改善住宅環境、讓居家環境友善長者的商品,希望延長長者獨立生活的時間,過自己想要的老後生活。Age UK相信最好的老人照護,不是社會投注龐大的醫療資源,而是要反轉照護金字塔,運用社區、志工、親友等網絡,建立長期照護機制,讓老人重新投入社會,安全且溫暖地住在家中,大家才會愛上自己的老年生活。 2. 美國安樂居提供PACE整合照顧模式: 舊金山的On Lok安樂居於1972年創辦,提供成人居家照護,至今在全美已有134個據點。安樂居現已成為一個提供整合高齡照護的組織,服務包含前往約診的交通、藥物管理、與不同的專科醫師協調醫療護理、老人社交互動,以及獨居問題等。並提出名為PACE(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長者護理全包計畫,目的在結合長照和醫療服務來解決照護長者所面臨的許多問題。PACE模式推廣的理念是:較好的照護方法是盡可能讓長者在自己的社區中接受服務。安樂居的經費來自政府經費中,為原本護理之家的預算,但改採「論人計酬」,請領以實際照護人數來規劃。 3. 日本蒲公英幸福診所: 蒲公英診所是日本愛媛縣首府松山市內最大之在宅醫療支援機構,員工總數83人。其中專任醫師10人,其餘包含護理師、照服員、復健職員、個案管理師、營養師,充分結合在宅醫療最重要的跨領域共同協作。此外,他們建構了一個循環型醫療模式,各醫護人員彼此支援偏鄉醫療,進行定期巡迴診療,以輪班的方式365天24小時服務在宅個案,將家庭狀況、生活型態與社區狀態都一併考慮到治療過程中,讓患者即使在最後的餘命中都能感到幸福。 回到台灣現場,台灣的社區和在宅服務,在2016年~2020年,社會局表示預計將投入超過54億元推動老人福利政策,其中「石頭湯計畫」(社區整合照顧服務計畫),將長者所需跨專業服務送到家,包含在宅醫療、居家護理、居家服務、居家復健、藥師、營養餐飲、輔具及無障礙環境評估暨志願服務等,於今年9月開始設置4處整合服務站。另外,也不能不提到北投的洪德仁醫師。洪醫師投入社區醫師已30年,他用多年的堅持,建構社區醫療照護體系。他於1990年,與社區多位醫師,一起成立「厝邊好醫師聯誼會」,成為當時北投開業醫師的資訊交流平台。此聯盟概念,讓診所間互助合作,居民不但得到更好的醫療照護,也使這群醫師有多餘的能力將視角從醫療深入至社區,也奠定他日後社區醫療組織的發展。時至今日,洪醫師認為一個好的社區醫師,應更主動跨出診所外,了解病人的需求,並運用專業去解決問題。 全文轉載自 社企聚落,原文標題:【社企樂園精華回顧】台灣的在宅醫療照護服務可以怎麼做?